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让安全事故走开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豇豆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变成“毒药”的可怕; 而齐二药事件、双黄连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保障药品安全的紧迫性。随着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在药品、食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上的应用,“让安全事故走开”将不再是奢望。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全国至少30万孩子出现泌尿系统异常;更早的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造成171个婴幼儿成为“大头娃娃”,13个孩子死亡。“食品”变成了“毒药”,让人胆寒。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恐怖”。2009年,3名患者在使用了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后死亡;2005年,齐二药购入1吨药用辅料“丙二醇”,实际为“二甘醇”,制成药物以后导致患者肾功能急性衰竭,4人死亡。安全生产领域更是事故频发,仅2009年1~9月,全国报告的死于煤矿事故人数就将近2000人。
  安全事故猛于虎!如何求解?如果把柴米油盐、肉禽蛋奶等食品变得可以识别、可以溯源,是否可以让我们远离有毒食品的侵害?如果让煤矿瓦斯、矿坑等都能“说话”和“报警”,我们的矿井是否将不再是矿工的“坟场”?
  近日,本报特别组织了一个主题为《物联网与安全》的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海思林科、清华同方智能卡产品公司、至德讯通公司的嘉宾畅所欲言,求解物联网保障安全之道。
  
  公共安全
  向物联网“求救”
  
  2010年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毒豇豆”。2月22日,武汉市农业局披露,武汉市查出3596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并全部销毁。随后,武汉、上海、郑州等11个城市相继检测出产于海南的豇豆残留农药超标,这些豇豆也被媒体称为“毒豇豆”。
  所幸的是,没有人因这种便宜又好吃的蔬菜丢了性命,但是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神经又不由得紧张起来。回想起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让人胆寒—米是“毒大米”,油是“泔水油”,咸鸭蛋是加了“苏丹红”的,奶粉是加了“三聚氰胺”的,鱼是致癌的“孔雀石绿”喂出来的,鸡是得了“禽流感”的,牛肉是有“疯牛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可谓人人自危!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致命,有的药不是“治病”而是“要命”。近年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双黄连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它们让无辜者遭受无比的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事件也将如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问题置于公众拷问之下。
  安全生产事故则是另一个高危险的炸弹。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09年1~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显示,9个月里,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5626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5789人,煤矿死亡人数为1888人。安全生产问题依旧严峻。
  如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则是监管部门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看到,在食品、药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一些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初级应用逐渐展开。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布,全北京正规渠道销售的液化气钢罐将全部贴上电子物流编码标签。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给全市上百万个罐装危险品钢瓶装上了RFID标签。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伪,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二是有效监管,实现对危险品的追溯,便于召回。
  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于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视,因为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人命关天,影响恶劣,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后患无穷。国家希望从危险品的追踪、食品的追踪、药品的监管等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重大事故隐患。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让事故少了,信息透明了,监管力度大了,老百姓也会从中受益。所以物联网相关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更容易推进。”在研讨会上,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隽芳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硕也认为,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对食品、药品、危险品的监管和溯源;对煤矿的地下监控;对生态环境、大气、噪声进行监控以及对濒危动物进行跟踪等。
  
