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学术讨论会在桂林举行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八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五日至二十四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教师、编辑出席了这个会议。
其他文献
先生仙去了,虽因病笃而是意料中事,但临来总感到难以接受这一事实;虽已经月,但每晚握笔临楮,仍感到先生在为我指划口讲。《文学遗产》编辑部命我撰写有关先生的"学者研究"文字,自感确有许多想法,又颇难胜任。这不仅因为我无幸为先生的受业弟子,聆听系统的讲授;更因为古典文学学者有两类:一类每借助系统的理论构架来表现,较易形迹;另一类更多倾向于感知,以卓异的禀赋来感知文学的妙趣真谛,在对文本的切实研治中,
近几年来从事古典美学、诗论与诗歌的研究,侧重于明清两代。1986年出版了《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清人绝句五十家掇英》(山西人民出版社)两本专著。于清代尤致力于研究袁枚: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续诗品注评》,1990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袁枚与随园诗话》,另有评注本《袁枚诗选》也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发排。
曾一度被人们称颂至极,又一度被人们批评至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自初版之日至今,已有整整二十个春秋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能引起研究者从"正"与"反"两个方面如此广泛而又高度的注重,这不仅为郭沫若生前所未料及,就是在建国四十年的学术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应该承认,此书在一九七一年的问世,作者的撰写思想与学术观点,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当时某些政治因素之影响,
我是个古典文学爱好者,对于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刊物——《文学遗产》,多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和周围读者的反映,都感到《文学遗产》学术性强是其优点,但作为一个刊物来说,却显得单调乏味、缺乏生气、有点太"雅"了。所以近年来读者的圈子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现在是改革的年代,凡事都讲个改革,我认为《文学遗产》在文风上就很需要来一番改革。
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森濑寿三,在该校《文学论集》(第三十八卷第三、四合并号)上发表论文《关于李白的〈静夜思〉——对诗篇文本的解释与校定》,文章说,李白是三百年唐代首屈一指的绝句作者,而《静夜思》又是其代表作。该诗有两处重要的异文,即一句"床前明月光"一作"床前看月光",三句"举头望明月"一作"举头望山月"。文章指出,在李白的别集系统中,从静嘉堂文库所藏的北宋本到元本(萧本)直到清代的王琦注本;在总集系统中,
王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黍离主题》(《新疆师大学报》,1990年1期)一文中说,爱国主义在古代中国最具民族特色和内在神理的是黍离之思。其原型模子在《诗经》中就包孕着主体强烈期待对象化确证的情绪力结构,“黍离之痛”成为历代战乱后人们目睹宗社丘墟、悼往伤今的符号象征。主题在文学史流程中周期性涨落,三次高峰是汉末至晋初、中唐及南宋后期,
对于古典诗词,尤其是那些久已传诵人口的名作的“异文”和“异解”,究竟怎样处理?陈良运在‘谈古代诗词中“异文”的市美判断》载《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当然有必要从版本学训诂,语义等角度考证、阐释“异文”,以正其源察其流。但“异文”常常表现为后世读者的“接受文本”与作者“原始文本”之异。因此,今天读者仍应是站在接受者的立场,
王季思教授在其为福建南溪江大桥桥头堡新立谢灵运塑象有感而作的八行体新诗《寄谢灵运》(《诗刊》1990年6月号)诗后附记中,对晋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爱国壮志、政治军事才能、被贬杀的原因、以及隐含在他的山水诗中的积极精神、作了简明扼要而又新颖独到的论析。
由北美学者发起组织的国际词学研讨会,于1990年六月五日至十日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小镇上举行。有十六名学者出席。会议就词学与美学、宋词与女性主义、词学批评与考订等问题展开讨论。
原序 《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一]。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二]。人事丛脞,未遑附益[三]。既而海水群飞,淞滨鱼烂[四]。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蚁聚[五]。忧天将压,避地无之,虽欲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六]。销愁舒愤,述往思来[七]。托无能之词,遣有涯之日[八]。以匡鼎之说诗解颐[九]。为赵岐之乱思系志[一○]。掎摭利病,积累遂多[一一]。濡墨已干,杀青鲜计[一二]。苟六义之未亡,或六丁所勿取[一三];麓藏阁置,以待贞元[一四]。时日曷丧,清河可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