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对城镇职工收入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7792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关于劳动合同实施效果的争论不断,其中劳动合同的收入效应是争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劳动力市场呈现非完全竞争性,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具有竞争性,另一方面具有制度歧视性。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制度性分割衍生出一些社会不平等,其中不同户籍身份之间的不平等很受关注。相对于城镇职工而言,进城务工农民工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缺乏信息、技能和社会资源,在没有劳动合同保障的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因此,在探讨劳动合同收入效应时,农民工更易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要讨论劳动合同的收入效应仅仅关注农民工这一群体可能是不够的,城镇职工与农民工在个体特征、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布、职业分布和单位所有制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劳动合同的收入效应,比较不同户籍身份劳动者劳动合同收入效应,进而采取措施缩小差距,研究劳动合同对于城镇职工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主要受市场因素和体制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市场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拥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可能对劳动合同签订影响不同,且拥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劳动者收入也有一定差别,所以拥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收入效应可能是不同的;体制因素主要是体制内外二元分割,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可能倾向于与劳动者签订不同的劳动合同,且不同所有制单位工资收入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体制内外二元分割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对收入影响可能存在差别。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本与单位所有制异质条件下劳动合同的收入效应。本文基于CHIP(2007,2008,2013)家庭收入微观调查数据,将劳动合同划分为四类:固定职工、长期合同、短期或临时合同和无劳动合同,以城镇职工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固定职工长期合同相对于短期临时或者无劳动合同是否有更高的收入溢价,以及在人力资本和单位所有制异质条件下,探讨劳动合同对收入影响的差异。从描述性统计上看,不同年龄组、不同单位所有制以及不同受教育水平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类型具有一定差异性;从实证结果看,固定职工长期合同对城镇职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者拥有的人力资本不同,固定职工长期合同对其收入影响也不同,高中及以上职工劳动合同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大;职工所在单位所有制不同,固定职工长期合同对职工收入影响不同,正规部门职工劳动合同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大;分位回归结果显示,固定职工长期合同对城镇职工收入的影响随着分位点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合同对低收入人群具有更高的收入溢价。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如何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焦点。各地方政府实际上也多多少少地存在着GDP的加值竞赛。我国在较长时间内采取了一种市管县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地级市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在分税制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地区之间越来越倾向于竞争包括财力在内的各种资源。为了解决“市县争利”等问题以及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各
学位
使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的差异,以及区域银行分支扩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使用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只有私有企业的现金流对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和经济意义,面临着融资约束;而国有、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则没有这种效应;这一效应在控制了行业投资机会、去除观测不连续的样本、改变产权性质衡量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青年成为网络世界的生力军。回溯历史,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主体独立意识和自我表达欲望,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的青年亚文化;互联网的到来,又使青年群体聚合于具有亚文化圈层特色的信息传播场域之中成为可能。然而,青年亚文化原生的抵抗性和边缘性,使青年群体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和海量信息的猛烈冲击时,可能难以保持理性客观的情感态度,甚至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和影响。作为团结引领青年
基于虽然国家政策不断出台,支持力度加大,但国内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的事实观察,本文试图探究产业政策对国内科技创新是否真正产生了效果。作为对现有经验研究的补充和尝试,填补部分文献空白,本文主要试图检验:第一,平均而言,非中性产业政策的能否提高行业创新能力。第二,研发回报率机制下政府部门信息是否完善。其理论基础简要如下:一方面,政府弥补行业先行者的创新成本,信息优势加剧行业内竞争,促使在位者与进入者增加创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法、PCMR模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现有中小体育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区块链应用发展与特征情况进行阐述。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是通过分布式来建立的,从银行对企业抵押资产之间的传统信任转变为银行对数据资产的信任,信任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中小体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贷款,这是区块链技术与中小体育企业信贷融资结合的必然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体育企业信用,帮助银
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动的重心,也是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动力,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创新活动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公司技术水平提升,提高公司未来市场竞争力。但与其他投资相比,由于R&D投资具有不确定性大、周期性长的特点,在短期内不仅不能显著提高公司业绩,还会减少公司当下利润分配的资金量,甚至还有投资失败的风险,但也可能带来未来的巨大收益。管理者在面对
区域贸易协定日益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寻求深化合作的有效手段,了解其对贸易的促进效应有助于我们抓住国际间新型合作方式的机遇,从而更好地推进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利用Eora MIRO数据库1990-2015年的国家行业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测定双边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量。主要解释变量是区域贸易协定的行业覆盖率(all-ratio),即通过系统的整理了WTO区域贸易协定信息系统(
当前我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金融市场上也具有截然不同的融资地位。在面临外生冲击时,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同。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更容易退出市场。因此本文研究银行业发展水平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退出行为的差异。本文的基本假说如下:(1)银行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退出市场的可能性。(2)由于“所有制偏好”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相比非国有企业,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营改增”各项政策落实,从“营改增”理顺企业上下游抵扣链条,完善增值税税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角度看,“营改增”会对地方财政(县区级财政)收入产生增收效应。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开始增加了一些行业,如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都属于“营改增”涉及的领域,与此同时营业税在此后就不复存在。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对增值税税制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增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