  零星试点渐次展开
  
  回想起从零开始做起的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溯源系统,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北京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赵鑫博士至今记忆犹新。
  赵鑫说:“我们最初设想得非常好:所有奥运特供的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等上万种食品都要贴上RFID标签,然后用贴了RFID标签的车辆统一送到一个RFID的调度中心,之后再配送到奥运村,后厨进行统一识别之后再做菜上桌。也就是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都监控起来。”
  但是,由于项目投资总额只有300万元,而且时间很短,众多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又良莠不齐,奥运食品溯源系统只是做到了给所有的物流车辆贴上RFID标签,而供应商食品则选择了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标签混用的方式。
  究其原因,食品行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只有少部分的食品供应商可以给食品配置RFID标签,大多数企业既没资金也没实力来做一套RFID系统。赵鑫介绍说,当时就有奥运食品供应商既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接受这么严格的监管而选择退出。但是一些信息化基础好,且愿意投资建设相应系统的厂商,则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时,顺利入选食品供应商名单,获得了大订单。
  因为有了奥运食品溯源系统的成功,在重大活动中采用基于RFID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规定动作”。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了解到,上海拟在世博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为供世博食品建立起“身份证”,以确保世博期间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即将于11月在广州举办的亚运会也将采用食品溯源系统。
  除了重大活动之外,全国各地政府监管部门针对重要食品类型建立食品溯源监管系统的尝试也开始零星展开。据了解,未来两年内,江苏无锡将建设肉类流通信息数据库,形成本市覆盖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的全过程、可扩展、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
  在广东,首批带有水产品质量追溯标签的“绿卡牌”无公害水鱼在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广东是农业部开展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系统示范应用课题项目的惟一省份,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农业部课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试点工作,目标是使上市水产品都有“身份证”,出现问题可追踪溯源。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国家863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都将RFID技术应用于蔬菜和畜牧业食品生产质量监管作为重要支持项目,推动了我国RFID食品追溯系统的迅速发展。
  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介绍,2007年由交通部下属企业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茅台酒的防伪追溯系统,就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项目。当茅台酒罐装完、在生产线盖瓶盖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通过一个电子标签赋予它一个“身份”,最终实现对茅台酒整个销售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追溯。目前五粮液集团、双沟集团都在实施类似的系统。另外,在中国所经销的原装法国葡萄酒产品也将采用RFID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应用。
  更多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物联网项目正在研究和测试中,比如由中科院主持的全国血液追溯管理系统。据曾隽芳介绍,中科院正在测试一个全国的血液追溯系统,从采血开始,每一袋血液都贴上一个RFID标签,这个惟一标识的RFID标签将伴随血液到血库、中转、直到医院和最终患者,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联网查询。
  这个全国性的血液追溯系统将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是保证了血液的安全,在源头上杜绝了“黑血”(一些“血头”组织卖的血)、“脏血”(身体不健康的人为了赚钱而献出的血)、“病血”(艾滋病人、肝病患者等捐献者的血液)进入血库;其次是实现稀有血型血源、血液库存调剂调配管理及血液溯源跟踪管理。比如最近在四川地区一个老婆婆需要输入极端稀少的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型血液,由于没有全国血液溯源和管理系统,根本无处寻觅,全靠媒体帮助进行查找;另外还可以实现防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发短消息来验证即将输入自己身体的血液的来源是否正规、健康和安全。
  更有意思的是婴儿防盗系统,就是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RF信号,并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盗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防止婴儿被人从医院盗走,有效保护婴儿安全。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附二院VIP分娩中心等十几所医院采用了这样的系统。
  
  缺钱不是惟一障碍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的北京市药品溯源系统,开发商就是海思林科公司。该系统有两个基本的出发点:第一是实现对正规药品的可追溯;第二是要防止假药和不合格药品流入正规的药品流通渠道。
  “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手段完全能够保证正规产品的流通监管和使用安全,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是一些没有操守、造假的企业把自己的药品掺杂到正规渠道里面来运作,这样的事情目前还没有一个太好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总经理王岩说:“如果对于所有事关生命安全的药品的控制监管只能做到95%、另外有5%还没有办法做到追溯的话,其实对整个公共安全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很多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假药恰恰是你追溯不到的。”
  药品监督管理的难处还在于标准的滞后。在药品监管方面,国家首先要对药品进行统一编码,而中国有6万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品种的规格有上百万种,还有很多进口药品,对这么多药品分别制定一个惟一标识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这的确是一个方向。
  2001年,国家药监局就开始组织做全国药品的统一编码工作,直到2008年才颁布了一个统一的编码方案,却至今还没有执行。“单单统一药品编码就花了10年的时间,可见这项工作推动之难!”王岩感慨地说。
  如果不能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监管系统,效果是不明显的。比如说药品追溯系统,北京有北京的追溯系统,河北有河北的追溯系统,各有各的标准,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导致卖到北京的药我们可以追溯到,但是卖到河北就没有办法追溯到。显然,这个系统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目前,物联网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如前文我们所提到的,肉禽蛋奶等基于RFID、二维码等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开始在全国各地逐渐建立起来。另外,近年来我国重大活动频繁,如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等,也都开始把食品溯源系统的应用作为一种“规定动作”。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
  赵鑫表示,首先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一些重大活动比如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可以专门为奥运会制定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遵从。但是普遍推广就面临问题,比如说以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的食品都必须采用RFID等技术,这在目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目前,欧盟已经普遍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这源于2002年欧盟出台的食品安全白皮书。该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也禁止进口。为了满足该法规的要求,欧盟国家纷纷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但是,我国食品行业门槛太低,信息化程度也很低,所以只能在重大活动中,要求重点企业针对重点品类的食品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资金投入是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行业应用的最大障碍。RFID是目前在食品追溯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如果要做到每件产品都贴有RFID标签,总量将是巨大的,势必要求标签价格非常低,否则食品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况且,如果要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及其原材料进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不仅需要对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包装加贴RFID电子标签,还需要对农场、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等进行生产线和管理流程改造,加装RFID标签发行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由于总体成本较高,所以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仅在小范围内试行,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定距离。
  最重要的是,虽然物联网相关技术在食品、药品、危险品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始了一些应用,但是,物联网不可能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所有问题,还迫切需要立法、制度等配套条件的支撑。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
  做产品可以后出标准,但是做系统一定要提前出标准,否则后面的工作就很乱、很难,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强制性的。
  
