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的通信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书信答问形式讨论了情调、自然、社会、学问、灵性、境界、人格等一系列文艺学美学范畴,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它们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小资情调与社会关怀 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 艺术与生命的灵性 情与慧 文格与人格
  
  信一:关于小资情调与社会关怀
  一学生,谦诚好学,文笔优美,很擅长写自然风光与个人生活体验,也有社会责任感,颇不甘心“没出息”的“小女人式的写作”,但不知道如何处理社会宏大话题与个人小资情调之间的“矛盾”,认为“将爱国情愫融入每一次写作中,觉得很压抑,完全没有了美感,因为现实是冷冰冰的,整天保持着一副庄严、肃静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谈国事,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嘲笑”,希望理解“如何处理严肃话题与美感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写作主题的制高点”。故作此信以为答复:
  文章看了,写得不错,倒不像小女人的风格。
  不过你的文学理论似乎没学好。没有哪个经典理论家会说现实是冷冰冰的,也没有哪个经典理论家叫你整天保持着一副庄严、肃静的样子去生活、写作,更没有哪个经典理论家反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例如同样是深度社会批判,鲁迅的文章写得严肃,孔庆东的文章却写得轻松。要提醒自己学好辩证法,思维毋线性化。
  情感的秘密很深。现在的所谓作家,真懂情感的恐怕没几个,大多极其肤浅。有人不知天高地厚地说鲁迅的文章冷冰冰,没情感,但试想一下,鲁迅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深沉的爱,他会冒着危险去批判罪恶社会,替底层老百姓说话吗?与鲁迅相反,那些肤浅的文人只知道充满个人生物性、情绪性、功利性的所谓“爱”,却不能够超出个人自私去感受整个社会的痛苦,去医治社会的痛苦,去团结社会大众创造合理、美好的生活。所以真能爱社会整体的人,才能真爱身边的某个人。反之,如果一个人只爱身边的某个人,不爱社会整体,那么这个人并没有任何真正的爱,只有一种用“爱”打扮起来的个人利益关系。
  对自然的审美不但与关心社会没有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的。所有的人类精神导师,对自然都有着极深刻的理解和评判。因为有美的理念和完善的审美能力,他们才容易看出现实世界的缺陷,才能去改造社会人生使之美好。也只有整个社会感受美好的能力提高了,这个社会才有素质,才有希望。
  社会有不同的状态,人生有不同的阶段,不要把社会关怀跟个人生活对立起来。社会乱了,你应该说话;自己对自然有发现了,可以抒写。很多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小说不是有大量的自然风景描写吗?只要不让个人自私的小资情调膨胀到冲垮社会关怀,就是合格的社会人。这就是美学所说的知情意(真善美)和谐发展。关心社会与关心自然同样重要,心观察的范围大一点,你懂得的就更多,理解社会自然更深刻,作品的境界就能更上层楼。
  写作过程也是心智成长的过程,只要领悟力到了,好主题自然就会到来。
  信二:关于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一学生,思维能力不错,颇喜学问,询问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文艺理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影响和指导文艺创作者的创作呢?文艺创作者是不是只有学习和了解美学的原理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呢?”故作此信以为答复:
