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质粒介导的CTX-M-55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在畜牧业、兽医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耐药菌又直接或间接将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传播给人类。目前,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细菌表达抗生素钝化酶是其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在应对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选择性压力而产生的一种β-内酰胺酶,具有广泛的酶活性。本研究以不同来源(不同医院不同时间诊疗的不同患者源、患者所在社区采集食品源和环境源)的肠炎血清型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ESBLs表型菌株筛选、菌株药敏性测定及ESBLs基因亚型的确定;同时,对得到的产CTX-M-55型ESBLs沙门氏菌进行了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基因分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产ESBLs肠杆菌blaCTX-M-55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初步阐明肠杆菌质粒介导的CTX-M-55型ESBLs耐药性传播机制。获得结果如下:(1)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筛选得到242(78.83%)株具ESBLs表型的沙门氏菌。参考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沙门氏菌的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242株肠炎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依次分别为氨苄西林(91.74%)、头孢哌酮(91.32%)、萘啶酮酸(91.32%)、头孢他啶(82.64%)、链霉素(51.24%)、磺胺异噁唑(45.45%)、四环素(44.21%)、氯霉素(30.58%)、复方新诺明(19.83%)、庆大霉素(12.81%)、甲氧苄氨嘧啶(12.8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55%)、环丙沙星(1.24%)和氧氟沙星(1.24%)。(2)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测定方法,筛查了ESBLs产生菌携带的ESBLs编码基因(主要包括:blaTEM、blaCMY、blaCTX-M、blaOXA、blaPSE、blaPER、blaIMP、bla VIM、bla ACC和bla GES等)。242株具ESBLs表型沙门氏菌中,159(65.70%)株携带blaCTX-M-55基因,为菌株携带的最主要基因类型。blaTEM-1、blaCTX-M-64和blaCTX-M-123基因分别在62(25.62%)株、4(1.65%)株和4(1.65%)株菌株中检出。(3)使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159株产CTX-M-55型ESBLs的沙门氏菌进行酶切,PFGE分型后共得到64种基因型。按照98.89%的相似性,74株菌的基因型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部分鸡肉源菌株与临床源菌株或分离自不同时间、地区和患者的临床源菌株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可达到100%,基因型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由此表明,鸡肉有可能是导致食源性沙门氏菌病爆发的主要食品来源,这些于不同时间分离于不同医院不同患者的沙门氏菌在进化上可能为具有较高基因同源性的沙门氏菌克隆演变而来。(4)依据菌株的背景信息,挑选出8株携带blaCTX-M-55基因的代表性肠杆菌作为供体菌(包括6株沙门氏菌和2株大肠杆菌),与3株受体菌株(包括1株沙门氏菌、1株大肠杆菌和工程菌株EC600)进行体外接合实验。不同供体菌均可成功地将其bla CTX-M-55基因及其抗生素抗性表型转移至受体菌株,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转移不受供、受体菌株种属间差异的影响。通过S1-PFGE及Southern Blot杂交对耐药基因在接合子所在质粒进行定位和大小确定结果显示,不同供、受体菌接合所得的接合子均携带1-3个具有blaCTX-M-55基因的质粒,质粒大小约为70 kb至335 kb,该耐药基因主要位于大小~80 kb的质粒上。
其他文献
本文以建筑垃圾经处理得到的再生细骨料、石材加工企业废弃物石粉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生产了用于墙体砌筑的湿拌砂浆。分别以废弃混凝土、废弃红砖,以及二者混合物作为细骨料,以石粉为掺合料,分别对所制备砌筑砂浆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废弃物占比近90%的砌筑砂浆工业产品。该产品用于实际工程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在对固体废弃物再生料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类材料在湿拌
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首次积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求解步骤,本文将首次积分方法应用到求解某些非线性发展方程(组)以及变系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本文分为如下七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主要方法,具体给出了首次积分方法的研究背景和应用过程,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第二章到第六章,运用首次积分方法分别对广义Z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可能性因素,从而在预测患者预后以及在治疗方法上提供指导建议。方法:确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治的502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明确每个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相对应的临床治疗。对比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3年DFS的差异
食物过敏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其暴发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目前,防止过敏的有效方式是避免摄入食物过敏原。随着食品中天然产物抗过敏研究的深入,发现天然产物缓解食物过敏具有作用好、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势。红枣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通过调节体内酶、激素等物质,发挥着免疫调节、疾病调控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过敏作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果胶酶
高温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抗机械和化学损伤的性能以及组织稳定性。高温合金材料最初主要是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是航空发动机的首选材料,在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高温合金由于其优异的性能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军工、化工等领域。但是高温合金与普通钢材相比具有价格昂贵、热加工塑性低和变形抗力大等特点,传统的加工方法如切削和锻造等工艺对高温合金的进行加工具有材料利用率低和生产效率低等
使用正则化方法进行变量选择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Shao&Zhang(2014)首次提出了使用鞅差散度来度量响应变量与预测变量之间的条件均值独立并证明了该方法具备无模型的优良性质;Liu et al.(2019)提出了使用鞅差散度对单指标模型进行估计.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展示了如何使用鞅差散度对单指标模型进行变量选择的正则化方法,同时证明了变量选择结果的oracle性质.较为全面的数
特殊中心支撑框架(SCBF)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体系。在传统的结构设计中,防屈曲支撑和框架连接采用焊接节点板连接。历次震害证明,焊接节点板在往复地震作用下,节点板处的焊缝易发生脆性破坏,迫使防屈曲支撑提前退出工作,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而导致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延性铸造件的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该支撑由铸造件和装配式防屈曲支撑通过角钢高强螺栓连接构成。该支撑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
岩石地基具有刚度大,变形小,承载力高的特点。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建筑用地中的岩石地基分布广泛,而柱下独立基础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与岩石地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大量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表明,岩石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其受力特性比土质地基上的独立基础更为复杂。在当前岩石地基中独立基础力学特性研究中,大多考虑把基础置于岩石地基上,而较少考虑当基础存在埋深时侧面岩体约束作用的影响。岩石地基具有收缩变形小的特点
面对现今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发展清洁能源的新型获取手段,以及发现新能源,成为人们一直以来讨论的问题。光电解水制备氢气是一种新型的获得清洁能源的方式,而半导体材料作为获得该新型清洁能源的材料,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CuWO4以其窄禁带宽度、良好的稳定性、能吸收部分可见光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长期关注。但是,CuWO4半导体材料也存在着光电流密度低、光电转化效率低等缺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一直是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在硬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柔性薄膜电池,通过使用多种柔性衬底,可以达到可弯曲、可折叠的目的,大大拓宽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场景。基于超薄金属电极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验室中可以实现良好的柔性应用,它的技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柔性衬底、制备高性能的超薄金属电极以及完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本论文从后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使用金属-高分子混合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