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交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以南宁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来源 :张可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城市公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组成一个城市形态和外观的重要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各式各样的生活追求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日趋完善,形式多变。近年来,轨道交通在我们国家很多城市存在感日益增强,在很多地方轨道交通具有出标准化、地域化、立体化、环保化等特征。然而,城市公共空间与绿地之间存在着割裂情形,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空间格局和肌理。在使用方面,枢纽建筑往往与城市空间各自为政、联系不足。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正反两方面提出两者之间整合设计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优秀案例的设计经验,归纳总结出结合城市功能整合设计、结合城市交通系统整合设计、结合生态景观整合设计、结合城市场所文脉整合设计四个方面的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设计的设计策略。本文在对南宁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型设计方案实践中,站在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两个角度上,从网络化功能、多维立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生态景观一体化、城市场所历史文脉、枢纽综合体空间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方案的整合设计,实现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以及共生。最后,思考与总结在新一代高铁时代下我国的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原则与策略,列举设计中的不足及今后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复杂结构被应用,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一大热点,并在理论、计算和测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和环境性能对结构和设备的需求,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针对间隙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围绕基于输出反馈思想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展开研究,在现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学位
斗栱作为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一环,始终存在于中国建筑发展的各个时期,宋式斗栱是历朝历代斗栱中最具代表性、结构及功能最完整的,在木结构建筑中起到重要的装饰及结构作用。宋式斗栱存在计心与偷心两种做法,这两种做法会影响斗栱与外部结构相连接枋的数量,进而影响斗栱的力学性能。现有研究现状中,偷心计心做法对斗栱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本文从该角度出发,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软件模拟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
学位
人参皂苷F2是一种四环三萜类稀有皂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炎、抗氧化等。与其他稀有皂苷相比,F2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生物膜渗透性,因此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由于F2天然含量少,化学合成难,因此本文拟构建生产F2的酿酒酵母细胞工厂,实现F2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本文以高产原人参二醇PPD的酿酒酵母菌株WLT-MVA5为出发菌株,通过表达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
学位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项目儿童少年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肢体骨龄值以及骨皮质厚度、形态、机能等指标的差异,探讨不同项目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骨龄差异,分析影响骨龄差异的原因,以期为青少年竞技体育分龄赛骨龄拍摄肢体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武术、啦啦操6个项目运动员349名测试优势侧与非优势侧骨龄;选择其中8-12岁,运动年限3±1年的业余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共269人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