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的入藏及其重要价值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中旬,通过校友捐赠,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流失境外的古代竹简,成为近百年清华校史中最珍贵的入藏文物。由于这批竹简抵达学校时部分已经发生菌害霉变.学校有关方面迅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展了竹简的紧急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研究人员对霉变组织进行采样、化验和分析,明确霉菌的性质和种类,科学制定了积极而又稳妥的保护办法。研究人员放弃周末和假期休息,克服种种闲难,最终保护住了这些珍贵的竹简。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女性是在家庭背景内进行诗歌写作,自17世纪以降,特别是明代覆亡后,在没有家庭纽带关系的诗人群体中出现了重要的文学联系。这些诗人可在家庭背景外进行写作并希冀获得声名。这一关系结构为“文学网络”。网络采取正式的诗社形式,其组织的建立依不同群体而互不相同,但网络发展的总体模式并不受这些变体的影响。在个体相识者间,其距离可能会很远,书信便成为联结网络会员的关键手段。此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诸如袁枚的倡导也很重要,袁枚鼓励女性读书、交游、出版作品。他是18世纪中期以来倡导女性读书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努力结束了1
捷克著名的晚期浪漫主义、颓废主义作家尤利乌斯·泽耶尔(Julius Zeyer,1841—1901)是中国文学及其他东方各国文学的热情读者,他所写的小说、戏剧及诗歌等文学作品取材于各种文学资源,如埃及、亚述和巴比伦、希伯来、印度、波斯、阿拉伯、亚美尼亚,以及中国和日本。“泽耶尔作品里有大量东方素材和主题”。帕维尔·布查(Pavel Poucha)教授于1942年写道,“这在所有捷克文人里首屈一指”。
牲体礼是指有关牺牲的割解、陈载以及骨体使用的礼规。周代礼仪中,对牺牲有房膂、豚解、体解、骨折等割解方式,不同部位的骨体有尊卑之别,且有不同的升鼎、载俎之法。周人重俎,牲体的使用方式具有别吉凶、人鬼、尊卑,贵贱等礼制意义。此外,牲体礼也体现了周礼尚文的特征,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周代宗法社会以“亲亲”、“尊尊”纲纪天下的文化背景下,祭祀、燕飨等礼仪中的俎实有助于“合同、建德”,增强同姓宗亲以及异姓亲戚之间的亲合力。儒家认为,祭祀之俎可“见政事之均”,有德之君藉祭祀班胙于下,为“惠下之道”,是仁政的体现。
由于地理环境、政策导向、对外关联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别源自炎、黄两种传统的齐、鲁文化形成了在产业特点、社会构成、人格发育和精神气质等诸多方面的两种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比较而言,前者发育在沿海地区,产业选择多样化,社会结构多元化,政策导向上重功利,励变革,崇民主,尚开放,形成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传统;后者发育在内陆地区,产业相对单一,即以农耕为主,相应地在政策上比较保守,实行中央集权,崇尚道德伦理和秩序,形成了中华民族守成、以德治国的传统。这两种传统依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要而各显优劣,在漫长的以农本
认识19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的重要性,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都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被视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成为今日全球学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摆脱了以往中国史研究中盛行的西方中心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这个奇迹的根源在于中国内部。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中,虽然外因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即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演变所创造的各种有利于近代经济增长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造成了今
清代江南的粮食短缺及其与其他经济区的粮食贸易是江南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课题。直至18世纪末,作为一个整体,江南的米粮供应缺口不太大,存在严重粮食短缺现象的是江宁、苏州、杭州、太仓州以及松江东部,粮食短缺主要原因是庞大的城市人口的存在,太仓州和松江府东部诸县则是因为“土不宜稻”,而其余地区尚有余粮可以供应别地。因此18世纪江南的粮食短缺并不严重,常年数百万石的供给缺口,在丰年基本能够自给。18世纪大量关于江南米严重不足的记载,不是今天习称的“江南”全境。对于这些严重缺粮的地方来说,供给缺口的填补并不是全部依靠长
据2004年11月教育部通知,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评选中,我院学报的“民族音乐研究”栏目通过积极申报、严格评审和激烈竞争,喜获双重入选殊荣。在第一批16个“名栏”中,该栏目是唯一入选的艺术类学报栏目。同时,学报还喜获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中国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谭鑫培《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开始,到1920年代末,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萌生期,主要倾向是追求赢利。这一时期论者们认为电影的优点在于逼真,并在电影摄制的实践中学会了一些电影技法。自1930年罗明佑的《故都春梦》上映,至1940年代末,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二时期,政治角力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一时期成长起一批有成绩的导演与演员,电影的技法被认识得更为清楚,并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左翼
音乐民族志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指一种音乐民族志学者在其考察研究过程中兼从主位与客位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交互性考察分析,然后从中产生中介学术立场的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旨在继承由梅里安姆(在认知文化人类学观念基础上)所开创,由布莱金、赵如兰、雷斯等学者发展了的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学术贡献,力图弥补其由于跨学科和跨文化运用而带来的某些学术缺憾,企望建立一种整合了相关民族音乐学研究观念和方法手段的、符合中国传统音乐国情的研究分析系统。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包括音乐的认知——归属模型(表现为以文化模式为意向中
谢俊美教授编校的《奕裰致翁同徘函稿》及《翁同稣集》,在整理历史文献汇编《朴园越议》时,无论时间考订、文本移录、断句标点,还是人物注释,都带有较大讹误。尤其将二十五封别人写给翁同徘的信件,张冠李戴,作为翁同稣致醇王的信函,收入《翁同稣集》,更是明显的学术硬伤,也影响了读者对史料的使用和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必须予以考订和纠正。《朴园越议》是研究1883-1885年中法战争前后清政府上层政治动向的重要史料,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