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叙事策略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时期的巅峰之作,小说中的语言和叙述艺术值得我们关注。总体上,《尤利西斯》对应于《奥德修纪》的各个章节结构,凸显了相应的主题和情节。小说的文体及语言艺术对应于相应的主题,获得了语言自主叙事的效果;文本内部又与其他作品有着相互影射和影响的特点,基本能更好地把握乔伊斯的创作思想和维度;最后通过分析叙事中的隐性进程,更好地把握小说整体结构和人物特点。这一系列的叙事策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该小说体现的现代主义思想和美学特色。
  关键词:语言自主叙事 互文性 隐性进程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创作《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后,乔伊斯把目光从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而《尤利西斯》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中应运而生。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像万花筒般,包含了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诸多特征,诸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而乔伊斯也像许多先锋派作家一样热衷于语言乃至形式的创新。正是该作品中语言的生命力成就了乔伊斯现代主义大师的身份,也给乔伊斯的《为芬尼根守灵》及其他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笔者始终认为《尤利西斯》更多是部现代主义作品。其一,它的语言功能很强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热衷于语言实验,并且可以说乔伊斯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其次,《尤利西斯》有着设计精深的结构,虽然有学者认为《尤利西斯》和《奥德修纪》联系不紧密,但正是因为这种平行结构和内在对应给予该作品现实意义。“伟大艺术像镜子一样反映生活,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的作家心中除了以精确地反映生活为己任之外没有其他目的。”a所以乔伊斯也是竭力给予他生存于其中的世界一种个人但又相对确定和可靠的东西,虽然该作品表现内心真实,解构了现实主义传统中的镜像现实,但是在主题、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虽然研究乔伊斯作品的角度非常多,但大部分没有经过文本细读,结合小说的语言形式,去分析内容和叙事框架。本文从《尤利西斯》的叙事策略出发,通过分析该作品的文体叙事、互文性和叙事进程等阐述乔伊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效果,并反映出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欧洲社会的精神风貌、生存危机和时代特点。
  一、《尤利西斯》的文体叙事
  “语言即形式”“形式即内容”,这是那个时代的口号,乔伊斯本身并未强调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而是用形式去表征内容,甚至有内涉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即承担一系列解延的能指功能。乔伊斯对于目前语言的限制也是有所遗憾的,所以在创作《尤利西斯》时,他基于英语又不局限于英语,往往通过外来语甚至是杜撰新词来模拟现实。因而乔伊斯对于语言的看法是:“我希望有一种超乎一切语言之上的语言,一种所有语言都为之服务的语言。我用英语来表达我的思想,就不能不受一种传统的束缚。”b所以说《尤利西斯》是一部成熟于现代主义时期却在许多方面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先锋小说,它的优越性尤其表现在语言的生成性和创作性上面。
  “物转向”以来,我们开始走出物作为背景的静态书写的惯性思维,物作为叙事元素丰富了文学理论和创作。这些叙事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还原被物化的一方,赋予他们力量、 话语权和平等地位,书写他们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c
  语言是万物中的一种,一直以来言语都是承担能指功能,相对应于物的地位。但是乔伊斯笔下的言语有自我叙事功能,也就是通过语言来构建自我及主体间内心真实世界甚至是语言自治,指涉语言本身,相当于是元叙事的叙事,从而摆脱物的地位。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精心设计结构,他最欣赏的就是《奥德修纪》这一荷马史诗,他认为尤利西斯形象的丰富饱满是其他作品不能达到的。所以乔伊斯不仅效仿《奥德修纪》的结构,描写了三位反英雄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到凌晨2点的18小时在都柏林的生活和精神游历;而且小说中的三大部分也对应于《奥德修纪》中帖雷马科的外出寻父、尤利西斯的漂泊和归来。为了突出三部十八章的主题,作家还把荷马这部史诗的人名、地点或情节与之对应。可以说,《尤利西斯》对传统小说进行了最彻底的颠覆与变革,但也与之有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十八个章节对应十八种文体,对应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对应于不同的主题和人物。表面上这部小说是最没有情节,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叙事进程的,但其实小说是非常系统而工整的,三个主人公恰好是表达了现代人的风貌,并涌起一股叙事暗流,与时空对话。除了与史诗对话以外,小说中的文体及语言也对应于文中内容,起到了自主叙事的作用。下面就第一章中斯蒂芬对宗教和亲情的思考,第七章布鲁姆招揽广告互文了文本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帖雷马科外出寻父这三个章节主要描写斯蒂芬清晨8点在炮台与室友一起吃早餐,10点在迪希的私立小学教书,11點独自在海滩散步的情形。斯蒂芬沿用了《斯蒂芬英雄》中的原有形象,从巴黎回到爱尔兰教书这段时间,青年艺术家的忧郁和哲思,通过这三章的意识流叙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到文中的语言是诗性化的语言,特别是第一章节中,斯蒂芬对于宗教、亲情的思考贯穿在语言的叙事中。乔伊斯年轻时热衷天主教并决心为此献出毕生精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乔伊斯逐渐意识到天主教的因循守旧和腐败无能,最终放弃了天主教信仰。斯蒂芬作为典型青年时期的乔伊斯,对于宗教的复杂情感和影响至深可以从第一章节中看出。
