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中意识的流动与统一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意识流小说本身的流动性与其构成小说所需要的外在形式的统一这两方面入手,围绕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展开,着重分析了其所采用的部分意识流技巧手法、让意识流小说形式统一,以及增强可读性的各种技巧,包括三一律,主导动机,场景安排,神话对应并行等。
  关键词:意识流 乔伊斯 《尤利西斯》 三一律 奥德赛
  尤利西斯作为20世纪小说史上最为重要的小说之一,文学家评论家们一直予其高度评价,甚至诸如荣格等人将其称为“白色人种的《圣经》” 。
  《尤利西斯》是复杂的,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说它“晦涩难懂到可怕的程度”; 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乔伊斯是不能被读的——他只能被重读”。萧乾的译本共1260页,其中注释和序言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对于研究乔伊斯最重要的两部书籍《尤利西斯中的典故》和《尤利西斯注释》加起来超过九千条,连乔伊斯自己也曾说:“我在《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的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 然而从情节设置来讲,《尤利西斯》又是单向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即是“平庸男人布卢姆平常的一天”,完全没有荷马史诗“尤利西斯”那样险象环生、精彩纷呈的漂泊历险故事。其晦涩复杂的主要原因,是书中角色意识活动的复杂形式。
  一、意识流简述
  意识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最初是源自于心理学的术语,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意识由理性的自觉意识和非理性的潜意识构成,而思想就像是水流般不间断流淌,同时具备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因此将意识称作“意识流”。后来该理论逐渐走进文学创作领域,比如法国哲学家伯格森认为非理性的潜意识同样可以被当作文学的表现对象,主张作家们反映作品人物的非理性意识世界,将人物内心的潜意识也表现出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理论的研究也变相地支持了意识流文学的创作发展。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20世纪某些小说家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企图把全部意识直接地和戏剧性地和盘推出。”a这句话无疑包含了乔伊斯在内,他甚至认为《尤利西斯》根本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意识流”技巧指南。
  二、《尤利西斯》中的意识流动
  美国康涅狄大学的帕特里克教授在一篇以认知科学视角解析《尤利西斯》意识流的论文中指出,据心理学中认知神经模型的相关研究发现,虽然人的思维并非简单的线性进程,但叙述确凿无疑是线性的,因此内心独白(subvocalized speech)也是线性的。除线性认知进程以外,乔伊斯另辟蹊径地为平行认知进程创造出了可感形式,如第十一章,以布卢姆为代表,人物的意识中被转移了处理外部平行的方式。
  《尤利西斯》被世人誉为意识流典范的第十八章,萧乾的译本约五十七页,通篇描写莫莉半梦半醒间的意识流动。整段没有标点没有断句,只有意识模糊暧昧地流动直至逐渐消失。布卢姆、未曾谋面的斯蒂芬、情夫博伊兰,各个与自己生命产生过关联的男性。该章不再间夹繁复的各类典故,而是单单纯纯一名女性思维的流泻闪现,徐志摩评其为“纯料的prose,像牛酪一样润滑,石坛一样光澄,白罗披泻,瀑布倒挂”。 乔伊斯对标点符号的驾驭不止于此,《尤利西斯》通篇对话的引号均为破折号所代替,也因此对于人物的语句“知其始,而不知其止”。人物动作与语言混合在一起,主观与客观之间起到了内爆式的界限模糊效果,一切明晰的叙述转为含糊沉潜,意识的流动感充斥处处。
  意识流作家十分强调词汇在人物内心独白中的作用,乔伊斯更是其中翘楚,他别具匠心地打破了常规语法构词法的规则,将词汇删头去尾、扭曲拼接,创造出许多情感浓烈、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词,也因此在二战时期一名检查人员甚至将《尤利西斯》当作了一本充斥了外文的密码,而未料到是一部小说。典型的类似“iiiiiichaaaaaaach”的这样的拟声词,或者布卢姆在奥蒙德旅店酒吧中的思绪的结尾出现了一个“endlessnessnessnessness……”前者生动又形象鲜明,后者既展现出酒吧中随处充斥的音乐韵律,又写明布卢姆此刻神不守舍浑浑噩噩的思绪,仿佛随着酒吧音乐在低吟浅唱,其表意功能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三、外部形式对意识流小说的建构统一
  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分别为斯蒂芬·德迪勒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历史教师,诗人;利奥波德·布卢姆,终日奔波劳累的广告推销员;莫莉,布卢姆的妻子,被纳博科夫称为“庸俗的歌唱家”。《尤利西斯》通篇以时间为序,描写了以上三个普通的都柏林人在于1904年6月16日早上八點至后半夜两点四十多分,其间将近十九个小时的经历与意识活动。人物是三个贯穿性的人物,地点自始至终发生于都柏林,时间也严格限制在了一昼夜之内,因此可得出结论,乔伊斯这一新奇大胆处处充满实验性创作的小说,其情节结构竟很复古地符合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原则。
  针对乔伊斯运用三一律作为《尤利西斯》情节结构模式的这一选择,美国学者汉弗莱认为:“对意识流小说家来说,形式的问题就是怎样将秩序加在混乱之上的问题。” b如果以彻底意识流的方式书写,完全遵循意识的流动性,则文章会失去总体甚至全部的形式与结构限制,通篇将形成如同上文提及的第十八章,莫莉半梦半醒之间破碎松散的狂想。而这样的小说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这样的文体很难称之为小说。因此,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必须找到一种令自己在总体上统一的方式,以使故事的叙述既体现出意识的流动,同时又支撑起能够让人理解的情节结构。这时,便需要借助外部形式的帮助,比如《尤利西斯》的三一律。
