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r——以灭菌消毒剂ClO2的学习为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传统高三复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重构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探讨多模块知识融合,选择将知识情境化、情境问题化的高三复习教学模式,形成了走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手段.文章以“灭菌剂ClO2的学习”为总任务,分解成“实验室制取ClO2”和“ClO2的用途及其工作原理”两个子任务,围绕“ClO2的制备原理、实验装置、测定ClO2水溶液的纯度”以及“ClO2结构及其性质、ClO2水体消毒原理及其副产物、水体除锰优化条件探究”等方面探索高三复习课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期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质制备及性质的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其他文献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起点,在科学观念、科学测量、科学知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开展科技史体验指向的定律教学,让学生经历装置设计与史实品评,利于准确理解定律及测量体系,体会观念、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感受科学发现被公众接受的过程.
高校院系治理结构变革是我国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当前,我国高校在院系治理中存在着治理能力不足、治理文化淡薄、治理体系匮乏等问题.院系协商共治让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更具协同性,让现代大学制度更具现代性,也让新时代大学治理更具动能性.在契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质与内在规律的协商共治理念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应通过明晰高校院系治理的权力分配原则、健全高校院系治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增强高校院系治理变革的制度保障等,重塑院系治理的格局和生态,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财政日益紧缩,社会资本已成为利用其资本和技术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的必然选择。PPP模式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有效途径,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满足了公众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P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并从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将来学生从事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基于数据分析的证据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细化对规律的探究、强化思维的深刻性、浓化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认识思路的形成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基于化学认识思路的教学设计包含化学认识思路的抽提、结构化、显性化、固化与迁移四个设计环节,以“电解质的电离”为例,进行了基于化学认识思路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依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片段,结合课堂问题的发起、形成和解决的过程,重点阐述了课堂中真实情境激发出的“问题”能够暴露学生知识盲区、认知缺陷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处理“问题”中收集学生过程评估依据,从而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总结民法典的编纂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2021年4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也将研究启动教育法典编纂工作列入2021年工作要点.
期刊
领域法学作为一种回应新兴学科的研究范式,崇尚“问题意识”“综合视角”“创新思维”的理念.以教育问题为导向的领域法学,应当成为教育法学的理论定位,这能够充分弥补传统部门法学体系封闭的局限,有效回应我国教育法治迅速发展的实践需求.教育法学的基本范畴是与教育现象相关的法律问题.今后的教育法学研究应当注重从价值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协调推进,系统开展我国教育法学的体系建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新的一轮课改中,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要求.作者通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问卷调查的数据反馈,分析当下初中学生在化学核心素养上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精准渗透化学史的有效教育,能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家探索世界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感受化学概念形成的曲折和严谨,培养学生的化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证据推理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分子、原子”概念教学为例,以史料为线索,带领学生了解认知一般规律;以实验为证据,推测微观世界的变化特点,最终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