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携带ESBLs大肠埃希菌病人发生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s-Eco)的ICU住院患者发生ESBLs-Eco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9月间入住我院ICU病人,筛查ESBLs-Eco携带情况,以7天内发生菌血症的病人为研究组(22例),以筛查出ESBLs-Eco而未发生菌血症的病人为对照组(41例).收集病人临床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住院天数、住院科室、基础疾病、感染因素、主要临床诊断、近三个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类型和致病菌、菌血症发生72h前及针对此次菌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预后和转归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人口学资料和基本临床信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显示,中性粒细胞占比和PCT水平,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近三个月和72h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发生ESBLs-Eco菌血症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6.4% vs 15.2%,P<0.05),抗生素使用强度(DD Ds)比对照组高13.6.胰腺炎、尿路感染、72h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肠道携带ESBLs-Eco的ICU病人发生ESBLs-Eco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病房,携带ESBLs-Eco的胰腺炎患者或尿路感染患者发生ESBLs-Eco菌血症的风险较高.72h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也是ESBLs-Eco菌血症高危因素.ICU病房应开展ESBLs菌株筛查监测,特别注意ESBLs-Eco携带者同时患胰腺炎、尿路感染和72前使用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发生ESBLs-Eco菌血症的危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粒缺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排除化疗、放疗、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68例确诊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按照增生情况可分为成熟障碍型58例(85.29%)和再生障碍型10例(14.71%)两型,再生障碍型粒缺患者外
目的:分析比较抗酸染色技术和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结核杆菌检出率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单位各型肺结核(包括初诊和复诊)确诊患者痰标本328例.因咳嗽、咯血、发热、胸痛等症状就诊的肺结核待确诊的患者痰标本385例.同时做涂片抗酸染色和荧光-PCR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阳性140例,阳性率19.6%.荧光-PCR检测TB DNA阳性169例,阳
目的:对中国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FD96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FD9600)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判断其能否满足临床实验室需求,为该仪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评价标准,以临床血清样本以及标准物质作为检测对象,采用HBV-DNA定量检测的方法,评价该仪器精密度、准确
会议
Background:Circulating RNA in plasma (CRNA) refers to soluble tumor-derived ribonucleic acids.The Wilms tumor 1 (WT1) gene appears to be a highly promising marker for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de
目的:对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为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LIS系统,统计2014年的危急值报告数据,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临床科室分布、天内分布、评估危急值范围,制定优化流程.结果:本院检验科医学危急值项目17项,报告共5066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是1.86%,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钾,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13.48%,其次是血小板(10.09%)和血肌酐(9.08%
目的:探索甲酸萃取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Bact/Alert
目的:光透射血小板聚集检测(LTA)被认为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其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血小板数量对检测至关重要.传统使用自身乏血小板血浆(PPP)调整PRP,但PPP制备过程中血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本研究旨在寻求更好的方法调整PRP.方法:通过离心PRP获得PPP.分别以PPP和生理盐水(NS)调整PRP血小板数量,调整(稀释)倍数为1.5倍,2倍,2.5倍和3倍,调整
目的:通过XE-21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法)和荧光染色激光散色法(PLT-O法)检测本院住院病人血小板数量,探讨两种方法对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方法:以60例住院病人的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XE-2100血液分析仪PLT-I法、PLT-O法和显微镜法同时测定血小板,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血小板数>100×109/L和(50~100)×109/L时,用PLT-I法和PLT-O法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NT-proBNP水平及在评价CKD患者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慢性肾脏相关疾病为主诊的住院病人567例,按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六组,结合患者心功能分级,分析其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肾功能、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CKD患者诊断心衰的cut-off值.结果:CKD肾小球滤过率分期越高,血浆NT-proBNP浓度越高;各组间N
目的:分析不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肺炎患者凝血指标PT、APTT、FIB和TT的表达差异,以及各指标与CRP水平的相关性,以评价不同病程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在肺炎病程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确诊肺炎患者160例,根据患者第一次CRP水平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CRP< 10mg/l) 23例、低水平组(CRP 10-50mg/l)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