卢梭命题与西方宪政民主理论的逻辑困境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从自己本人”是卢梭政治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表现为民主国家实现法治的制度筹划。同时,卢梭命题中所内涵的国家与个人、人民主权与人权、政治权利与个人权利等要素的矛盾也被外化为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卢梭命题是西方政治现代性展开的基本命题,并且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中,人大和政协是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的。政协拥有宪法所赋予的重要地位,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其中,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是十分重要的,是体现政治关系的有组织的政治监督。地方政协应该勇于探索如何对省、市委进行民主监督;加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监督;与地方人大的刚性监督加强互动并互为补充;并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监督载体,提升民主监督的效果。
在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多重契合性。但是,政治协商制度从其在宪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这一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完善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从协商政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体制内的重要资源,切实把政治协商制度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性从应然态势转化为实然状况,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独特优势。
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的研究,是一项跨时空、跨学科的研究。本文以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为中心,对中国传统解释体系、现代学术中广义“思想研究”,以及“域外中国学”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的研究作了概要性质的评述,分别指出其成就和局限,由此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地、自觉地科学合理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提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合理解释,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向;并凝聚社会力量和提供重要保障。
协商政治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体现了当代政治生活的一个特点,而且代表了未来政治生活的一个可能的走向。协商政治的哲学理念认为政治主体是理性的,通过协商沟通,能够使利益得到合理安排,使矛盾得到和平式解决;协商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从多方面体现着政治文明的价值,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制度问题直接关涉人的存在与发展。构建有效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管理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坚持历史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是构建有效社会制度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障。
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价值目标—公正与效率的研究,揭示了其二元化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及其实现途径:在动态博弈中获得“次优选择”。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诉求与实践轨迹都是致力于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的改革。追求管理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平衡。我国政府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二元化的公正与效率。公共行政中的种种问题与弊端的根源是政府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导致公正与效率失衡的结果。针对我国公共权力所存在的机制缺陷,提出了“收缩、规范、公开”的改革路径。
西方政治学从柏拉图到当代的公共选择学派等诸多政治学家们对政府属性和职能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对有关政府利益的争论,一方面说明了对于理想政府与现实政府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者和维护者,是资产阶级用来抹煞国家的阶级性质,从而维护其统治的精巧理论。
在国际政治领域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对策性分析,关于国家安全的探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向社会生活各领域渗透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面临越发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当前林林总总的安全观,如何准确界定国家安全以及传统安全观与新安全观等问题,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安全应对机制,无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