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让学生灵性闪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芍药歌》写道:“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思想品德课教学,如若无灵性,光要学生死记硬背,那就像“娇痴婢子”一样。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里趋向;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联系学生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了点滴尝试并且收效较大。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性。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生活情境融合,培养他们他们热爱思想品德的积极灵性。例如在上初二第七课《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我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参与欲强的心理特征,让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来做一个小游戏:在一个玻璃杯的杯口蒙上一张白纸并用发圈圈住,让四个学生代表轮流往纸上放小玻璃球,每人每次只能放一个,随着玻璃球数量的增多,纸张的承受力越来越小,终于在加到一定数量时,在某个学生往上加小玻璃球时纸破了,杯口的小玻璃球全掉到杯子里。这时,教师就问:“纸张被弄破是不是应该由这位同学负全部责任?”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这时,教师不防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自由讨论,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逐步认识到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正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最终会跌入犯罪的深渊。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使学生认识到青少年“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到学生的情感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把热爱思想品德提升为自身的素质需要,自然就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强化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灵性。例如:关于初三思想品德《党的基本路线》一框内容的教授和学习,学生可能感到理论知识较多,内容太抽象,表现出不感兴趣。为此我先设计一个学生既能接受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想必你的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对于未来生活有哪些好的想法?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推而广之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又如何才能实现?通过讨论把学生引到“这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路线来指引,这个路线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兴趣大增,热情高涨,由原来的厌学变成乐学,热爱思想品德的灵性得到了强化,塑造学生灵性的空间得到了扩展。
  三、小组合作互动,升华学生的灵性
  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观察、调查、思考、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这一次次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得到了加深,热爱思想品德的灵性得到了升华。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单元的内容,我让学生组成一个课题调查组,让学生分组进行乡情、村情调查;对乡、村的人口、粮食产量、人均收入、森林资源、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及其发展现状和居民的文化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并将上述状况与全国的状况进行比较,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而且透过家乡这一小视点又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这里不再担心学生是否能接受思想品德的知识了,而是思想品德知识已真正融入了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同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协作能力得到了加强。这种合作互动已将思想品德知识融入了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成为他探究知识的一部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灵性自然得到了升华,引领学生互助成长。
  四、联系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的灵性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的活动方式要贴近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例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的行为,在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三个学生负责捡垃圾,做完这一切后,请了几个“乱扔乱弃”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活动的目的达到了,我告诉学生,今天扔垃圾的人,明天可能就是捡垃圾的人,请不要为这一“高尚”行为而沮丧。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优美舒适的环境,我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了行为规范的要求:保护环境关键是行动,那就从爱护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开始吧!(一)每天清理自己的桌子,保证不留废弃物。(二)在校园吃了食物,请务必把包装袋和残剩食物扔进垃圾箱。(三)看见地面上有废弃物要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箱。要做到这三点并不难,因而得到了学生们的赞同,他们每天推选一名同学负责这件事。这种生活化的活动,激活了知识,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校的活动方式,注重寓教于乐,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灵性更加丰富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培养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灵性,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灵性这个媒介更好的被学生接纳和内化,让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体验”两者兼得,促进学生知情同步,全面发展,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特色空间!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教学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了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  《梯形的认识》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数学第八册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认识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会画梯形的高。在此之前学生已
在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真正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创新真正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可能大的潜能展现,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质量。    一、要善于赏识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创建一个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展现平台    “只有赏识才能唤醒学生心灵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学会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捕捉“美点”“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
当今诗坛,你可以忽略很多所谓的著名诗人,但有一个诗人你应该有所知晓,那就是《星星诗刊》的编辑干海兵先生;你也可以忽略层出不穷的诗集,但有一部你应该读读,那就是《夜比梦更远》。在这里,我绝对不是虚美,乃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感叹。这种感叹早就发生在两年前,诗集《夜比梦更远》那时还没有获得第六届四川文学奖,他那时也还没有加入中国作协。认识干海兵,是在两年前的《星星诗刊》编辑部,在那里,他赠送给我最近出版的
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对每年上半年有哪些活动,下半年有什么工作,每周自己该做哪些事情,班级要抓的重要环节,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所预见,提前启动。这样就可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了消极被动。  用中医“望、闻、问、切”四种策略进行班级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重大变化,防止一些校园事故的发生。  望,“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班级管理中。观察学生精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化在阅读中前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中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工具属性,又有人文属性,打语言基础和打文化基础应糅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摘要】本文探索“减负增效”的三大途径: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根本,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前提,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是关键。  【关键词】中学生;“减负增效”;思索;对策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如何实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的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大趋势。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教学原理、教学规律来选择好事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这是一个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用某一种方法或采用一成不变的具有程式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摘要】走进新课程,积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成为教师们探索的热点。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极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三维目标;创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新教材在我们乡镇从初期的三年级使用到现在的全面启动已经接近十年的时间了。在实施新教材十年多来,科学课堂教学比原来的自然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但课改的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课堂教学效率还不尽人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听课、座谈、实践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就影响新教材优势的因素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几点个人认识,与同仁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