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联反应中过渡金属氧化态转化机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55769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构建新化学键的高效合成策略之一。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探索,该策略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所涉及的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制备,并成为近些年来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这其中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多样的反应底物、不同的配体以及添加剂的设计应用使得偶联反应类型不断丰富,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变得更加复杂且重要。过渡金属桥接了惰性底物与偶联产物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过渡金属的氧化态的变化循环。如何明确过渡金属与反应底物的作用模式、理解过渡金属氧化态转化方式及化学键生成与变化,从而解释偶联反应机理,进而揭示反应的一般规律,是当下偶联反应发展研究的重中之重。本论文借助理论计算化学的优势,对一系列偶联反应中活性过渡金属中间体氧化态转化机制进行研究。具体从过渡金属活化底物时电子转移模式、金属原子中心得失电子能力、反应过程中C-M键的形成和转化、以及过渡金属氧化态变化循环等方面解释这类反应的机理。旨在为偶联反应的实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拓宽偶联反应范围提供思路,从而有效推动偶联反应的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采用理论计算对双电子转移模式的过渡金属催化环烯酮活化反应进行机理研究。研究发现,当反应体系的惰性分子为环烯酮这类多官能团环状分子时,环的大小会诱导不同氧化态过渡金属参与反应,氧化态变化的活化模式也存在差异。这使得多官能团环状分子活化后构建的新骨架分子具有多样性。1.1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铑催化环丙烯酮活化构建新的碳碳键反应的机理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反应的催化循环为:铑(III)阳离子介导的碳氢键活化得到烷基铑(III)或芳基铑(III)中间体,随之与环丙烯酮以双电子转移氧化活化模式形成四元环丁烯酮高氧化态铑(V)中间体,接着还原消除得到烯基铑(III)络合物后质子化生成偶联产物。理论计算排除了氧化态不变的环丙烯酮羰基迁移插入活化模式,确定反应经历的铑氧化态变化为III-V-III循环。关于不同反应活性与区域选择性的GRI计算和NCI分析也证实了氧化态变化模型的合理性。1.2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钯催化环庚三烯酮活化的发散性高阶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对映选择性来源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双环化合物的构建在钯金属中心氧化态经历0-II-0催化循环下实现。低氧化态的钯(0)以取代型双电子转移模式活化含亚甲基的戊内酯生成活性烯丙基钯(II)两性离子,环庚三烯酮的Si面或Re面α位被烯丙基钯(II)亲核进攻生成非对映异构体,随后分子内亲核加成环化、协同还原消除得到钯(0)活性催化剂与中环产物。双环化合物的选择性生成与分子内氢键、环庚三烯酮的多反应位点以及环状产物的热稳定性相关。2.采用理论计算对单电子转移模式的镍催化卤代烷烃亲电试剂活化构建含sp~3杂化的碳碳键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理论计算表明镍对烷基自由基前体的活化模式为内球层单电子转移模式。我们还发现通过调节不同氧化态的镍物种反应活性可以选择性地活化特定的亲电试剂,进而高区域选择性地实现烷基化。2.1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镍催化卤代烷烃与芳基硼酸迁移型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机理及区域选择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BC双齿氮配体存在下,迁移型二芳基烷烃衍生物的生成经历镍中心0-I-II-0的氧化态变化循环。机理包括镍(0)对卤代烷烃活化生成溴代镍(I),烷基自由基单电子氧化生成的烷基镍(II)通过多次β-H消除、烯烃反迁移插入生成苄基镍(II)中间体,继而转金属、还原消除生成镍(0)和产物。迁移型产物的构建与苄基镍的热稳定性相关。2.2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镍催化高区域选择性实现烯烃二烷基化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经历镍金属中心氧化态的0-I-II-I-II-III-I-0复杂变化循环。第一次烷基化过程为:镍(0)活性物选择性活化NHPI酯、烷基自由基对镍(I)单电子氧化、分子内烯烃插入C(烷基)-镍(II)键。锰还原得到的烷基镍(I)继而活化卤代烷烃、烷基自由基对卤代镍(II)单电子氧化、烷基镍(III)还原消除实现第二次烷基化。两次烷基化的选择性产生分别源于镍(0)较强金属性与烷基亲电试剂较强亲电性相匹配,以及烷基镍(I)化合物与卤代烷烃较小的空间形变。
其他文献
在冷油管接头螺纹中径的不良分拣检测过程中,因采用人工检测而存在检测准确率低、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油管零件螺纹中径不良品分拣检测系统。首先,基于机器视觉的油管零件螺纹中径不良品分拣的方案,在三针法中径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四针法的虚拟量针定位算法,并通过Hough变换获取了牙线直线,结合线切圆定位的方法,自动获得螺纹中径线,实现了对中径的自动测量;然后,以冷
