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外/二氧化氯预氧化对超滤膜污染控制机理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滤膜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超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面对膜污染带来的一系列运行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在超滤工艺前增设氧化预处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对进水有机物进行氧化作用,可以改变原水有机物的性质,有效缓解有机物带来的膜污染,提升膜后出水水质。本论文以新兴的紫外/二氧化氯(UV/ClO2)技术为预氧化技术,系统地考察了二氧化氯(ClO2),UV/ClO2预处理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机理以及净水效能的研究。本论文首先以典型的天然有机物中的腐殖酸、海藻酸钠和牛血清蛋白作为去除的目标物质,探究了ClO2预氧化对超滤膜污染控制的影响,通过过滤比通量曲线和可逆不可逆阻力变化结合界面自由能和膜表面形态变化以及膜污染模型拟合对膜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并探究了ClO2对有机物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预氧化在较低浓度投量时(1-2 mg/L)可以缓解腐殖质类与多糖类以及混合有机污染物引起的膜通量下降,同时ClO2氧化能激活原水中被掩蔽的荧光类官能团,从而导致腐殖质类似物的荧光值上升,但对牛血清蛋白的荧光强度有较好去除效果;在处理混合有机物时ClO2投量与膜污染缓解成反比,当投量增至8 mg/L时,会使得有机污染物之间吸引力增加,并易于堆积在膜表面,造成严重通量下降与膜阻力上升;ClO2(1 mg/L)预氧化能使有机混合物引起的膜污染机理由标准阻塞和滤饼层堵塞变化为临界阻塞。然后本文采用UV/ClO2氧化技术,考察其作为预处理对超滤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在ClO2对超滤膜污染控制的各类因素与条件的基础上,还对UV/ClO2氧化后的原水进行了亲疏水分级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含量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相较与ClO2预氧化,UV/ClO2氧化可以有效缓解腐殖酸、海藻酸钠、牛血清蛋白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引起的超滤膜通量下降并且显著控制了可逆和不可逆的膜污染阻力;UV/ClO2会优先氧化腐殖酸原水中的疏水物质,增加溶液中过渡态和亲水性物质的占比,使得溶液疏水性物质占比下降27%,同时过渡态物质占比上升20%;对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三氯乙腈以及三氯硝基甲烷的生成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为了探究UV/ClO2氧化对膜污染缓解的机理,本论文还通过对超滤膜表面形态以及膜界面自由能分析,并对膜污染模型进行拟合,而且探究了组合工艺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UV/ClO2预氧化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含量,6 min内的去除率高达85%以上,并且能有效提高超滤膜对SMX的去除效率,增加了工艺的安全性;通过对膜污染进行拟合模型分析,表明UV/ClO2预氧化能将过滤前期有机物引起的污染机理发生变化,并延后了滤饼层污染的生成时间,减轻了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本论文分别采用ClO2和UV/ClO2预氧化,通过各类表征和检测并加以模拟,系统的研究了对典型天然有机物引起的膜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成果可以为此类预氧化组合工艺的实际运行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大跨度斜拉桥的建造近些年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斜拉桥阻尼较低,在风荷载作用下,斜拉桥的拉索与主梁都容易产生风致涡激振动,影响斜拉桥的正常使用。本文通过对某大跨度斜拉桥的风洞节段模型试验,对主梁的涡激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长江大桥的健康监测,对桥址处的风特性及拉索涡激振动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拉索的正弦激励与环境激励振动数据,应用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拉索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为推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的待机时长以及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制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是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硅材料因具有极高的嵌锂容量(4200m Ah/g),为商业化石墨负极理论容量的十倍以上,成为高容量负极的首选材料之一。但是,硅作为半导体其电子电导率低,且硅在脱嵌锂时产生的体积膨胀高达300%,造成电极材料粉化以及SEI膜的
永磁式电涡流阻尼器是土木工程结构减振控制领域一种新型的速度型被动耗能减振装置。近年来,湖南大学陈政清教授团队基于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发明了新型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ECTMD),结合滚珠丝杠和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发明了多种具有高耗能密度的滚珠丝杠式电涡流轴向阻尼器(BS-ECD)。从力学性能上看,BS-ECD是一种非线性速度型阻尼器,其阻尼力本构关系与油阻尼器等传统速度型阻尼器显著不同,因此需要从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增长,部分重金属盐(如铜盐,锰盐,钴盐和镍盐)在染料行业中作为媒染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排放的印染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混合污染逐渐严重,上至整个生态系统下到每个生物个体都受到潜在的威胁,因此通过生态高效方法将重金属和有机物从废水中共同去除变得迫在眉睫。吸附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水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耐受性高,在众多水处理方法中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理想的吸附剂将是高效,
人类基因组计划前所未有的揭开了人及几种重要模式生物的遗传密码,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资源,对探索人类遗传、发育和进化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中3号染色体的片段重复比例最低,其包含数千个蛋白编码基因,涉及肾癌、3p缺失综合征等上百种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3号染色体一直是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微卫星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其在人类3号染色体上的分布差异和特征,挖掘微卫星在人类基
双酚类化合物(双酚A、双酚AF、双酚S等)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工业制造日用品。近年来,该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测出。因其具有雌激素活性,属于内分泌干扰素,可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双酚污染物具有难生物降解的特性,且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能力有限,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污染物展现出优越的降解性能,为双酚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采用还原剂EG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但伴随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对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导致其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一种新兴污染物,使得各类水环境遭受有机污染。此外,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染料废水,也是水体有机污染的来源之一。从废水中去除这些有机污染物刻不容缓。吸附法因为具备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以农
桥梁主梁断面颤振在大幅振动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且后颤振状态可能表现为极限环振动,而非线性发散。为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桥梁非线性颤振研究现状;开展了宽高比为5:1矩形断面气动力非线性特性以及节段模型试验系统的阻尼和刚度非线性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矩形断面后颤振行为数值预测;最后,通过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了桁架加劲梁后颤振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5:1矩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桥梁安全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运营。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车辆超载现象愈演愈烈,许多车辆实际荷载远远超出了桥梁的承载能力,致使部分公路桥梁出现了严峻的桥梁病害隐患。实时监测桥梁上通行车辆的重量能够辅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超载车辆并进行处置,有利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和维护交通运输系统秩序。桥梁动态称重系统(Bridge Weig
厌氧消化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可从多种农业和工业有机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抑制剂的存在通常导致厌氧消化器效率低下甚至失效。五羟甲基糠醛(HMF)是利用生物质(如木质纤维素)素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种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同时也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妨碍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产酒精的抑制剂。此外,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猪场排放的废水已然是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养猪沼液如果不经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