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牟宗三哲学看中国哲学的“灵性主义”传统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学第二代重镇,融会中西之学建构了宏大的哲学体系。宏观地看,牟宗三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突出贡献是在比较哲学的视野下开掘、突显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思想特质,展现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精神方向与智慧形态。本文将牟氏所阐发出的这种特质称之为“灵性主义”传统,以区别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同时也与各种形式的“神秘主义”划清界限。
其他文献
多值逻辑与其他非经典逻辑的根本不同在于认为命题可以取真假之外的其他各种真值,这与弗雷格等人的思想相违背,因此它的合法性更需要有可靠的语义基础作支撑。人们建立一个逻辑系统往往希望它有恰当合理的语义解释,这样的逻辑才有意义,才能被有效地应用并被接受。笔者曾对多值逻辑的思想渊源加以探讨,提出多值逻辑的产生与未来偶然命题、直觉主义数学、概率论、模态命题、悖论、非决定论、相干推理、模糊集合论等等都有关系。
一 个人兴趣谓词与分歧困惑 莱斯索翰(Lasersohn)^[1],斯蒂芬森(Stephenson)^[2],麦克法兰斯(Mac Farlance)^[3]等哲学家将“funny”“tasty”“delicious”之类的谓词称为个人兴趣谓词(predicates of personaltaste)。含有个人兴趣谓词的句子似乎都涉及一些无法取消的主观因素,如个人判断或意见。
武汉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韩庆祥教授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选其中。这是他近年的一部代表作。
经济主体的道德选择影响着其经济活动的进行方式,很多时候道德甚至可以视为一种经济要素,直接参与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由于道德成本无法直接在会计账簿上体现,个体的道德收益应该是多少似乎也难以确定。但道德既然产生了经济收益,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明确的成本、收益量化分析,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Epoche首先是一个在皮浪主义运动中生成的哲学范畴。皮浪主义作为怀疑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经历了从古代皮浪主义到新皮浪主义的运动过程。皮浪主义的思想核心就是epoche(悬搁判断)。epoche作为一个哲学术语,经历了皮浪主义创始人皮浪的孕育,中期学园派领袖阿尔克西劳(Arcesilaus)的提炼,皮浪主义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的系统阐发,以及蒙田的创造性应用等几个重要阶段,是贯穿皮浪主义运动的一根红线。
“逻辑可修正论”是近年来国内逻辑哲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北京大学陈波教授在1998年出版的《蒯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一书中提出了“逻辑可修正论”,其基本观点是“逻辑真理是可错的,逻辑本身是可被修正的”‘引。陈波认为蒯因(W.V.Quine)最先提出了“逻辑可修正论”。在2000年出版的《逻辑哲学导论》一书中,陈波明确表示自己支持“逻辑可修正论”。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中,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包括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这是为应对旧的现代性发展模式所遭遇的困境而提出的新战略。
关于公共与私人的区分,是阿伦特政治理论的前提和核心。阿伦特以公共与私人的区分为基础建立起一座政治大厦。在这座大厦中有无数的二元对立,如必然和自由、支配和平等、单调重复和丰富多元、沉默和言语、封闭和开放、劳动和行动、暴力和权力,等等。
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互模拟理论在许多领域被独立建立。自从范本特姆(Van Benthem)定理问世之后,互模拟被广泛地运用于模态逻辑的研究中,目前已成为模态逻辑模型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集合论中,互模拟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当今,互模拟不断地被用到新的形式化理论中,这对于逻辑学,特别是哲学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梳理和甄别他与其思想先驱及同时代人之间复杂的思想关系。其中费尔巴哈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毋庸讳言,过去我们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教条化、简单化乃至“污名化”、“漫画化”的情形;而不完整、深刻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也就不能充分体悟马克思与其之间的传承与超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马克思哲学还是费尔巴哈哲学,都有一个再研究、再思考的问题。这里所刊出的四篇文章在“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这个主题下,紧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文本,通过还原语境和辨别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