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烃中离子汞和有机汞的吸附机理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析油由天然气冷凝而成,又称为天然汽油,被广泛用作重质原油的有效稀释剂,是调和汽油的主要组分。凝析油中离子汞(Hg2+)和有机汞(Hgorg)分别占总汞浓度的55%-95%和10%-50%,Hg0的含量较低。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汞也会腐蚀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管道、加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尤其是铝合金设备的内表面,最终导致泄漏事故。此外,凝析油中的汞还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凝析油脱汞研究一直是天然气清洁加工和生产的热点问题。目前,脱汞吸附剂主要包括碳基吸附剂和非碳基吸附剂。虽然碳基吸附剂具有丰富的官能团,但是其孔隙结构通常是无序的,这限制了官能团与汞的有效接触。非碳基吸附剂,如分子筛等,虽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硅铝酸盐,因此很难负载卤素等官能团。模板碳(zeolite templated carbon,ZTC)具有三维弯曲石墨烯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规则的孔隙结构,可以通过嵌入官能团、引入活性物质、以及杂原子掺杂以提高脱汞性能。本研究解决了两个技术问题:(1)研发了高效脱除凝析油中汞的碳基吸附剂和非碳基吸附剂。(2)探究了硫功能化碳基吸附剂的再生技术。探索了两个科学问题:(1)碳基吸附剂和非碳基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官能团和活性物质对凝析油中汞的脱除机理研究。(2)凝析油中离子汞和有机汞的竞争吸附机理研究。通过硫化氢(H2S)改性生物炭的脱汞实验,探究了含硫官能团对汽油脱汞的作用。采用烟草桔杆、水稻桔杆和小麦桔杆热解制备了 3种原始生物炭,进而对生物炭进行H2S低温改性,研究了官能团类型和脱汞机理,以及吸附剂对汽油(凝析油替代物)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了改性生物炭的循环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在H2S改性过程中,生物炭中的Ca/Mg等金属元素能够与H2S形成的金属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对Hg2+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此外,C-S/C=O对Hg的络合作用可以促进对汞的吸附。H2S改性生物碳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9.31mg/kg,其对汽油品质几乎没有影响,并且在汽油脱汞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寿命。采用碘化钾(KI)浸渍13X分子筛脱除汽油中的Hg2+,探究了分子筛孔隙结构与活性物质对汞的吸附机理。通过制备不同KI负载量的13X分子筛,研究不同KI负载量、初始汞浓度和吸附时间对汞吸附效率的影响。与原始样品相比,KI浸渍13X分子筛的汞脱除能力显著提高,其中,2%KI负载样品的脱汞能力提高了 18倍,相应的吸附容量为50.70mg/kg。尽管经KI浸渍的13X分子筛的内部孔隙和通道有轻微堵塞,但KI的浸渍并未破坏分子筛的晶体结构。KI通过中孔进入分子筛内部微孔通道,而不只是分布在分子筛外表面。分子筛骨架中超级笼的中心和连接超级笼之间的窗口是捕获汞的两个碘活性位点。为综合考虑官能团与孔隙结构的耦合作用对汞脱除机理的影响,制备了噻吩功能化分级ZTC。该种ZTC以Beta型微孔分子筛和MCM-41型介孔分子筛为模板,以2-噻吩甲醇(ThM)为碳、硫前驱体,通过一步浸渍热解法合成了噻吩功能化分级ZTC,以脱除汽油中的Hg2+和Hgorg,探讨了模板类型、模板粒径、硅铝比和ThM浸渍浓度对合成ZTC结构的影响,进而研究了 ZTC中官能团类型、孔隙结构对汞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Beta和MCM-41分子筛的ThM饱和浸渍浓度分别为25%和75%。由含有较多强酸位点的MCM-41介孔分子筛制备的ZTC具备较好的脱汞效果,其对汽油中Hg2+和Hgorg的吸附容量分别为617.5mg/kg和311.1mg/kg。此外,适当提高ThM的浓度不仅可以促进ZTC向更有序的结构演化,也会促进C-S、S=O和C-O官能团的形成,其中硫官能团是汽油中Hg2+和Hgorg的稳定且高效的化学吸附位点。虽然一步浸渍热解法制备的ZTC的比表面积(1086m2/g)高于生物炭(5.57m2/g)和分子筛(505m2/g),但是该种方法不足以使ZTC复制MCM-41分子筛的有序孔结构。这是由于MCM-41分子筛的二维圆柱孔道彼此不相互连通,当MCM-41模板被洗脱时,这些碳棒会坍塌导致碳材料模板化程度低。而当采用微孔Beta分子筛为模板,发现ThM分子很难扩散到其孔隙中。在此基础上,针对ThM分子直径较大,难以扩散到分子筛微孔中的缺点,采用H2S和乙炔(C2H2)小分子为硫前驱体和碳前驱体,以Beta型微孔分子筛为模板,采用化学气相共沉积方法制备了 ZTC。由该种方法制备的ZTC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1747-2001m2/g)和有序的微孔结构。通过使用ZTC吸附汽油中Hg2+和Hgorg,探究了不同种类硫官能团对汞的脱除机理及其在油中的稳定性。掺杂入ZTC的硫原子与其边缘的不饱和碳原子共价键合,为汽油中的Hg2+和Hgorg提供稳定有效的化学吸附位点。特别是硫含量最高(17.59wt%)的ZTC样品,其对汽油中Hg2+的吸附容量为2660mg/kg,远大于上述三种吸附剂。此外,通过巨正则蒙托卡罗(GCMC)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汞主要被吸附在硫掺杂ZTC的微孔中,这表明使用微孔分子筛作为模板具有重要意义。硫掺杂ZTC具有易于合成、化学稳定性高、吸附容量大和可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脱汞吸附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黄土地震流滑是在强震作用下,低角度的黄土斜坡失稳并长距离滑动的一种岩土地震灾害,具有坡角低、滑距长、隐蔽性强和灾害重的特点。我国黄土分布极为广泛,黄土高原地区地壳运动强烈,活动构造发育,强震频发,极易诱发黄土流滑现象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着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黄土地震灾害问题备受关注,黄土地震流滑问题已成为岩土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索地震流滑的形成机理和
