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9·11”纪念地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纪念9·11事件中罹难的184名军职和文职人员,一座新的公园在美国国防部所在地 —— 五角大楼旁建立了起来。
  
  难忘的一天
  
  尽管到现在,已过去了7年,大多数美国人仍能记得2001年9月11日那天,他们第一次目睹飞机撞击纽约市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电视报道时自己身在何处。然而很少有人能像在那次恐怖攻击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们清楚地铭记那可怕瞬间发生的细节。
  对于乔伊斯·约翰逊来说,这一场景发生在弗吉尼亚州伯克市她女儿的中学。当时,她是学校的学业咨询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电视机中突然播放出一架飞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画面。不久之后,五角大楼的画面又闪现在屏幕上,只见黑烟从建筑物里窜出。乔伊斯·约翰逊的丈夫在五角大楼任职,此刻正在那里上班。着火的那部分建筑物正是丈夫办公的地方。
  乔伊斯找到16岁的女儿卡桑德拉。她们俩相互拥抱着,安慰着对方。然后,她驱车回家。而卡桑德拉则和那些也有父母亲在五角大楼工作的同学待在一起。回到家中,乔伊斯的语音邮件中有许多信息,可是就是没有来自她丈夫丹尼斯的。在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度过了一个白天之后,乔伊斯丈夫的一个每天一起搭车的朋友在屋外按响了门铃。
  “丹尼斯在家吗?”他问。
  “还没有回来,”乔伊斯惊恐地答道。那个朋友顿时潸然泪下。
  2008年9月11日,美国第一个9·11事件国家纪念地在五角大楼西南草坪正式向公众开放。五角大楼也是美利坚航空公司77次航班最后时刻的归宿地。这架被劫持的民航客机当时以530英里的时速撞向了五角大楼。在一块碎石铸成的基座上,坐落着一个光洁的长条碑,象征未来的飞机机翼,以纪念陆军中校丹尼斯·M·约翰逊。水珠潺潺滴进下面的一个有倒影的池中。与丹尼斯的纪念碑一起建成的还有183名其他罹难者的纪念碑 —— 代表了59名机上乘客和空勤人员以及124名工作在五角大楼的军、文职人员。
  这些长条形纪念碑相互完美地排列成形,军阶的严密等级观念因突发事件而中断,所以这些罹难者现在按照年龄类别集中安置。附近散落地种植上了一些枫树。今天还只是幼树,将来终有一天会给这个纪念公园带来树荫 —— 不过还不至于遮挡五角大楼外设置的监控摄像头。与壮观而宏大的五角大楼建筑物不同的是,由于这些纪念碑是如此不引人注目,以至于从不远处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驶过时并不容易发现。
  当2008年9月11日有人前来瞻仰之后,这个紧挨五角大楼的纪念地便成了在9·11事件中失去亲人和朋友的家属们的第一个正式聚集场所。在纽约市曼哈顿的下城地区,有2751人死于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在它的遗址,一座巨大的、耗资庞大的建筑物到9·11事件10周年纪念日时都还来不及建成。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山克斯维尔 ——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次航班坠毁地,修建一座悼念死去的40人纪念碑的计划因争论而遭搁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五角大楼的这个纪念地无争议地按时开放了。
  可是,对于这些逝者的家庭成员来说,内心仍难以安宁。任何来到丹尼斯·约翰逊纪念碑旁的人,要是说能从下方池水汨汨地流淌声中获得某种宁静,不啻是一种嘲弄。因为丹尼斯·约翰逊和其他五角大楼罹难者留下的未解之谜依然使他们的亲属难以释怀。
  在2001年的那个秋季,人们对罹难者和他们的家庭倾注了无限的同情。乔伊斯·约翰逊也感受到了这种氛围。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女儿,凯西和20岁的道恩当时搬到这处新家才6个星期,但是邻居们在街上手持蜡烛,排列成行,向遇难的丹尼斯致哀。一些乔伊斯几乎还不认识的居民告诉她,他们曾看到她与丈夫之间是多么相爱,哪怕是在短暂的时间之窗。
  
  丈夫是怎样罹难的
  
  在丹尼斯的尸体被找到并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之后,乔伊斯加入了9.11事件罹难者家属组成的一个支持者团体。他们大多数人期望当77次航班撞击五角大楼时,他们的亲人是在没有痛苦的瞬间就失去了生命。这确实不是没有充分理由的:飞机的撞击力是如此强大,导致40万平方英尺面积的多间办公室坍塌。然而一些透露出来的信息开始显示,某些罹难者在撞击的瞬间还活着,只是由于浓烟的熏烤,经过10分钟至20分钟才死去。这一信息引起了家属们的质疑。这些罹难者当时是否有被营救的可能?是否有人试图冲入那地狱般的现场去救人?在逝者当中是否有无名英雄?