随着被控系统的复杂性、控制任务的实时性以及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愈益突出,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与方法已愈发难以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神经网络因其对连续非线性函数的逼近能力、强大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以及高度并行能力等优势,在复杂系统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对生物神经网络特性的一种人为模仿(模拟),神经网络的学习和智能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对生物特性的模仿程度,或者叫仿生度。因此,
设计了一种电器用母线折圈成型设备,实现对母线的全自动折圈成型功能,采用机械结构,主要包含定位装置、转动装置和限位装置等机构。定位装置使用气缸与搁架对产品进行固定;转动装置与限位装置实现对产品的弯折,变化偏心轴位置和限位长度可调节折圈程度。总结了母线自动折圈成型设备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在实际的产品生产线应用中,各个环节动作正常,且与传统手工弯折相比,效率提高了4~5倍。产品质量合格,也方便用户接线,具
目的 评价舒更葡糖钠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择期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更葡糖钠组和新斯的明组,每组50例。术毕时,舒更葡糖钠组待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2时予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新斯的明组待患者有自主呼吸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40μg/kg+阿托品10
“实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高频词,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一大亮点。实践一词本身具有宏大丰厚的哲学内涵,厘清实践的内涵、特性与类型对语文实践富有启迪与指导意义。语文实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指向语文基本性质、指向语文运用能力、指向语文学习方式、指向教师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语文实践,是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语文园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亮点,其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为目的编排于各个教学单元之后,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学习积累的载体。文章基于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主要栏目,探讨语文园地教学的有效策略,指出抓住"交流""识字""运用""积累"八字来总结单元要素、掌握识字规律、培养迁移应用能力等,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这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背景,使得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民族舞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促使我国舞蹈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舞的创作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针对民族舞的发展进行研究,探究民族舞的创作表现方式,以及在新时期民族舞创作表现方式的优化策略。
阅读策略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直是个空白。现行统编教科书特别编排四个策略单元,把单元教学重点放在阅读策略,而不再是传统的课文教学。这种全新的单元组织形式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层次性,重视构建策略单元的支架和策略的迁移运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及运用方法,解决语文阅读中的问题,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雷达前视成像中,成像性能主要依赖于阵列孔径与超分辨成像,针对传统雷达大视场前视成像算法复杂度高、系统造价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编码超材料的单通道雷达前视成像方法,并提出利用阈值分割方法实现大视场成像区域的精细划分,结合超材料的数字编码来提升空间成像的局域自由度,最终实现了对大视场的快速精细化成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超材料孔径成像理论与算法性能的统计分析。经仿真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
为满足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需求,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其中,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因其储量大、分布广、可再生等优点受到重点关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然而,随着服役时间增加,大量风电机组开始逐步走出质保期,尽早发现风电机组故障并实现精准诊断是风电行业走高质量发展新道路的必然趋势。风电齿轮箱由于长期承受着高动态载荷,是风电机组故障的主要根源,其故障造成的停机时间最长、损失巨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