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红片治疗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观察锦红片治疗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腹腔感染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存在靶点,提高中医药参与重症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试验:纳入2016年10月—201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龙华金山分院普外科急诊和住院病人,将符合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诊断标准共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锦红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并发症率、病死率、中医症状评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实验研究:将144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24只,采用公认的盲肠结扎穿孔(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症模型进行造模。各组造模后行相应的药物干预,每组大鼠再按术后0、2、6、24 h 4个时间节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在各时间点取腹主动脉血6 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炎性介质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sIgA、PepT1、DAO)。结果 临床研究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病死率为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1.27±4.52)d,平均住院费用为(2.45±1.90)万元,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中正常组、假手术组WBC、CRP、PCT 3个指标基本维持在低位,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在造模后出现上升趋势,其中模型组持续维持在高位。西药组WBC、CRP在6 h后开始出现了下降,联合组CRP、WBC在2 h后即开始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结束WBC、CRP水平低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随时间推移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PCT出现下降,联合组下降较中药组、西药组明显。在观察时间内,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sIgA、PepT1、DAO出现上升趋势,其中模型组持续上升,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则出现缓慢下降。观察24 h后联合组sIgA、PepT1、DAO水平低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接近于假手术组,高于正常组。结论 临床研究证实锦红片对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征和减轻脓毒症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进而间接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了住院负担。实验研究表明中药锦红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炎性因子产生,起到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脓毒症症状,达到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芝麻油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且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因为具有诱人的香味而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除营养丰富和香气醇厚之外,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植物油脂,除了芝麻油中含有的生育酚起作用外,最重要的是因为芝麻油中还具有芝麻木脂素这种生物活性成分。芝麻林素、芝麻酚以及芝麻素等是芝麻木脂素中含量较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功效。芝麻油中芝麻木脂素占比较多对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健康因子,被誉为“生命的钥匙”。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丰富,但在玉米油加工过程中存在过度精炼、缺乏精准工艺技术等问题,导致玉米油产品中植物甾醇组分损失严重。本研究以玉米毛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探究了水化脱胶和酸法脱胶过程中酯态甾醇和游离甾醇的迁移规律,并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和分析技术初步探究了玉米油脱胶过程中两态甾醇的迁移变化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水化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教育应该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他把整个乡村社会作为乡村教育场域,为乡村学生补充必要的乡土知识,从而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改造。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呈现淡化乡村社会教育价值、缺失乡村文化传承价值和忽视乡村学生的个体价值等问题。重塑乡村学校价值应从乡村社会、乡村文化和乡村学生三个方面入手,使得乡村学校成为振兴乡村社会的现实场域、复兴乡村文化的基地和涵养乡村学生文化自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对外开放、政府支
低温冷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等喜温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逐渐成为制约我国设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解析蔬菜作物的低温抗性调控机制,运用环境调控、基因编辑、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提高蔬菜作物的低温抗性,对于保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论文以我国设施栽培的主栽蔬菜作物番茄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