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背景下中医理论创新不足的哲学反思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中医学就是在不断地吸取同时代的科技成果和有机地融合同时代的最新理论,运用中医学自身的哲学方法论指导下,而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然而,当今科技背景下中医理论的创新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基源化州柚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化州柚CHS基因编码区全长1176bp,编码391个氨基酸残基,与同样来源于柑橘属的CHS基因序列同源性高于98%,与其它科植物CHS基因同源性也达到70%以上,且化州柚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CHS家族的全部4个保守序列。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后经跟骨Ⅲ型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标准对照的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对象为12具新鲜小腿标本,均取材于新鲜冰冻尸体,年龄在27~36岁,平均年龄31.3岁,男性8例,女性4例.经X线排除了退行性变异、肿瘤、代谢性疾病及畸形等.在MTS-858 MINI BIONIX力学测试机下进行造模,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iCT机,X光摄像机,BX型X光透视机,证实跟骨均
目的: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模型组大鼠20只皮下注射0.4mg/kg/d利血平9d造模,正常组大鼠20只注射生理盐水9d; 10d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眼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环磷酸腺苷(cAMP),处死动物取腮腺检测VIP和cAMP,取腮腺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计数腮腺酶原颗粒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的康泰方对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治疗前、后结肠肥大细胞密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密度和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从结肠肥大细胞密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密度和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等方面初步探讨康泰方治疗D-IB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3例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治疗前、后结肠肥大细胞密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密度和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变化,并分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对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50.0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主要症状、体征及CT指标疗效差异
目的:观察调脂消斑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病人均予以饮食控制及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VCAM-1、和TC、TG、HDL-C、LDL-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60.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IMT、VCA
目的:用现代化学信息学手段和中药化学数据库寻找中草药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剂.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 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对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PDB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小分子抑制剂(化合物307)形成的复合物(PDB代码:2AZ5)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以原配体(化合物307)的DOCKSCORE值为阈值,筛选
运用计算机方法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的数据库进行了化学信息学分析,对一些特征描述符的分布进行了描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将多维化学空间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观的图像,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有良好的多样性,具有类药性质。采用Ligandfit作为采样工具,筛选到调脾护心方中的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相互作用强
本文对中医“肝脾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对肝病实脾、健脾益气方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血浆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在内质网,并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其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内质网合成和分泌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基于健脾益气方药提高血浆蛋白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内质网合成蛋白提供必要能量的认识,以“肝脾相关”理论为突破口,以“肝病
中医学有着自身的哲学基础和科学发展观,中医理论来自实践,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实践,为此,我们着重提出“实践中医”的概念。中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医的整个未来。依据中医本质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中医”人才,就体现着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