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型支付工具侵财行为的认定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例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处于从互联网时代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途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普及,诸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财付通、花呗等新型支付方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使用新型支付平台进行侵财犯罪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侵财犯罪,往往是借助移动设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而往往又涉及多方主体,有行为人、受害人、第三方支付平台方、银行方面等。所以,这就造成了一案多种手段、多种主体的情况,在案件的定性问题上颇具争议。由于新型支付工具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其伴随的侵财行为的手段之复杂性、多样性也就造成了使用传统刑法去定性会产生较大的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使用新型支付工具进行侵财的判例存在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诈骗罪的情况。本文以当下在新型支付平台中具有代表性,并且普及率较高的支付宝为例探讨使用新型支付方式侵财的案件定性问题,从以下三部分进行论证,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下,冒用他人支付宝转账的行为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认定。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当下使用新型支付平台侵财犯罪的概况的阐述,先从新型支付平台着手引入,对新型支付平台本身作出科学理解,当下新型支付平台主要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并进一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与刑法中的“信用卡”的法律属性相比较,通过分析相关的司法解释与法律法规,得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刑法中的“信用卡”的法律属性在实质意义上具有同一性。进而,再对支付宝内余额的法律性质问题进行辨析,对当下支付宝内余额的法律性质问题的主要争议进行剖析,并在电子货币说、预付价值说、虚拟财产说、债权说几个主要争议问题中,以货币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货币电子化是必然的趋势。经过对新型支付方式相关概念的厘清之后,最后对使用新型支付方式侵财案件的类型进行划分和明确,以从正当方式获取的登录及转移钱财的相关条件和以非法手段获取的登录及转移钱财相关条件为分类的标准,将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侵财类犯罪案件进行划分,以为后文的相关论述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当下使用新型支付方式侵财案件定性的主要争议问题,首先从对案件分析的几个难点入手讨论。行为手段的认定问题以及“机器”是否可以被骗问题是这类案件定性的困境问题。进而继续以支付宝为例分析当下主流观点的争议问题。“盗窃说”对于该类案件的主要论证观点在于其行为手段的“秘密性”,并且该类犯罪是行为人“主动获取型”的犯罪,对于“机器”能否被骗的问题上持否定态度,在该类案件中支付宝的客户是实质上的被害人。“诈骗说”的学者认为行为人虚构了权利主体的假象,使得支付宝方面及银行方面受到了欺骗,并且“机器”是有被骗的资质的,并进一步提出了“三角诈骗”的观点因其本身性质的矛盾性应排除在讨论的范围。第三部分旨在论证冒用他人支付宝转账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反面对“盗窃说”的部分观点作出否定,从网络特征的公开性以及犯罪过程的阶段性上进行分析,否定了行为人实施犯罪时的“秘密性”特征,进而再提出了该类犯罪行为不符合“主动获取”的特点,而是符合“被动交付”的特点。接下来从正面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符合性进行论证,对刑法中的“信用卡”的内涵及外延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并从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法律法规的分析中得出信用卡诈骗罪虽然是和诈骗罪是特别与一般的关系,但并不要求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及具有被骗的对象上具有同一性的观点,行为人对犯罪工具行骗是不合理的,对“机器”能否被骗的问题是否需要论证的必要性进行了实质性排除。进而,从“冒用”的手段行为以及侵犯客体并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对该类案件进行了信用卡诈骗罪的论证。最后,对几种行为人获取他人登录设备、信用卡信息资料后并实施冒用支付宝转账的行为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盗窃、抢劫、抢夺手段获取受害人手机并使用其中支付宝冒用转账的行为应分别定为相应的盗窃、抢劫、抢夺罪名。
其他文献
建设控制地带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相邻,是历史街区向现代城市街区的过渡区域,就目前来看,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目前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绝对保护的要素占比不多,但它仍然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风貌、承载原住民生活记忆的重要片区。本文以丽江八河片区为例,深入走访和调研八河片区现状,梳理其十余年的历史沿革、空间变迁状况,结合八河片区居住环境恶化、原住民大量
动物园场馆建筑作为一类发展时间较长,种类较多的建筑类型,其展示的主要对象是动物,而历史发展中的动物园场馆或动物笼舍常常给人们带来非常复杂的印象:历史及近现代动物园对动物福利的忽视、反人道的动物表演等,使得动物园内的动物以被囚禁及弱势的形象出现,造成了与当代保护生态自然观念相悖的现状。本文从动物园的发展特点出发,搜集历史阶段中动物园建设过程中人、建筑、动物三者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提炼出当前动物园建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教授们的回信中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然而,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却遭遇着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县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情况,笔者选择了苏北地区连云港市灌南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献法
随着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认知,认知主义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对传统认知主义的批判,使研究者越发重视具身思想。与传统的认知科学不同,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和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而大脑不再是产生认知的唯一器官。本研究突破性地把具身与语篇阅读相结合,从具身隐喻的视角研究了扩张和蜷缩的姿势具身对初中生语篇理解和创造性阅读的影响。研究一考察被试仅在阅读文本材料时(学习阶段)采用单具身姿势(蜷缩/扩张)对语篇理解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辨析一直是汉语教师和学者们研究的重难点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系列教材(第二版)“词语辨析”板块的100组同义词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二语习得者同义词使用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同义词辨析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汉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同义词教学,帮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学习同义词。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我国通用航空已成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通用航空职业装是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优化团体形象的重要载体。对通用航空行业的文化传播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围绕着通用航空职业装的功能性、实用性、时尚性展开论述。以提高通用航空职业装行业识别性为目的。本文以辽宁锐翔通用航空公司的通用航空职业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特殊职业装及通用航空职业装的现状案例与发展情况,依据特殊职业装设计准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随之带来了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城市的快速拓张加剧了这种变化,导致部分地区的洪涝、干旱等极端灾害频发。而在城市中,频频爆发的极端高温天气也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甚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可以有效调节并改善局部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然而在用地紧张、活动空间较为稀少的高密城区,众多包含自然要素的微绿空间存在未被有效利用的问题。重庆渝中
近年来,我国网络猥亵儿童的犯罪呈增长趋势。儿童因生理与心理发育不成熟,性安全与性防范意识淡薄,加上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远远不够,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猥亵的犯罪行为对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造成了严重创伤和影响,阻碍了儿童健康成长,严重侵害了儿童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猥亵儿童罪之网络猥亵的司法案例梳理,将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基本信息汇总,再运用Excel进行分析,探究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最后,就预防网络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注意力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成果。近年来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环境的保护,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认识到我国目前采取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要考虑经济发展在环境质量保护层面是否是有效率的、可持续的。在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要素中,税收竞争与财政分权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在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背景之下,地方政府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研究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具的定义、分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具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与开发情况的研究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应用教具教学的频率、课型、语言要素,以及所运用的教具的不同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其次笔者结合实习经历,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教学用具的应用与开发两个方面对教学用具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进行设计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