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加药自动标定装置

来源 :城镇供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消毒剂,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城市中近40%的饮用水水厂都已开始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二氧化氯的性质活泼,在水厂消毒中,二氧化氯都采取现场制备的方式,即将A液和B液两种药剂通过计量泵投入发生器中进行二氧化氯的制备.在水厂消毒设备系统中,A液计量泵与B液计量泵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进药量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方面会使A液或B液过量,增加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药液投加比例不均衡,反应不完全,会影响水质,给水厂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加药自动标定装置可自动对A液计量泵与B液计量泵进行加药量的调整,保证A液与B液以准确的比例进行投加.
其他文献
毛翅目幼虫广泛分布于清洁水体中,是对水质污染最敏感的水生昆虫之一.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毛翅目幼虫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水生产流程中的毛翅目昆虫对水厂制水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对H市水厂进行了毛翅目昆虫污染来源和特征进行调查表明,毛翅目昆虫污染主要来源于制水厂进厂原水,大多分布在沉淀池.通过灯光诱杀、调整工艺参数、滤池的浸泡消毒和投加化学药剂消杀等措施,沉淀池滤后水对比沉淀池出口水的毛翅目昆虫污染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GB 15892-2020)于2020颁布并将于2021年8月起替代现用标准.新标准要求生产聚氯化铝的原材料由铝土矿改变为氢氧化铝,引起聚氯化铝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从而使新聚氯化铝的结构形态和净水效果发生改变.本实验以长江为原水,在低温低浊下开展生产试验,对比新聚氯化铝和现用聚氯化铝的净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处理低温低浊原水时,新聚氯化铝药耗较现用聚氯化铝可降低10%左右,饮水水质更安全.
公司以人为本,不断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供水系统应急保障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安定,促进了常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南方地区水源水为对象,对比研究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卤乙酸和三氯乙醛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使三卤甲烷、卤乙酸和三氯乙醛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率分别提高32.34%、20.59%、24.32%.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居民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沉淀池初建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条件,已不能满足现时需求,需寻求更优的改善方案.佛山市沙口水厂的设计规模为50万m3/d,沉淀池为平流沉淀池,运行将近三十年后,出现沉淀效果差、矾耗高、排泥水含固率低、排泥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特针对以上问题沉淀池进行改造研究分析,以期优化生产、改善沉淀效果,以供同类旧改工艺参考.
一、背景rn智能水表是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电子计量水表.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发[1998]1810号)、《关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计价格发[2002]515号)、《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79号)等,“自2004年1月1日起,凡在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服务范围内的新建成套住宅,一律实行居民用水表出户,已建成住宅要加快\'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革步伐,地级以上城市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实行城市居民用水计量出户,其他城市力争在2007年前
期刊
21世纪初,许多大型城市开始全面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以对水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但由于部分配水管网过长易造成管网末梢总氯衰减幅度过大的问题.氯胺消毒因可有效减缓总氯的衰减,同时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从而逐渐成为代替氯进行二次消毒的选择,但氯胺消毒易导致管网硝化和含氮类消毒副产物生成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管网水水质.本研究通过模拟计算配水管网中总氯衰减动力学对奉贤区增压泵站补氯补氨量进行优化,同时监测出水亚硝酸盐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确定该地区增压泵站补氯方式优化方案,实现对氯的精准补加.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A类方法进行水中菌落总数分析,通过对同一样品的多次重复测量和不同水样平行测定的两种情况分析,得出各自水中菌落总数测量不确定度合理范围,从而为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数据精确度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减少实验误差.
为保障管网末梢水水质安全,在管网中增设补氯系统,提高管网末梢水消毒剂指标游离氯的含量,有效保证管网末梢水对微生物的抑制性.通过实验室测试与实际管网增设临时补氯装置,开展山区供水管网末梢补氯的研究,现场跟踪检测管网中余氯消耗情况及相应指标变化情况,经测试与后期的补氯系统的应用跟踪,管网末梢补氯能有效提高管网末梢水余氯.
在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石景山区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9月30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历时三年建设的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石景山水厂正式并网通水,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初期日供水量3.6万立方米,石景山部分地区市民喝上了千里之外的“南水”,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供水安全再增添一道“保险”.这也是集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