  据有关信息来源证实,当飞机撞击到底楼并解体时,丹尼斯·约翰逊中校正与其他10名人员在这座五层建筑物的2楼陆军指挥人员会议室里。其中9人穿过浓烟和被毁的办公室内的设施转移到安全地带。可是约翰逊和另一名陆军军官,少校斯特芬·朗格陷在楼内未能活着出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丈夫没有能逃生?”乔伊斯说。
  五角大楼的官员们也对类似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然而是基于不同的原因。一个由工程师组成的任务小组开始对飞机撞击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以协助有关部门寻找到加固五角大楼的方法,抗御未来可能遭受到的其他攻击。这个小组所承担的工作量要比在纽约市工作的法医们多得多。因为在那里,两座大厦完全被摧毁了。当尸体从五角大楼的废墟中挖掘出来,堆积如山的碎石瓦砾被清理之后,工程师们分析了撞毁区域的每一根立柱,每一块楼板,每一根横梁。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则负责将遗体记录在案,对每一名罹难者的遗体或残缺肢体在楼面的位置作出标注。尸检的结果可以显示,每名死者在飞机撞楼后是立刻死亡,如“爆炸碎片击中”,或“直接外力受伤”,还是因吸入烟雾在一段时间后死亡。
  尽管原先的分析工作并不是为了这一目的,但尸检证据描叙出在第77次航班撞上五角大楼的最初恐慌时刻,有人遭遇死神,有人幸运逃生的故事。“一些区域的情况使生命可以存活,却有人死在了那里”,五角大楼修复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乔治娜·格拉茨指出。“而一些区域难以存活,却有人活着逃了出来。”例如,有11名DIA(国防情报局)的工作人员,从被冲击波摧毁,高温达1千度,充满有毒烟雾的倒塌办公室中,花费了几乎30分钟,逃脱了出来。这一环境无疑是一个死亡地狱,但他们却活下来了。在另一个区域,一名海军军官的办公室位于飞机撞击的正面,他周围的同事都死了,但他生还了。“他认为,恰恰在大楼被撞毁的这部分楼顶下,奇迹确实发生了,我和我的任务小组也有同感。”格拉茨在一份分析五角大楼毁坏状况的报告中写道。
  然而,丹尼斯·约翰逊和斯特芬·朗格却未能受益于这个奇迹。在经过几个星期的心灵上的煎熬之后,乔伊斯得到几种相互有矛盾的说法。一些人告诉她,她丈夫是在飞机撞击产生的爆炸火球的一瞬间死去的。但是这种说法难以使人信服,因为在那个会议室的大多数人都跑了出来。乔伊斯觉得,他们可能试图告诉的是一种自己想要听到的那种结果。而当她极力想弄清事实真相时,又有人说她丈夫可能是被倒塌的墙板或楼板砸死的。还有的人则说她丈夫是烟呛死的。
  罹难者家属支持团体中有人劝乔伊斯不要再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丈夫死去的,应该接受丹尼斯已经去世的事实。但是乔伊斯坚持认为:死亡原因有助于解释丹尼斯为何没能逃生。2002年年初,乔伊斯向当局提出,要调阅丈夫尸体的解剖报告。不久,报告寄到了。它的封皮上还贴着先前的警示语:“不要拆封”以及“图示材料”的文字。乔伊斯将其放在一旁,没有立刻拆封。几天后的一个清晨5点,乔伊斯醒来后,认为阅读报告的时候到了。结果,她看到报告的诊断是:因烟雾吸入,窒息而死。烟雾甚至深入到丹尼斯·约翰逊的胃部。这表明在飞机撞击大楼后,他可能生存了10—20分钟,并在废墟中爬行,试图逃生。“了解到这一内情令我极其难过。”乔伊斯说道。
  乔伊斯在知道了答案后又产生了其他的疑问:如果丹尼斯有至少10分钟的逃生时间,他为何未能逃出来?乔伊斯于是找到了格拉茨。这位女工程师解释说,她得出的一切结论都基于所拥有的现场证据。丹尼斯·约翰逊和斯特芬·朗格的尸体是在五角大楼E环形走廊的一个地点发现的,而且并排地躺在一起。E环形走廊是大楼内5条环形走廊的最外边一条,很靠近77次航班的撞击点。在附近的一间办公室,13名军官,包括陆军中将蒂姆·莫德都死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显然,丹尼斯·约翰逊和斯特芬·朗格是与其他人员一起撤离会议室的,只是在黑暗和混乱的情况下分了开来。他们没有向左,撤向五角大楼的靠内区域,达到安全地带,而是右转,打开了通向E环形走廊的一扇门。
  
  一些推测
  
  这扇门距离会议室不到100英尺。之前至少有一个人打开过门,因为看到火球在前面走廊中炸开,又把门关上,跑向另一个方向。然而格拉茨在与DIA生还者的谈话中得知,浓密的有毒烟雾不仅使可视距离降到零;而且使人的大脑反应能力明显降低。两个人可能要花费15分钟才到达另一方向的门口,尤其是如果他们只能在地上爬行,慢慢摸到门口的情况下。可是当他们打开另一方向的大门时,他们的厄运就决定了:两个逃生方向都被大火封死。
