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农业规范与畜牧业健康发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和良种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畜产品药物残留,环保等问题日益威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表"博斯登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的概念,成为世界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GAP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在比较国内外GAP现状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实施GAP的策略、意义、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运用PC基因mRNA与PC基因DNA相比缺少一个81 bp内含子序列的基本原理,应用PCR技术和生物工程原理,通过一对引物,进行一次克隆,成功构建了PC基因mRNA的466 bp竞争DNA模板重组质粒,PC基因mRNA与PC基因DNA可以互为内参照.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糖代谢过程中PC基因mRNA水平奠定方法学基础.
200只1日龄铁脚麻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从11日龄起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的中分别添加0、5.0、7.5、10.0 mg/kg的马杜霉素,连续饲喂4周,实验期为7周.观察各组雏鸡临床表现、测定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5.0 mg/kg饲料剂量马杜霉素饲喂铁脚麻肉仔鸡,连续使用3周是安全的,前3周对铁脚麻肉仔鸡生产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3周后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75~10.0 mg/k
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以0、1、10、50、100、200 ng/mlrhIGF-1干预1、3、5、7 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0、1、10、50、100 ng/mlrhIGF-1干预7 d后,半定量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200 μg/ml浓度范围的rhlGF-Ⅰ均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5),100 μg/ml浓度差异最为
本文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可以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真菌,命名为A-DON.用真菌引物Bt2a和Bt2b扩增了该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通过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在GeneBank的登录号为DQ902579,其与
番鸭在南京地区进行冬、夏两批饲养,均有较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冬、夏两批饲养的番鸭只平均重量(P>0.05)差异不显著,夏季比冬季多增重198g.夏季与冬季的料重比分别为1:2.62和1:3.07,冬季饲养的鸭子饲料利用率低,料重比大于夏季.冬季在塑料大棚中饲养番鸭精饲料减少1/3,添加青粗饲料能达到同样的增重效果.温度与增重无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番鸭的增重呈负相关,(P<0.01)差异极显著
以pcDNA3.1-IL18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成熟肽基因,Kpn Ⅰ、Sac Ⅰ双酶切PCR产物作为供体,KpnⅠ、SacⅠ双酶切的pET41c和pET32c作为载体,连接载体供体,转化DH5α,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ET41c-IL18和pET32c-IL18.将pET41c-IL18和pET32c-IL18转化大肠
已经肯定沙尘暴的根本成因是农牧民的过垦过牧,使草地不堪重负,草地日益"三化"(退化、碱化、沙化)造成的,但这是现象,那么表象背后究竟有何深层原因,作者提出管见,供生态界讨论.
研究受猪粪不同程度污染的水环境对罗非鱼血细胞的影响.在三个长宽高分别为2.5 m、2.5 m和1.2 m的水泥池内,加入不同份量的新鲜猪粪来制备三种水体,投放罗非鱼28 d后取其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水体有机物和氨氮增高,罗非鱼红血细胞的个数增加,三个池内罗非鱼红血细胞依次为1.22 × 106/mm3、1.79 × 106/mm3和2.20×106/mm3;血红蛋白含量也相应增加,分别为
本研究是以有机铬(吡啶羧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饲料中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30g/吨,(含铬量0.294 mg/kg)、50g/吨(含铬量0.415 mg/kg)、80g/吨(含铬量0.664 mg/kg).在饲养管理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三组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吡啶羧酸铬的添加量为80克/吨,日增重为16.21克,日增重最大,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最低.
肉猪78头,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祖(空白)、试验1组(新霉素115 ppm、喹乙醇100 ppm、阿散酸100 ppm)、试验2组(JX调理剂0.2%),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期末重,试验1、2分别高于对照组1.34千克、1.07千克,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阶段:期末重,试验1组高于对照组2.65千克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高于对照组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