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自然之宝”也怕滥用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是2.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的神奇而古老的树种。银杏叶具有众多优异的药用功效和保健功能,如抗血栓、抗衰老、抗癌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老年性痴呆,以及提高记忆力、提高免疫功能,等等。
  银杏是“自然之宝”。近10年来,银杏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趋势真可谓风生水起、竞争激烈。含银杏叶的药品,如片剂、胶囊、口服液、滴剂、注射剂、颗粒剂、软胶囊、滴丸、酊剂、分散片等琳琅满目;含银杏叶的保健食品、保健茶、护肤品、洗剂、甚至啤酒、饮料、巧克力、口香糖林林种种、名目繁多,足以使人眼花瞭乱。
  面对这些纷乱繁杂的产品,大家应该正确认识它的基本功效,并防止滥用。如此,才可“规避危害”,物尽其用。
  银杏叶能泡茶、入膳吗?
   银杏叶在《中国药典2000版》已有收载,属于中药药材。但是,在中医日常临床应用中,单方使用该药或用于复方配方煎服者并不普遍。在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中,只有银杏的果实(白果)名列其中。所以,银杏叶只是药材,严格地说,只能作为生产药品的原材料,而不能作为食品或茶直接食用或泡水、煎水饮用。
   《中国药典2005版》对银杏叶药材的质量标准规定,有效成分总黄酮不得少于0.4%、银杏总内酯不得少于0.25%。但是,对于其主要毒性成分总银杏酸目前还没有提出相应的标准。据文献报告,银杏叶药材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大约为1%~2%。按照我国药典推荐的用量:每日可用银杏叶9~12克,那么,每日摄入银杏酸量为90~240毫克。目前,国际公认标准为人用治疗剂量中,总银杏酸的允许每日最大摄入量为600~1200微克。显然,按照药典推荐的用量来使用银杏叶,每日摄入总银杏酸量超标高达150~200倍,是很不安全的。因此,银杏叶只能作为生产药品的原材料。
   有人将银杏叶与茶叶、菊花一起泡服,其实,这样做更容易促进银杏酸的溶出,增加毒性,而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及内酯类化合物相对难溶于水。所以,目前不主张将没有经过处理的银杏叶用来煎水或泡茶食用。国内因此导致中毒者时有发生,多表现为肌肉痉挛、神经麻痹、瞳孔散大等,后果相当严重。至于能否通过君、臣、佐、使传统中医药学组方配伍理论,来改变银杏酸的结构,达到减毒的目的。此前有过一些实验研究,但离临床应用差距尚远。
  银杏叶制剂有风险吗?
  银杏叶制剂是指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材料制成的、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的各种制剂,其外包装均应有“国药准字Z ××××××××”标识。银杏叶制剂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处方用药,应该在临床医生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使用。
  以往,一般认为银杏叶的不良反应很少,少于1%。但是,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例如,医学文献中时有应用银杏叶制剂或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并用药时,导致出血的报道,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个别有眼前房出血者。抗血栓、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是银杏叶制剂的“拿手本领”,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必要手段。但抗血栓过了头,也会走向反面,容易导致出血。因此,抗凝有风险,用药应谨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来,还陆续出现过一些因使用银杏叶制剂导致较严重全身过敏性反应的病例,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及过敏性休克等。70%以上的患者于用药30分钟内发生,而且所有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均于静脉滴注银杏叶制剂时出现。为此,建议有过敏史和和过敏体质患者禁用银杏叶制剂。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可能是总银杏酸中某些具有高度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物质。所以,最近《美国药典2010版》对银杏叶制剂的总银杏酸的允许含量从不得超过5/100万修改至1/100万。
  特别提醒:
  在使用银杏叶制剂时,患者应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加大剂量或超长期服用。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相关出血、凝血指标。有出血病史或动脉硬化严重、血管脆性增加的老年人应慎用银杏叶制剂;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法华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不宜再加服银杏叶制剂;手术前应停用银杏叶制剂;孕妇要禁用银杏叶制剂。
  银杏叶保健品能代替药品吗?
   含银杏叶的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含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仅仅具有调节人体某些机能的作用,适合于某些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疾病治疗为目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银杏叶(包括其提取物)并不属于“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品种名单”之列,用之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材料,必须按规定作安全性毒理学试验的评价,以“保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危害”。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卫生部的审批后,才能获准正式生产销售。
   正规的保健食品,其外包装应有“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的标识。通常,保健食品一般只允许标注1~2种调节功能,且有明确界定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并告知食用量和方法。如果看到有超出已获批准的调节功能的范围,作治疗功效和疾病疗效的宣传,甚至吹嘘该保健食品能“包治百病”。这不仅是忽悠,而且已是违法。含银杏叶的保健食品也不应视为“滋补品”。因为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看,银杏叶也不具有对人体气血阴阳的任何补益作用。选用银杏叶保健食品要有针对性,按标明的调节功能去选用,不应急功近利而随意加量食用,也不要盲目长期无休止地食用。因为安全性是相对的,不要以为作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就绝对安全。比方说,含银杏叶的保健食品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到底有多少?是否超过国际公认的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至今没有哪个产品能明明白白地公示于众。
  银杏叶保健食品能为儿童益智吗?
