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文化意蕴透视

来源 :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论坛暨中国特色高教管理模式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从各子概念内涵出发,进行了辨析和梳理,对其来源及其内涵进行了清理和明示,指出人才标准即人才观念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并且从文化意蕴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视。
其他文献
“十五”期间,科技部设立国家项目“中国本土化企业与高校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是对教育部“九五”期间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立项研究的继续和发展。本文指出国家软科学项目研究致力于解决管理中国化的方向问题,提出提速我国管理教育的三个软实力问题,探讨了加快高校管理本土化案例实验室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文科实践中心是以本校经济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的16个专业为主要依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平台。本文介绍了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的概况,浅谈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由于近年考生数量的减少和公办高校扩招及金触危机影响,民办学校计划外学生生涯锐减,民校之间生源战骤然升级。本文介绍了按优势定位、打好管理金字牌以及倡导服务制胜理念等北京现代管理大学的教学理念。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条件。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介绍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与治理结构,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与治理,浅谈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管理理念,探讨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规范管理与管理创新,阐述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本科专业建设与改造是高等学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已成为共识。人才的质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与一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关。本文从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出发,总结了我校升本以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点滴经验,并就今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性的探讨。
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必须学习借鉴优秀高职院校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办学经验,走合作办学之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推动下,社会心理对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管理主体不断融入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日益主导了教学管理决策模式和管理过程变革。这种变革反映高职院校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管理行为调试的能力,同时又不断加强了高职院校管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中国高等教育在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政府控制模式与政府监督模式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政府管理模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的理论概括,作为不同于北美模式、欧洲模式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还在于循序渐进地推行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