  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1.有的文艺创作家具有较好的美学文艺学理论基础,有的则不一定。
  2.能够既懂创作又懂理论是最好的,因为心智中的感性和理性能融洽地发展。
  3.有的作家艺术家理论功底不怎么样,仅凭才气创作,也能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但缺乏理性和学问毕竟是有所欠缺。
  4.作家、艺术家如果缺乏理论素养,世界观、价值观有问题,则做出的东西影响越大,害人越重。
  5.美学家是研究理论和学问的,不是搞创作,但对创作有意义,对人类文明负责任。打比方就是:作家艺术家好比花草,美学家好比园丁,对花草做出评价、选择、培育,去劣存优,击恶扬善,保护正常的价值观审美观。
  信三:关于艺术与生命的灵性
  一作者,际遇不甚佳,才气颇天成,其为人与作文之优点在于心性的敏锐和文字的灵气,抒写生活体验细密入微。但也正因为此,小资女人容易纠缠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被个人感受所包围,解脱不易,境界难开。故介绍其听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看一些禅学方面的书典,冀其文笔更加清灵出拔。来信询问写作要诀,故作此信以为答复:
  艺术讲求灵性,生活也讲求灵性。艺术和生活的灵性归根结底是生命的灵性。如何培养生命的灵性?就是以前说过的:积累生活阅历,博览精读,对世界体贴入微地观察,对自己进行透明反省,提炼理性和情感,逐渐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红尘看意境。
  把这些话再简洁表达,则如是:目知世作读书,视生活如审美,化红尘为意境。
  或者心诀的最后一句就够了:化红尘为意境。
  如何化红尘为意境?关键在于生命的一点觉性:观照。觉性本自有之,有而不昧,不昧则照。外而照万物,纤毫毕现;内而照自心,一念莫隐。如此渐渐用功日久,垢尽心清,暗尽心明,心照大千,万物尽显,一切人、事、情、理、物、象,皆摄于一心,宇宙之真相如实呈现,人生之境界如实展开。到得此处,知世即是读书,生活即是审美,红尘即是意境。心涉尘而不染,尘过心而不粘,心尘两忘,即幻是真;纵横大千,如如不动;日随万缘,自由自在。妙处难与君说。惟君渐渐自悟,方可体会。
  以上是我数十年治学、参禅、干世之用功要诀。
  你有生命的一份灵性。这灵性善用,则可带来生命的超拔。如渐渐为红尘所盖覆,则甚为可惜。把我数十年治学、参禅、干世之要诀说与君知,但尽己心,有用无用,随君之缘。
  艺术和生活是没有冲突的,两者天然一体。心性参透了,搞不搞文学,弄不弄舞蹈,都无碍生活的灵气,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文学与舞蹈。以后随时、随地、随境,多提持一份觉性,多发挥心灵的观照力,照破迷昧,豁落情见,则必会境界大开,别见一番风光。
  我最根本的东西都说了,其他枝末的说不说都不要紧。教学任务大概也算完成了,以后主要靠你自己了。
  先把生活搞好再说其他吧,心气不必高,平常心就是真心。人间毕竟有些烟火味,烟火佳处即是禅。
  (又及:你目前的写作优势在于写那些主题日常化、题材细碎化的诗文,写得很细腻,很灵秀,小资风格很突出,宜继续发扬。但对思想性社会性较强的一类主题、题材就写得不够好,这跟你对社会历史了解不多、阅历浅、看书不够广泛、个性幽促有关。如想写宏大主题,当多看高品位的书,但也不一定要走这条路。要注意发现自己的写作特长和写作风格,并使之成熟,自成一家。)
  信四:关于情与慧
  一作者,心性和文风在人不人、仙不仙之间,绝非等闲红尘之辈。观其诗,深情而颇灵动,多丽而稍轻扬,情感在纠缠与脱净之间。以禅观之,似此世为情而来,亦绝非仅为情而来。倘能突破情锁,则性灵自至,境界大开。故就其诗戏和两首,以为评点,同时亦提示如何因情生慧、化尘为境:
  情禅(其一)
  多情种,人间走,
  缘分不了苦罪受;
  三生了却红尘债,
  天上天下自在游。
  情禅(其二)
  镜里红尘了无痕,
  梦中情人何曾真?
  情人一去无归路,
  无归苦却有心人。
  有心何妨学无心,
  无心通彻天地根;
  三界如幻世如梦,
  情人无归我无恨。
  假作真时有情分,
  情分深时恩怨深;
  恩怨深时为情问:
  相逢缘何有相分?
  相思江头等情人,
  情人生死浪里奔;
  相思无力渡情人,
  多情唯有千年等。
  千年一等我亦老,
  老去谁来等情人?
