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铁及其无机氧化物的检测方法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铁及其无机氧化物的检测方法。

方法

工作场所气溶胶态的铁及其无机氧化物用滤膜收集器采集,经电热消解仪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进行测定。

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态的铁及其无机氧化物,采用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进行样品采集的效率>9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372.0 nm波长下,方法测定范围为1.0~150 μg/ml,方法最低定量浓度为0.28 mg/m3,方法最高定量浓度为6.24 mg/m3,加标回收率为99%~102%,批内精密度为0.5%~1.2%,批间精密度为1.0%~2.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测定范围为0.1~500 μg/ml,方法最低定量浓度为0.28 mg/m3,方法最高定量浓度为20.8 mg/m3,加标回收率为101%~103%,批内精密度为0.5%~1.0%,批间精密度为1.5%~1.6%。

结论

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均符合分析方法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铁及其无机氧化物的采集和测定。

其他文献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种之一,病原菌感染为其最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本文主要将近年来该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谱及其耐药现状进行综述。
咽鼓管功能与中耳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手术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咽鼓管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旨在对咽鼓管功能障碍与中耳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出思路,其功能评估方法和治疗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长期研究来取得突破。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面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其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逐渐萎缩,但是否存在面部微循环功能改变尚无明确说法。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实时监测等优点在浅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动态监测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情况对于阐明面瘫患者微循环改变的评估标准、发病机制以及微循环状态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呼吸道上下的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高度复发性和侵袭性的疾病。患儿可出现声音嘶哑症状,严重时有呼吸困难表现。乳头状瘤疾病常为HPV6和HPV11感染,可由于分娩时患儿经母亲产道感染乳头状瘤病毒所致。手术是治疗的主要的方法,但不能根治,往往因为多次手术给患儿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故需要其他药物来辅助治疗。本文综述概括了目前各种治疗小儿乳头状瘤的方法。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由于Thl/Th2失衡引起的。近年来研究表明Thl7与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时Th2反应占优势。研究还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是降低的,且在进行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达较之前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从病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免疫治疗的疗程长,费用较高,效果因人而异。目前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主要是根据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特异性皮肤指数等临床指标,但评价患者在免疫治疗期间以及疗程结束后全身免疫反应及局部炎症的动态变化缺乏可靠的免疫学指标。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指标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佐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耳廓假性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最近,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临床试验证实,在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中,应用机械血栓切除术进行血管内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血管和介入神经病学学会(Society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SVIN)任命了一个专业写作委员会来总结这些新证据,并就如何应
与过去20年里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发展相似,卒中介入治疗正在迅速发展。随着卒中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在对卒中介入实验室进行标准化以便于安全、有效和及时治疗方面显然存在未能满足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血管和介入神经病学学会(Society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SVIN)写作委员会采用7M管理方法制定了卒中介入实验室共识(St
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百草枯(PQ)致大鼠肺纤维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Q致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PQ组,每组20只,PQ组腹腔注射PQ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染毒后7、14、28、56 d各组取5只大鼠于麻醉下游离肺组织,利用肺组织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IL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