  乔伊斯开始意识到她这辈子可能再也不会知道为什么丈夫当时会向右边逃生,即跑向着火方向,而不是向左边,即跑向安全区域。陆军中的一些同事向有关当局呼吁,为约翰逊、朗格以及其他一些死去的军人申报英勇奖章,认为他们是为了抢救别人而深入危险区域的。可是知情者都已不在人世,没有人能证明这一点,因此不太可能获奖。乔伊斯后来还得知一些细节:斯特芬· 朗格在罹难前的那段时间刚刚做过膝盖关节内窥镜手术。这就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我认为他是试图去帮助别的同事逃出建筑物,”她说。“现在无法获得100%的证实。不过我就是这样想的。”
  斯特芬·朗格的家人还有另一种解释。朗格的前妻迪娜说,朗格到9月11日时腿部的病几乎痊愈了,在出事的两天前还骑了10英里的自行车。朗格的办公室在另一座建筑物内,他没有用拐杖,是自己走路去开会的。作为一名陆军特种兵,他在多年前进攻格林纳达的战斗中因直升机坠毁而背部负伤。他靠自己的力量爬出飞机残骸,重新投入战斗,并完成了任务。“斯特芬是一名其他士兵都愿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士”斯特芬·朗格的姐姐南茜·伯卡姆说。
  伯卡姆女士相信她的弟弟一定是像当年直升机坠毁时那样毫不犹豫地投入行动,准备去抢救楼内的其他同事。事实上,有不少罹难者倒在了他们两个人去的方向的楼道里。像约翰逊一样,朗格原本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的。
  依然迷茫
  然而,五角大楼的官员们一直未能解释为什么朗格和约翰逊会倒在他们所死去的位置。所以他们的家人和亲属将怀着这种遗憾而继续生活下去。当南茜·伯卡姆在9月11日来到弟弟的纪念碑旁时,她的内心中发出了弟弟必定是英勇死去的感慨:“我认为他是为了试图救人才返回的。”
  在仔细阅读了丈夫的尸检报告后,乔伊斯决定去注册学习,拿一张死亡学(thanatology)的硕士文凭。这门学科专门研究与死亡有关的现象,医疗以及悲伤情绪方面的问题。目前,她正在为有悲伤情绪的孩子作咨询、服务。她的女儿凯西已23岁,刚刚结婚。在婚礼那天,是她的父亲罗伯特挽着孙女的手走向圣坛。
  乔伊斯和家人们都来到过丹尼斯的纪念碑前进行了悼念。他们注视着毗邻E环形走廊的那些办公室,那里就是他们的丈夫、父亲、兄弟或儿子死去的地点。在9月11日那天,她和女儿道恩参加了纽约市举行的悼念仪式。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每一个罹难者的姓名被大声宣读,并跟随着一声敲响的钟声。乔伊斯深深地感到,当她听到丹尼斯·M·约翰逊的名字时,所有的悲伤都难以遏制地从心中升起。不过,她也同时感到了某种慰藉。丹尼斯毕竟有了一个安息之处。
其他文献
许多读者朋友可能会对前面提到的谜题感兴趣。它的答案是什么?如果回答这种策略并不存在(事实上,一般人不经过仔细思考的话,很可能就会否定这种策略的存在),那么应聘者就在一个重要的面试问题上失败了。但要想找到这个策略,当然也不容易。实际上,这道“100顶帽子”谜题是结合了运筹学、逻辑学和数学相关知识的一道中等难度的谜题。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它的解答思路,我们先来看它的简化版:警察抓来4个囚犯,但监狱已经满员
译/甄春亮    我是2月14日下午接到他的电话。当他的声音在电话那端响起,我脑中迅速闪过两个念头:第一,他跟那个女孩完了;第二,今晚我可能不会留在家里吃饭。  一切真如我料想的那样。  公交车载着我穿行过这个弥漫着巧克力与玫瑰浓香的城市。我想着我要去见他,这个认识了十几年却还没有真正走近的人。  其实我们之间的种种,应该算是友谊吧,可为什么他有了女朋友我会流泪,会生气得再也不想理他了?他今天约我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自从问世以来就一直热销不断,被译成了数十种文字,后又陆续被搬上广播、舞台和银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此书,珍藏此书。去年,译林出版社也出版了这本书的中译本,网上、书店都出现许多关于该书的出售信息,阅读、购买该书的人数极多,一时风靡书市。这本薄薄的书信集也成为了国内许多读书人所藏的书目,除去该书精美的封面设计与它一直享有的知名度之外,想来《查令十字街84号》还有其自身的独特
1833年10月31日,住在圣彼得堡的格鲁吉亚公爵鲁卡·斯杰潘诺维奇·盖吉阿诺夫与军医之妻亚芙朵吉娅·安东诺娃的私生子诞生了,因为是私生子,只得将孩子挂在家仆波尔菲里·鲍罗廷名下,因此,孩子的大名是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廷。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聪慧过人,从小就热爱自然科学和音乐,童年时就学会了多种语言、弹奏钢琴、吹奏长笛、拉大提琴。9岁时就写了第一部音乐作品——四手联弹钢琴波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我自己想象中的自己,还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与其说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但你的个人身份认定和你与他人的关系是绑定在一起的,在你所交往的人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你可以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你自己。但是这面镜子里的镜像有多准确呢?  好消息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总体看法持有理性的态度。坏消息是,某些个人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会很不理智。事实上,人们很难知道别人是怎
