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书赋》和《历代名画记》鉴藏印著录研究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氏兄弟《述书赋》是目下所见第一部全面而详细地收录鉴藏印及相关信息的书学、画学文献,有开创之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其后继者,且此二书是唐代及之前书论、画论中仅有的两部详细著录了书画鉴藏印的文献,不仅记录了书画鉴藏史,而且为后世保存了书画鉴定的参考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虞世南早年所受之学在经史上的突出见解和才能,兼及佛、道思想,推见其广博学问的大致结构,观照其传世文献记载中的书迹,指出学与书的关联性.通过对学问、书迹以及书论的考察,尽量完整地还原其书学思想的形成脉络,以期呈现虞世南更加完整的士大夫形象.
《文心雕龙》所蕴含的因情立体、隐秀结合、离章合句、文质彬彬、六观之法等观念与品鉴方法,可为当代书法创作及批评提供丰赡的文化资源.当代书坛是《文心雕龙》焕发价值的重要领域,深度挖掘和利用其精湛义理,既是对其生命力的不断激活,又具有切实的实践启导功效.
目的 分析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标准,在安徽省分别选取宿州、合肥和池州市3个地区,将1725名9~13岁女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是否出现月经初潮,采用裸眼远视力检查结合串镜检查确定筛查性近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9~13岁汉族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62.5%(1078名).城市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71.0%)高于农村(54.6
吴子野(1004-1101),原名吴复古,号远游,“潮州前八贤”之一,广东揭阳蓬州(今鮀浦道)乡人.吴氏人如其号,性情清逸,超然绝俗,大词家天章阁待制李师中曾为之题书:“白云在天,引领何及.”[1]苏轼与吴子野往来甚密,其中贯穿二人交游始末的有不同时期东坡对吴氏“出世间法”的接受过程,这在苏轼三幅刻帖中亦有所体现.此外作品中一些问题笔者在研读中仍存疑窦,如《远游庵铭帖》书写时间、《子野出家帖》书写背景及作品所蕴含的书家思想、各帖书法风格探析等,对此笔者分成以下四部分进行分析论述,且所论相关书迹皆选用宋拓西
期刊
美术史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或者说,应该达到几个层面,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学术问题.因为有的学者对此认识得并不清楚.rn这里,我们可以以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部美术史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一rn传统的不可回避rn一个人不能摆脱传统,就像不能摆脱地球一样.你即使在飞,也仍然在和地球的引力抗争,一刻不停地抗争.传统是一个既成事实,不会因为你的作为而改变,而正视和忽略、因袭和反抗、沉潜和背离,不过是人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已,与传统无涉.rn对传统的评价rn传统不是能够简单地加以评价的,因为它包括太丰富的内涵,而且只能通过有限的途径——如文献、作品及数量极少的实物等等——传达给我们,谁也不敢贸然说自己完全把握了传统.对传统的认识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期刊
一rn乾隆甲申(1764)至乙卯(1795),李斗以三十年的时间,“所集既多,删而成帙.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写成《扬州画舫录》.该书的内容上至“贤士大夫风流余韵”,下及“诙谐俚俗之谈”,以巨细无遗的方式记录下扬州繁华的境况,近乎扬州一城之“地志”.对于阮元、谢溶生、袁枚等及后人而言,《扬州画舫录》读起来或许与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张岱的《西湖梦寻》无异.
期刊
丁申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书法热潮中凸显的著名书法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他即以富有独特风格魅力的草书创作备受瞩目.其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获得过多次全国专业大奖.在近四十年风起云涌的全国书法展赛历程中,他以独特草书风格一直处于专业核心队伍的前沿,执着如一,从容淡定,保持并不断完善着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当代书法代表性书法家之一.
期刊
自尼采发出“上帝之死”的哲学谶言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口号以来,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罗格斯中心主义和历史本质主义的批判,便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一切重要文化哲学思潮的中心内容,这也成为西方转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水岭,并在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传向这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中完成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换.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突出主题即是由形而上学走向人本主义,由对理性的关注转向对人类存在的追寻,因而形而上学体系和理性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诘难和批判.从尼采到海德格尔、福柯,再到德里达、利奥塔,已成为西方现
期刊
一、《睽素帖》(图1)的内容与流传经历rn本帖凡十二行,共125字.文字如下:rn敦儒再拜:rn益谦提宫郎中亲友,睽索岁月如此,彼此患难之余,徒勤怀想,夏暑方盛,伏惟尊履万福.敦儒比蒙误恩,今已到官,力小任重,增以愧惧.才到,尘劳纷集,应接不暇,神疲力勚,如沉浮波浪中,不知身之为谁也.拨冗作启,不展万一.非晓须一到三衢,款晤有期,唯冀尽珍重理,不宣.敦儒再拜上.益谦提宫郎中亲友坐下.十四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