  情与情人俱老却,
  有情但随生死沉。
  生死沉处心悄然,
  万古寂寞是慧灯;
  情即慧兮慧即情,
  情人原来有真身。
  信五:关于文格与人格
  田兄,山东作家,吾友也。诗词甚佳,文彩绚烂,通《易》,善占,多才多藝。尤为难能可贵者,其个人际遇坎坷而牵挂社会群众,多有忧国忧民、治国安邦之雄文见之天下,颇有社会影响,并为政府智囊机构重视。吾观其人其文,雅而雄,故生造一词“雅雄”以形容此类文格与人格。曾蒙田兄赠诗而阅,故翻捡旧作二首回礼以为感谢,并以此歌颂文坛政坛之“雅雄”也。如下:
  回谢二首
  小序:吾人惯于纯思,天地晨昏之间散步,每欲参破宇宙人生之壶奥而解胸中之块垒。颇不喜参与世尘,无奈时艰世乱,生民苦痛,不得不寻大隐隐于市朝之借口,暂避书桌而干政治,遂发为贬邪斥恶之种种政论文,虽无振聋发聩之用,亦尽一人之社会责任也;意切言严,不留情面,亦目空开罪于人,为祈早日国泰民安,俟早日重拾禅卷,以了却一生心愿也。近读田忠国兄之诗词,未料其一堂堂男儿,情感世界竟然俊秀若此,义士毕竟是雅人!故触动情思,感怀往日,捡拾旧作二首,味世出世入之味,以作此生取舍之反思也。莫问格律,但随心之自然所得。是为序。
  似禅(其一)
  沉沉一觉破乾坤,
  无边星月落纷纷;
  我人自上如来座,
  不作释迦座前人。
  (注:觉,读jiào,意为万念顿消,似睡而醒,觉(jiào)觉(jué)不二。)
  端午节感怀,并回赠友人(其二)
  三界岸头观世尘,
  色空镜里现古身;
  中有一人散发走,
  亦儒亦道亦骚人。
  天际穷处嚎啕哭,
  大千渺茫少回音;
  往古来今浪逐浪,
  江河未沉屈子心。
  今有书生奋意气,
  大笔每欲洗乾坤;
  感世不平多纷乱,
  欲抛禅卷欲将军。
  云旗雷鼓天威壮,
  百万龙兵齐喧腾;
  群舟怒破狂澜处,
  气夺长宇吞鬼神。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的调查,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不同的需求主体对教育学人才的要求呈现明显的不一致;2.教育学专业在学科教师这个领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等等。基于此,我们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教育学 本科生 社会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育学本科生就业率普遍偏低,很多教育学本科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窘境。北
摘 要: 本文剖析了简·爱的爱情观。她本性善良,面对压迫敢于反抗,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社会道德,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关键词: 小说《简·爱》 简·爱 爱情观    小说《简·爱》创作于1847年,这是一本人见人爱的作品。这部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主人公简·爱
摘 要: 许地山的《玉官》生动地记述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玉官面对基督教信仰的复杂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再现了基督教在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抵抗。作者努力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给玉官带来的内心碰撞中来显示出基督教信仰带来的心灵净化与文化皈依的作用,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基督徒形象——玉官。玉官这一形象既不同于西方社会中虔诚的传教士,也异于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基督徒,她光彩夺目,具
摘 要: 威廉·格纳齐诺关注联邦德国社会中个体存在的状态,他擅长以冷峻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揭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挫败和个体的孤独。本文试图通过对其长篇小说《一把雨伞给这天用》的阐释来解读现代人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  关键词: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 认同困境 语言危机  一、《一把雨伞给这天用》  我近来想到,该寄给我认识及认识我的人一份沉默时刻表。表上清楚显示我什么时候想说话,什么时候
摘 要: 安徒生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创始人,其童话的特点之一便是“萝莉情结”,集中表现于喜欢以低龄少女为主角,赋予其勇敢善良的人格,散发出圣洁无瑕的光辉。这源于童年安徒生目睹一个疯人院女人后留下的心理阴影,以及身世和外貌带来的严重自卑,他倾向于柏拉图式的恋爱,抵触熟女,倾向“萝莉”。安徒生对少女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美,对儿童起到了女性主义的启蒙作用,有利于女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摘 要: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如今,中小学生的厌学风与日俱增,其主客观原因很多。本文从教学论的视角,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师素养五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学论 厌学 教师 学生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统一是指对立
摘 要: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用冷静深隽的笔调揭示延安女性世界的是是非非,其女性关怀表达得最直接、最具体。  关键词: 丁玲 《三八节有感》 女性关怀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载1942年3月9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被西方称为“女权宣言”,文中丁玲动情地表白:“我自己是个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
摘 要: 从2006年浙江省开展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6年了,浙江省适时推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们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本文试图对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做简单的论述,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推动新课程改革起到一点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导学案 引导者 反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被说了一千多年的命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
摘 要: 鲁迅的《伤逝》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以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不懂世事的读书人涓生,不了解生存的真实面目,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缺乏成熟、清醒的判断,加上沟通的障碍使得两性心灵的隔膜越来越深,在困顿和窘境面前,自私的涓生无力承担对家庭的责任,选择了逃避,从而导致了爱情婚姻悲剧。  关键词: 《伤逝》 和谐 疏离 沟通 两性关系  鲁迅的《伤逝》是他一生
摘 要: 作为我国抒情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在历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主要探讨《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抒情着眼点、情感内容、抒情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这些异同层面上对后世悼亡诗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绿衣》 《葛生》 悼亡诗 情感内容 抒情手法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各个层面上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