  海思林科总经理王岩
  物联网在安全领域成功落地,第一是战略方向正确;第二是科研机构做先导;第三是企业做应用、出案例。
  
  中科院自动化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曾隽芳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方面,比如架构、安全等问题都是公共性的,应该由政府支持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具体到各行业的编码标准,也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制定。
  
  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食品安全协调处赵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行业的应用也可以首先从重点企业、重点品类、重大活动的应用开始。
其他文献
根据IBM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年净收入为166亿美元,比去年的159亿美元增长了5%。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营业收入增长了7%,金砖四国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1%。从地区角度讲,亚太地区的收入增长3%,为259亿美元,其他地区的收入都呈现出下降的情况。  虽然报告中没有具体有关中国市场表现的数字,但是从IBM在全球的发展策略来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对IBM的贡献度持续增
这些天整个中国都在找火车票,我更是不遗余力。我深深地为自己有机会亲身参与这场地球上最大的一年一度的人类集体迁徙行动自豪,因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坐火车行动,绝对是行为艺术。我从小就喜欢争第一,更何况艺术呢?  为了找车票,我决定使出一个IT记者的浑身解数。首先,我要去找铁道部的人;同时,我24小时上网,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工具与平台寻找票的信息;此外,我义无反顾地打了十几个票贩子的手机。  做这些事
对于所有IT大佬来讲,这都是绕不过的潜台词。尽管各种开发者大会和技术趋势论坛都狂热地畅想未来技术如何创新社会;一旦落地中国,立刻演化为面向政府、合作伙伴、大客户的市场公关——毕竟下个季度业绩与利润报表会将所有CXO们放到烧烤架上。对于CXO们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高企的利润指标如同一个金元宝,只剩下中国这个大胖小子还能背负得起。  本周发生在智能手机上的一些关键词便是佐证:  下滑:  近日,一则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而卫星数字发行平台则是数字出版产业跨越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和伟大创举。”作为我国首家卫星数字发行运营商,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直播星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直播星信息”)总经理郑铸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可以预见,中国出版业在未来5年将经受数字化的全面洗礼。而卫星数字发
3G发牌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将通信行业、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挽救经济颓势的法宝。中国也不例外,2009年4月15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3G再次得到了政策的力挺。  《规划》指出,要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  在政策利好下,3G堪称2009年“最烧钱的业务
在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处理器阵营的领地开始变得模糊化,上网本成为双方最新的角斗场。    市场研究机构Forward Concepts公司曾预测,口袋型终端的全球出货量预计将从2008年的30.5万台增至2012年的4000万台,而用于这些终端的芯片市场规模也将从2008年的4900万美元增至2012年的26亿美元。  于是,从传统笔记本电脑到2006年微软抛出Origami标准、厂
3个月前,我们测试了华为赛门铁克的Oceanspace S5600T存储产品,从华赛的产品分类上看,Oceanspace S5600T被称为“磁盘存储系统”,型号前缀为“S”。随后,我们测试了华赛的Oceanspace N8000,其前缀为“N”,也就是NAS的意思,N8000是华赛的企业级集群NAS系统。通俗地说,S系是SAN,N系是NAS,然而根据华赛的统一存储战略,通常它们都具有双重身份,可
CA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厂商。然而,随着王嘉廉2002年退居幕后,CA内部负面消息频频传出,CA与软件第一集团军渐行渐远。  大洋彼岸发生的事情也影响到了CA在中国的发展,甚至一度有传言CA要离开中国。这些年CA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未来的CA路在何方?日前,本报总编辑孙定就此话题与CA大中华区渠道销售总监檀林进行了深入交流。    销售模式艰难转型    新的CEO John S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历史。  快速更迭的IT产业,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缩影。总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信息计算方面进行开拓,并从无到有地延展出无限的新应用实例与可能。他们往往需要第一时间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来为创新铺设好温床。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 IT 和工厂自动化部门总监、英特尔中国区首席信息官王彦斌就是这样一个搭建温床的人。他向我们介绍了一家不断诞生新想法的高科技
本报讯近日,互动百科发布的全球第一款基于苹果iPad的中文百科应用——互动百科iPad App刚一面世就颇受用户追捧。据了解,这缘于iPad App的丰富性能。在研发之初,iPad App就充分考虑了苹果iPad用户以及互动百科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并将二者的需求完美融合。在互动百科iPadApp首页中,设置了锐词榜、焦点词条、焦点图片等栏目版块。在iPad进入中国后,所有的iPad用户都能借助其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