  关于意识流小说如何赋予自己统一性这一问题,汉弗莱列举了七种模式,在《尤利西斯》中表现鲜明的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统一,还有 “主导动机”与 “形式上的场景安排”。主导动机(motif),此术语源自瓦格纳的音乐剧,可以泛指为与主题或思想相关联、反复出现的某种意象。比如《尤利西斯》中斯蒂芬的主导动机就是母亲临终前的形象,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会令斯蒂芬感到悲伤后悔。布卢姆的主导动机则是马铃薯。马铃薯是斯图亚特王朝后期爱尔兰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作物,马铃薯的歉收与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了爱尔兰持续两年的大饥荒。布卢姆将马铃薯当成自己的守护神、护身符,每次需要壮胆时都会摸一摸。即使日常行为中,马铃薯也在反复出现,如《尤利西斯》第四章中,布卢姆磨蹭半天,总算要出门了:“在门前台阶上,他伸手到后面裤袋里摸大门钥匙。没有。在昨天换下来的裤子里。得拿。马铃薯倒是在。衣橱吱吱格格响。”
其他文献
从若干万年前原始人对食物与藏身之所的寻觅,到现代哲学、艺术领域对所谓“乐园”的追寻,再到现代科学家对外星世界的探寻;“寻找”,正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多层面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基本存在状态的一种普遍的表征,因而也是文学艺术的永恒母题,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1}在童话中也是如此。从安徒生、格林兄弟等西方的传统儿童文学作家到当今的著名作家,这些作家的童话作品之中,“寻找叙事”俯拾即是。在这些童话
摘 要: 中国文学“乘风破浪”飞速发展,清代王阳明心学的产生,使我国文学发展处于顶峰,而文化发展只有不断吸收古人的哲学思想,才能保持文化的“新鲜感”。清代的金石学兴盛,北魏碑石大量出土,承接着“借古博今”思想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追求逐渐呈现出“复古”的潮流。  关键词:晚清 民国 魏碑书法 四变  一、魏碑发展的经过  (一)北魏时期魏碑书法的发展 北魏魏碑的发展与佛教、道教的发展联系密切,在魏晋南
摘 要: 2014年出版的《易经》英译本是翻译家闵福德的又一力作,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闵福德在译本中采用了“厚翻译”策略,通过长篇序言、附录、索引、文内注释、显化翻译等深度语境化的方式,将读者置于丰富的中国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增进了他们对《易经》言辞及其文化内蕴的理解。“厚翻译”策略在典籍翻译和弥补文化差异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易经》 闵福德 翻译 厚翻译  一、引言  《易经》是中华文化
摘 要:金宇澄新作《繁花》在鲜活的市民生活图景背后,充满了悲观和虚无的情绪。本文试从《繁花》的人伦关系入手,拨开悲观与虚无的精神面纱,揭示作者在创伤叙事背后的历史文化诉求。中国社会的人伦关系主要是指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建立而来的“五伦”,即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之间的关系。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夫妇关系可以扩大为超出婚姻束缚的两性关系。笔者在阅读中发现,《繁花》中涉及的人伦关系如两性关系、父子
摘 要:张爱玲的《牛》是她幼时的作品,虽不免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但也以本能的笔法道出了旧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封建宗法体制下妇女的每次抗争换来的都是更大的伤害。女性的命运若圈养的油鸡,最终都被红布绑缚着双腿倒提了出去。  关键词:小油鸡 女性 悲剧  中国妇女的命运在封建社会的长河中,如同被洪水裹挟而下的山石,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道路,跳脱不了自己成长的环境和家庭,只能被摧残,被折磨,无法与命运抗争,即
摘 要: 舞台美术是隶属于戏剧演出且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舞台美术在戏剧演出中发挥的作用和自身特质是不同的。从专业归属上讲,舞台美术与剧本、表演一样,属于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基本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看,舞台美术又具有造型艺术的特性,其基本表现手段无疑是“造型”,且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戏剧学科背景上。  关键词:舞台美术 专业基础 空间 文本  “舞
摘 要:趋向补语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汉语水平考试的重点,更是学习汉语的基础。趋向补语中的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复杂,语义不断虚化,对留学生来讲不容易掌握。我们以复合趋向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上来”为代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句,通过分析趋向补语“上来”的现状、语义、认知和偏误来归类,找出偏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为趋向补语的教学
摘 要:迈克尔·弗雷恩(Michael Frayn,1933—)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学院派小说家。《窍门儿》是其创作的一部围绕学术生活展开的学院派小说。与《占有》和《传记家的故事》等学院派小说遥相呼应,评论家与研究对象的关系问题成为这部小说讽刺批判的深刻主题。另外,书信体小说的创作形式也为学院派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迈克尔·弗雷恩 学院派小说 《窍门儿》 讽刺  迈克尔·弗雷恩(M
摘 要: 自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到今天,中国动画影片史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了,发展过程起起伏伏。如今和世界优质动画相比较,国产动画最大的问题突出体现为缺少好的故事,致使国民逐渐对其丧失信心,受众越加趋向于低龄群体,让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影片抢占了市场。对此,国内动画制作人开始挖掘传统经典故事的价值,改编了《大圣归来》《白蛇·缘起》 《哪吒之魔童降世》 等作品,但这些改编后的作品内容和原本故事
物理学与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表面看二者毫无关联,其实不然。物理学与文学面对的是同一个对象,都是对世界的研究,物理学对世界的研究具有真实性、规律性,而文学对世界的研究更具有想象性和情感性。深刻领悟物理的奥秘,对于初涉其中的人来说,大量阅读物理学经典著作就显得必不可少,如《晶格动力学理论》《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和《势力不灭论》等等。了解物理原理,感受物理研究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