  You could have knelt down, damn it, Kinch, when your dying mother asked you, Buck Mulligan said. I’m hyperborean as much as you. But to think of your mother begging you with her last breath to kneel down and pray for her. And you refused. There is something sinister in you.d
其他文献
摘要:巴金的《海的梦》描写了女主人公里娜在争取奴隶斗争中勇敢并坚定信仰的本质,展现了一个本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女子从懵懂无知到走向革命,但叉因其他牵绊而灵魂痛苦挣扎的过程。在这篇小说中,文中多次描写了女人看海这一景象以及女人梦中的理想国。本文将从象征主义出发主要对“海”与“梦”进行意象分析,并展现女主人公里娜的精神演变过程及小说中体现的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色彩。  关键词:《海的梦》 海梦 浪漫主义  
摘 要: 项斯(约780—853),晚唐著名诗人,江南东道台州府乐安(今仙居)人,会昌四年进士及第,官丹徒县尉。其诗以山水田园为宗,清丽自然,曾获张籍等诗人赏识,名列《唐才子传》,有近百首诗歌传世。国子祭酒杨敬之赠诗云“到处逢人说项斯”,为成语“逢人说项”典故之由来。现选其七首代表作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关键词:项斯 山水 田园 诗歌 赏析  一、《寄石桥僧》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
摘 要: 生态女性主义将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有机结合,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以此改善两性关系、化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印度当代英语小说女作家阿努拉达·罗伊的小说《折叠的地球》通过讲述印度女性在父权制社会饱受压迫的遭遇、生态环境面临文明改造的境遇,描述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中的边缘地位,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局面。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作者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的评价
摘 要: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他的小说文本中塑造出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这些主人公形象抑郁彷徨、颓废感伤的特质与其来自原生家庭与海外留学的创伤体验密不可分。郁达夫在对“零余者”无路可寻的社会创伤与无处排解的个体创伤进行书写时,将创伤个体的自我疗救寄托在女性引领的精神救赎上,呈现出可贵的自省忏悔的生命意识,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郁达夫 创伤体验 创伤书写 自我救赎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话说上回,我接到大BOSS唐太宗的旨意:“贤弟,你此番去西天取经,必定困难重重,你定要保护好自己,安全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就这样,我开启了前途未卜的取经之旅。我从小就是和尚,整天待在金山寺里,除了经书还是经书,其余没几样认得了。“这次取经定是凶多吉少,我得赶紧赶路,免得又出什么幺蛾子。”   说着,路边忽地就窜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救命!”我拔腿就跑,幸好猎户出手相救,我才得以幸存
摘 要: 礼乐随着时代不停变化,呈现出不同风貌。南北朝时期的禘祫祭礼就表现出或分或合的不同。禘祫合祭:受禅于晋代,刘宋、萧齐政权选择承袭晋代的禘祫合祭之礼;鲜卑政权入主中原,北魏孝文帝选择汉魏礼乐之制,依循禘袷合祭。禘祫分祭:为彰显皇权正统,梁、陈以雅正为制乐原则,对祭祀时间与对象进行改动;为缓解因礼乐制度改革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北魏至齐实行禘祫分祭;周、隋两代形成了分祭定制,并为沿袭至唐朝。禘祫祭
摘要:李渔《无声戏》中《人宿妓穷鬼诉嫖冤》一篇,一方面强调因果报应的必然,行恶必被惩罚,行善必受表彰,但另一方面站在正义立场的君子惩恶扬善的手段却是小人才会使用的阴谋与恶行。  关键词:李渔 惩恶扬善 正义与阴谋  善与恶的矛盾本是不可调和的,趋向善而背离恶是天道亦是人道,但人类品性的复杂莫测和人类社会的变幻多端却决定了善与恶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境中,会有意或无意地交融,恶人会有善念善行尚可认为是对
摘要:席勒是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多追求人性解放,试图以人的审美冲动建立起审美的王国,以实现人的自由。《她的国》是由作者建构的“乌托邦”式的纯女性的理想社会,尝试在美学的熏陶下,重新建构起原始的美好生活及世界,契合了席勒的审美的最高境界。本文拟从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出发,在人性、审美、艺术、自由四方面探寻《她的国》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关键词:席勒 审美乌托邦 《她的国》  席勒是具有
摘 要:倪田金新著《开往会稽山的客车》把城市梦这个主旨隐含在爱情故事之中,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怀揣着一个“跳出农门”的梦想,为此他们开辟了不同的路径,牺牲和奉献了金钱、爱情、尊严等,甚至触犯了法律。小说注重人物活动场景的设置,围绕城市梦,展开爱情梦与文学梦;结构线索清晰,主辅线交叉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  关键词:倪田金 《开往会稽山的客车》 城市梦 爱情梦 文学梦  在前卫先锋标新立异的当代
摘 要: 本文从艺术家卢西安与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的亲缘关系入手,阐述西格蒙德的心理学理论对卢西安潜移默化的影响,剖析卢西安洞悉灵魂深处的画作中心理学因素的真实体现。重点论述卢西安的画作与西格蒙德心理学理论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表明富有心理学因素的真实画作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关键词:卢西安·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内在联系  卢西安·弗洛伊德在20世纪西方艺术中成为脱颖而出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