近年来,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和有机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而通过新型环境材料的研发以及分析其在固-液界面的微观反应机理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控。纳米零价铁(NZVI)材料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廉价易得、制备简便、高表面活性及对污染物多样的去除机理等特性而逐渐成为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去除的良好材料,在环境净化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
在我国逐步落实“3060”双碳目标以及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大挑战,也对需求响应管理和灵活性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交通领域的电能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的同时,其随机、无序的移动负荷特性也将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冲
机械手自适应抓取能力是机器人具备复杂操纵能力的基础,其外部环境交互与感知能力对提升其自适应性至关重要。非结构环境下,被操作对象在材质、形状、种类、表面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对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单一的视觉感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机器人日益复杂的抓取要求,但要使机械手具备人手一样的操作能力,如何综合利用机械手的触觉感知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仍是机器人自适应抓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开展基于视
在校园欺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当下,高效的校园欺凌防治要求教师与家长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与家长往往会因为对欺凌概念定义、发生规律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分歧而导致合作低效甚至关系破裂。为探明双方的校园欺凌知识现状及差异,提高家校合作应对校园欺凌的效果,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教师和家长的校园欺凌知识与反欺凌策略的现状与差异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狭义的角度将校园欺凌知识定义为由专门从事校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和气候环境日益严峻,能源的安全、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各国重点关注。以低碳化、去中心化、市场化、综合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能源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分布式资源规模化发展,相关市场机制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国际上已有国家和地区赋予分布式资源聚合商(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Aggregator,DERA)市场主体地位,允许DERA在区域性批发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过程成像技术。它主要通过测量系统采集各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值,再借助适当的图像重建算法对被测区域的介电常数分布进行可视化重建。因具有非侵入式测量、设备成本低、成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无辐射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它逐渐成为工业领域中过程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高精度的成像质量是ECT获得可靠测量结果的
土壤盐渍化是一种灾害,盐渍土是一种特殊土。减轻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灾害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滨海盐渍土是海水入侵或高矿化度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全剖面含盐的一类特殊土,其特殊性体现在具有高含量盐分、强吸湿性、极差稳定性等特点,进而可能带来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和降低滨海工程地基安全性等危害。它的危害程度一般受控于滨海盐渍土矿物颗粒的离子组分、理化性质、微观结构的改变。而滨海盐渍土矿物成分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加快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和比例增加迅速。考虑到自然风的波动性,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短期风速预测是应对风电不确定性、促进风电消纳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短期风速预测研究是围绕历史风速数据建模预测,很少考虑风速自身的物理特性,导致对短期风速的预测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对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的准确率,论文基于模
结构光是高精度的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在工业控制、逆向工程、口腔医学、文物修复和人体三维建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采用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单投影结构光的研究相对成熟,但不能一次求取测量物体的三维全貌。为了得到测量物的三维全貌,多投影仪同时投影多相机同时成像是主要的解决方案。针对双投影系统采用的相位测量轮廓术中存在的伽马畸变效应、不连续和噪声引起的相位错误展开及双投影结构光系统中同步投射所造成的混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