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现状与反思——嘉宾对谈(二)

来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仁平:大家下午好。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昨天下午居其宏先生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论述了关于会议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这一场是我们作曲家的论坛,大家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们中国音乐界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包括对于创作、理论研究还有美学思考。
其他文献
图鉴。是以图像为主,辅以文字解说类型的著作。近年来问世的《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鉴(1927—1941)》因其图文并茂、立意高远,当属其中的精品。
香会是特定区域内的信众在地缘结社的基础上成立的集体进香组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的结构趋于瓦解,依存于它之上的北京香会遭遇了传承困境。包括信众、国家在内的多元主体试图重建人际之间的联结,实现香会传统的再造,形成了当前北京香会学校化、拟亲属关系化和公司化的三种新形态。但唯有公司化的香会发展顺利,这表明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当下,能够把人团结在一起的唯有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利益格局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格局,利益团体亦成为民间信仰组织新的载体。由此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弥漫性
当宗教、音乐、文学混融共生于宗教仪式之中时,仪式所用科仪文本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就形成"宗教音乐文学"之本体。土家族的"宗教音乐文学",以土家族民间宗教仪式、音声为文化场域,宗教科仪文本为本体,坚持"名从主人、名从区域、名从风俗"的原则,依据宗教属性、法师称谓、人声行为、文本形式、文学题材等对其进行分类。
期刊
2008 2008年第1期第6—15页桑桐:勃拉姆斯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一)——纪念勃拉姆斯逝世110周年内容提要:本文分析探讨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小下属领域的降号音系统和声,亦即包含有降Ⅶ级、降Ⅵ级、降Ⅲ级、降Ⅱ级音和声的处理手法。他延续和发展了从巴赫时期开始的、作为降号音和声基础的“主小七度音和声”的处理方法,继续了贝多芬音乐中降号系统和声语言的开发成果,再加以创新处理,形成了他自己富有特色的降号音系统的和声手法。本文分别从不同降号音的和声材料,分析它们在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各种使用方
期刊
30年前,在辽宁兴城召开的“中青年音乐理论家座谈会”(史称“兴城会议”),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音乐理论界一次以中青年为主体、大规模、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杨燕迪:各位嘉宾、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国音乐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暨纪念‘兴城会议’30周年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承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作曲系、科研处、音研所协办。我们也邀请了中国音乐界最重要的学报和媒体作为支持。本次会议得到诸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特别感谢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的学者、作曲家和教授。
王瑞: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上一个单元作曲家群体围绕着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大家能够感受到作曲家们犀利敏锐的思想力。本场论坛的主题是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理论研究、评论与国际推广。
杨燕迪:各位老师、同学,现在开始今天高峰论坛的第一场对谈。我们采取跨界的形式,特别邀请了来自文学、戏剧、舞蹈、电影、美术界的代表,畅谈中国文艺创作的现状及问题。思考中国音乐的创作和发展,非常有必要借鉴、参照相关姊妹艺术的发展和现状。我们先请各位专家交流一下各自领域的情况,然后我们进入研讨和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