这是一位名叫杰茜卡·哈姆泽洛的恐高症患者讲述的自己站在伦敦地铁站自动扶梯上的感觉,尽管她当时并没有真正处在危险之中——她不过是站在了地铁站的一个有着明显落差的自动扶梯的最高处,和周围数百个伦敦人一样,准备从这里下到伦敦地铁的站台上去……  人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感?我们能应对甚至消除恐惧吗?  1恐惧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恐惧?事实上,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只老鼠,在经历恐惧的时候,大脑里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从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的苏联“礼炮号”)到至今依然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这些太空营地为人类(还有植物、昆虫和啮齿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冒险提供了安全港。  简言之,空间站的科学研究是围绕太空中所缺乏的东西——重力而展开的。如今己进入太空时代几十年,但科学家依然不清楚的是——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到钢笔和打印机里的油墨流动,微重力会造成哪些伤害和带来哪些好处。  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原本能提供一次持续
英格玛·伯格曼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约好了似的,前后脚离世。这两位战后最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宗师,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基本告别影坛,又不约而同选择在新世纪第七年的近乎同一天高龄去世。  被称为“影院诗人”的瑞典著名导演伯格曼,在其近40年的导演生涯中拍摄了近40部电影,在舞台剧上也活跃和高产;而安东尼奥尼在30年左右的活跃期只出产过13部电影,且在 38岁“高龄”才尝试故事片的处女作。在执导给他带来
编译/程鹿峰    18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为约翰·保罗·琼斯颁发了奖章,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授予这位美国水手勋章和金佩剑,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表彰琼斯在俄土战争中击溃土耳其舰队的战役里立下的赫赫战功授予他圣安娜勋章。  为美国独立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美国水手竟能获此国际殊荣,原因何在?俄罗斯《环球杂志》发表的尤利·科尔舒诺夫撰写的《美国海盗——俄国海军上将》一文解答了这个问题。  琼斯本是英国
俄罗斯东正教古典圣像画是宗教艺术的一枝奇葩,在俄罗斯绘画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同时,圣像作为对神圣事物或对象的一种形象表达,又是“东正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东正教传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东正教区别于天主教和新教的重要标志之一”。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与拜占庭圣像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源于拜占庭圣像画,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民族特点。在俄罗斯,圣像在广大信徒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