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永磁材料领域的发展,以及电动机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电动机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优越的性能。本文首先针对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缺乏初始定位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在低频旋转电压信号注入下,通过编码器检测转子微小的位移,计算得到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并基于dSPACE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无传感器控制技术能够取消价格昂贵的传感器、减小电机体积、降低系统成本,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分析了高频信号注入法和Luenberger观测器两种无传感器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两种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了改进。通过Simulink软件对观测器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dSPACE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频信号注入法在静止到低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而Luenberger观测器法适用于中高速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无传感器控制。最后,本文采用加权法,实现了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的结合,生成了能够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从静止到高速无传感器运行的复合控制方法。采用该复合方法,在dSPACE实验平台上对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无传感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复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相比于电励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通过永磁体产生磁场,省去了励磁装置,提高了电机的效率。但永磁同步电机的气隙磁场难以调节,是制约永磁电机发展的关键因素。混合励磁电机同时具有永磁体和电励磁绕组,由两种磁势源共同作用产生电机主磁场,可实现电机气隙磁场的调节与控制以改善电机性能。目前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都是采用直流调磁,但直流调磁会造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双向调磁范围不对称,且弱磁能力低于增磁能力。在混合励磁框架
学位
学位
学位
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西德酵母(S.cerevisiae WG)和泰兴酵母(S.cerevisiat T)为出发菌株,分别制备出原生质体并使之再生,得出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85
从云南温泉中,分离到一批产耐热纤维素酶的高温菌.从中筛选出两株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鉴定,作者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train CC22 和 Baci
该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罗卜岩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2)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指标;(3)闽楠种群在优势乔木种群中的地位;(4)闽楠种群与主要蕨类植物种间关联;(5)闽楠种群生
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环境友好的清洁可替代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增长最快的绿色能源,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网的稳定性影响已不容忽视,风力发电的技术及产业则成为当前电工技术研究及机电产品生产的热点方向。而双馈式风电机组由于其优良的运行特性和拓扑结构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针对双馈风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其故障穿越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的阐述和分析,提出研究风电并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