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开放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国内6家医院收治的186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65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6例,福建省立医院3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7例、石狮市总医院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2例,女44例;年龄为(43±8)岁.观察指标:(1)患者腹腔开放治疗情况.(2)不同治疗结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3)不同治疗结局患者尿量、乳酸、肠内营养摄入量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变化趋势.(4)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患者腹腔开放治疗情况.186例患者腹腔开放治疗前腹内压、氧合指数、乳酸、SOFA评分分别为(23.3±1.9)mmHg(1 mmHg=0.133 kPa)、(121±24)mmHg、(5.0±3.4)mmol/L、(10.4±3.6)分;治疗后 168 h上述指标分别为(11.2±2.9)mmHg、(222±38)mmHg、(3.2±2.1)mmol/L、(4.4±2.3)分;两者上述指标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55.26,208.50,174.91,208.47,P<0.05).(2)不同治疗结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186例患者中,166例住院期间生存并顺利出院,20例住院期间死亡.腹腔开放治疗前,住院期间生存患者年龄、SOFA评分、术前ACS持续时间、乳酸分别为(41±7)岁、(9.4±3.4)分、13(10,21)h、(4.2±0.6)mmol/L;死亡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5±6)岁、(11.5±2.4)分、65(39,84)h、(5.2±0.5)mmol/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71,Z=-5.36,t=-7.16,P<0.05).腹腔开放治疗后,住院期间生存患者术后急性胃肠损伤持续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脱离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早期确定性关腹,术后肠瘘类型(无肠瘘、高位肠瘘、低位肠瘘)分别为4(2,6)d,4(3,7)d,34(21,41)d,3(2,6)d,126例,131、23、12例;死亡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 13(10,17)d,10(8,18)d,0(0,3)d,8(6,12)d,1例,2、15、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0,-3.75,-3.64,-3.06,x2=41.43,45.86,P<0.05).(3)不同治疗结局患者尿量、乳酸、肠内营养摄入量及SOFA评分的变化趋势.腹腔开放治疗前,住院期间生存患者尿量、乳酸、肠内营养摄入量、SOFA评分分别为(0.29±0.10)mL/(kg·h)、(4.2±0.6)mmol/L、0.0 kcal/(kg·d)、(9.4±3.4)分,治疗后 168h上述指标分别为(2.22±0.15)mL/(kg·h)、(1.9±0.7)mmol/L、(20.7±2.9)kcal/(kg·d)、(3.7±2.2)分;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28±0.08)mL/(kg·h)、(5.2±0.5)mmol/L、0.0 kcal/(kg·d)、(11.5±2.4)分,治疗后 168 h上述指标分别为(0.28±0.09)mL/(kg·h)、(7.7±0.8)mmol/L、(4.6±1.8)kcal/(kg·d)、(12.4±2.1)分;两者上述指标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25.57,188.59,394.84,37.52,P<0.05);两者上述指标不同时间点与治疗结局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383.14,233.04,169.83,36.61,P<0.05);两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 739.56,877.98,542.05,240.85,P<0.05).(4)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OFA评分、术前ACS持续时间、降钙素原、乳酸、术后肠瘘类型(高位肠瘘)、腹腔出血、术后急性胃肠损伤持续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早期确定性关腹是影响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07,1.18,1.39,1.16,8.25,12.26,2.83,1.29,1.56,1.41,0.02,95%可信区间为 1.00~1.15,1.45~2.27,1.22~1.57,1.02~1.32,1.75~38.90,7.37~41.23,1.16~6.93,1.22~1.37,1.23~1.99,1.08~1.84,0.00~0.1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CS持续时间延长、术后高位肠瘘、术后急性胃肠损伤持续时间延长是影响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05,7.95,1.17,95%可信区间为1.01~1.32,2.05~30.87,1.13~1.95,P<0.05),早期确定性关腹是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10,95%可信区间为0.01~0.8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CS持续时间与术前SOFA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腹腔开放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ACS患者有效.术前ACS持续时间延长、术后高位肠瘘、术后急性胃肠损伤持续时间延长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确定性关腹是独立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1例,女2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26~78岁.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1个月内行手术切除病灶.观察指标:(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R波峰值时间(RWP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ensini评分,被分为Gensini评分≥25分(中重度冠脉病变)组(78例)和Gensini评分<25分(轻度冠脉病变)组(6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RWPT、QRS时限、PR段等,分析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及其预测价值.结果:与Gensini评分<25分组比较,Gensini评分≥25分组吸烟史比例(13.8%比27.3%)、白
目的 探讨欧当归内酯A(LA)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30μmol·L-1 LA组、60μmol·L-1 LA组、90μmol·L-1 LA组,分别用含有0、30、60、90μmol·L-1的LA培养基培养24、48、72 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培养24 h时的细胞凋亡率.将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分为空白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90μmol·L-1 LA组、30μmo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N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行急诊PCI的310例老年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发生NR,患者被分为NR组(86例)和复流组(224例).探讨临床指标与NR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NR发生率为86/310(27.7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血浆D-D水平、术前TI-MI低血流、支架长度是N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8~5.28
目的:研究免疫炎症指数(SII)和CRP/HDL-C比值(CHR)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我院的198例老年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7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分析SII、CHR与AC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BMI、高血压、吸烟史比例、血清TC、LDL-C、HDL-C水平、血浆CR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SII、CH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据漂浮导管检查,140例房颤患者被分为PAH组(74例)和正常肺动脉压(NPAP)组(66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分析房颤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AP组比较,PAH组血浆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1、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清甘油三酯、LDL-C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LAAD、RVD、LVEDd,右心导管检查指标:mRAP、mRVP、mPAP、SPAP、PCWP
近年来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升高,目前是中老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雌激素的缺失被认为是绝经期相关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基础.雌激素还具有影响心肌细胞重塑的作用.本文就雌激素在绝经后女性CVD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水平及其基因-592位点基因多态性(SNP)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DCM患者88例作为DCM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10基因-59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DC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IL-10基因-592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CC型、突变杂合子CA型、突变纯合子AA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CM组IL-10基因-592位点CA(30.43%比47.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急诊行PCI治疗的240例老年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前一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其抑郁状态.根据是否出现抑郁,患者被分为抑郁组(56例)和无抑郁组(1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年龄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丧偶或离异、高脂血症、糖尿病、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