  如今,市场上不少含银杏叶保健食品标明:“该产品具有改善记忆的功能”,于是,不少人真把银杏叶保健食品、银杏茶当成“儿童聪明食品”,买来给孩子吃,以为真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其实,把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银杏叶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盲目地从“中、老年人”任意延伸到“少年儿童”,至少在目前来看是一种误导。因为少年儿童的大脑,还不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和氧自由基对脑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而且已有临床对比性研究证明,使用银杏叶制剂年龄愈大,大脑供血的改善愈明显,相反对30~50来岁的人群改善并不大。
  另外,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卫生部审批上市、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银杏叶保健食品共24个品种,均明确将少年儿童列为“不适宜人群”。这无疑为头脑发热的家长们泼了一盆凉水。如果还有人要坚持要让自己的孩子去“第一个吃螃蟹”,无疑是拿孩子的大脑开“玩笑”,毕竟安全与有效,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一个值得重视的事实是:在所有的改善记忆的银杏保健食品中,总银杏酸含量至今还不透明,而且银杏酸对于儿童是否存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危害,也还缺乏科学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给孩子们试用银杏叶保健食品,其风险难以预料,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想聪明者反被“聪明”误。
其他文献
门诊故事  一天,常来看门诊的王大伯高兴地说,自从饮食规律、坚持锻炼、按时服药后,他的心绞痛已经半年多没有发作了,即使在以往常发的1 2月、1月也没有发作过。看到王大伯高兴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以往一直愁眉苦脸的他:1996年,王大伯被诊断为冠心病,2004年做了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手术后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但2006年心绞痛又开始出现较频繁的发作,仔细询问后发现王大伯的用药方法不对,他只是在胸闷
冬天里,身体的悄然变化   在四季变化中影响人体的因素很多,其中气温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最大。我国古人把四季的特点归纳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严寒的季节,人体的生理及代谢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人体对营养产生特殊的需求。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故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将增加10%~15%。另外,人们常因寒冷的天气而表现出畏寒甚至
偏头痛是由于头部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中青年人的发病率约占10%,以女性居多。偏头痛的发作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家族遗传,神经系统及环境因素等共同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不少偏头痛与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称为“饮食性偏头痛”。    应该警惕的食物    患了偏头痛,就应该在饮食上加以注意,不少食物都能诱使偏头痛发作。  ·奶酪和巧克力 奶酪和巧克力富含酪氨酸,
在北京密云一家植物人托养中心,27个植物人在这里沉睡,将生活的掌控权交由醒着的医护人员。在这个静如森林的地方。漫长的揪心与人情考验,日复一日地焦灼着。  故事时间:2014-2020年  故事地点:北京沉睡的屋子  每天下午一点半,是李老太的进餐时间。病房内,护士把黄绿色的流质食物注入透明细管,食物缓慢滑动。李老太闭着眼睛,嘴巴下意识地做出咀嚼的动作——实际上,李老太已近四年没有用过嘴巴吃东西了。
乌鸡白凤丸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中成药,应用十分广泛。它由乌骨鸡、鹿茸。鹿角胶、龟版胶,阿胶等药组成。有益气补血、补益冲任,调理月经、健脾补肾固带、养颜美容等功效。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神疲乏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贫血面黄、血小板减少,心悸怔忡。面部色素沉着、蝴蝶斑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性听人说服用乌鸡白凤丸有美容作用,就真的把乌鸡白凤丸当成内服美容化妆品,天天服用;还有的女性甚
母义明 胰岛素    编者按:2009年10月31日,由我国卫生部及世界糖尿病基金会联合主办、诺和诺德提供赞助的“中国在行动——糖尿病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包括卫生部部长陈竺、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主席安尼卡布等与会代表强调了糖尿病造成的沉重负担不亚于经济危机,呼吁各方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糖尿病流行带来的挑战。本次论坛确定的一个优先行动计划就是——“改变糖尿病风向标”项目。此项目致力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
牙痛可见于多种牙病。急性牙痛可发生于急性牙龈炎,此种牙痛多伴有牙龈肿胀、发热等症,若形成牙龈脓肿,则疼痛急剧,龈肿固定而显著;也可出现于急性牙髓炎,此种牙痛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急剧疼痛;也可见于重度龋病时,由温度、化学物质、食物嵌入等刺激所致。慢性牙痛则可见于慢性牙龈炎、牙周病、慢性牙髓炎、中度龋病等。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之一是对肾脏的损害。有数据显示,因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2~5年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异常;病程在10~20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有半数以上出现蛋白尿。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攀升,糖尿病肾病正成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患者大多没有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因蛋白尿会出现尿液中泡沫较多的现象。当出现浮肿、贫血、恶心、呕
你是一个随时保持最佳状态的上班族,还是一个每天忙忙碌碌、身心俱疲的“职场生物”?其实,调整好饮食习惯,注意补充营养,不但可以让你远离疲倦、消化不良、失眠、免疫力降低等健康问题的困扰,而且让你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你有吗?   现代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上班族都在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求生存谋发展。现实改变了许多上班族的
我国最大的单病种医疗市场非乙肝莫属,1.2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构成了一个极大的“消费群体”。很多机构正是认准了这一点,向乙肝病毒携带者兜售各种医疗服务、药品、保健品,等等。而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会花费很多冤枉钱;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会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要学会理性看待各类乙肝广告。下面,以一些典型的广告为例,教会大家识别虚假宣传,用科学的思维来指导就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