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滤波器在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上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Microchip公司的高性能l6位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FJ32MC204来控制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所使用的方法为反电动势(Back Electromotive Force,BEMF)过零检测法来确定电机转子的位置,先用强制启动方式将电机运行到反电势可以被检测到的最低转速,用择多函数这一数字滤波器对取样得到的反电动势信号进行滤波,计算出过零点的方法来确定BLDC转子的位置,再由滤波器的输出进行无传感器方式的控制,进而控制电机的正确换相与正常运转.
其他文献
护环是发电机转子中的重要部件,它热套在转子本体端部,用于保护和固紧端部绕组.护环装配受力情况复杂,特别是端部齿在静止时由于过盈配合作用将受到很大的压应力,而在额定转速下由于离心力作用又将受到拉应力.在这种大幅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转子本体端部齿可能会产生低周疲劳裂纹.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型汽轮发电机转子长、短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证明长护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转子端部齿的低周疲劳寿命.
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方法比较多,但灵敏度、有效性及适用范围差异很大,容易对故障诊断过程中正确选择检测方法造成困扰.本文针对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结合一些典型故障案例,逐步探讨从转子振动超标到故障判断和定位过程中每个步骤适合采用的实用检测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技术参考价值的诊断方案.
本文介绍了发电机铁心损耗试验原理和工程实际操作方法,对试验中励磁电压和励磁绕组匝数的选取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推导了试验电源容量的估算和补偿电容个数的计算公式,定性的分析了试验时定子线圈的感应电压大小,最后结合广州周边某电厂的试验案例对本文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了三峡地下厂房蒸发冷却发电机组定子线圈的结构特点,对线圈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重点介绍,通过工艺分析及工艺试验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方案:下料→压弯→编花组合→直线胶化→股间短路试验→端部平弯成型→端部整型→装焊电接头叶端部固化→水接头焊接→水压试验→氦检漏试验(正压、负压)→绝缘包扎叶水接头密封→VPI浸渍→绝缘烘焙固化→尺寸检查→介质损耗试验→电性能试验→包装入库,最终成功
本文对600MW水氢氢发电机漏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漏氢后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根据处理过程对今后的发电机检修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当发电机发生漏氢故障后,检查处理的周期较长,对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比较大。建议制造厂加强对制造工艺的监督,在设计、材质选择、加工整形、焊接、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严格工艺纪律,杜绝渗漏点,确保设备出厂后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当发现氢冷发电机有漏氢事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起汽轮发电机因定子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引起的故障经过,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介绍了处理过程,提出了预防措施.根据故障部位及开焊情况,可以确定本次故障原因为:制造厂在制造过程中,该部位的焊接存在虚焊情况,出厂时测量直流电阻合格,机组运行后,线棒端部存在100Hz的振动频率,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虚焊部位开焊过热,造成直流电阻差值严重超标。幸亏大修及时发现问题,不然发电机运行时流经该部位的5
本文介绍了几起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技术应用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准确、有效的实例,指出油色谱分析技术是检测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成熟技术方法.提出运用油色谱检测和分析技术,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掌握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提早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并给与准确的故障诊断,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变压器运行中如果发现油色谱分析数据异常,应在排除外部因素的情况下,积极运用色谱分析技术进行诊断;当特征气体增长迅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大型增安同步机的重要部件定子机座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多种工况下的变形情况和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提出了移相变极电机定子绕组附加损耗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定子绕组并联支路不平衡时支路电流的分布情况,计算了样机定子绕组的空载附加损耗.提出不平衡因子这一新的概念,同时讨论了不平衡度、不平衡度因子和定子绕组空载附加损耗的关系,有益于实际工程变极电机的设计.
核能发电机转子动平衡与公司其他电机的动平衡要求有很大差异,经过首台核能发电机转子动平衡的艰难摸索,已经基本掌握了热态动平衡技术.本文是首台核能发电机转子动平衡技术总结.探讨了CPR1000型1150MW核能发电机转子规格;转子动平衡要求及引用标准;动平衡装备的结构、功能;分析了动平衡的工艺设计;探讨了动平衡的计算、技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