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生态社区的认识

来源 :2017第九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会把生态共生社区理解成一个建造实体,完善规则和磨合人心的过程.生态共生社区有建造,这些活动首先是为了解决生存需求,例如,房屋,农田,水井等,其次是精神满足感的需求,例如休闲运动娱乐场所.建造这些最好秉持一个原则,迫切需要的才做,不是必须的不刻意去做.最好放弃详细规划图,而是基于产生出了一个需求,然后为了解决需求而行动.因为建造本身是社区成长的同频伴生行为.就像一岁的孩子学习走路,十岁的孩子开始跑步.二十岁时也许打球也许游泳,对实体建造不做过多规划,而是基于内在的需求去实现,好处是人心不累,可以更多关注精神内在的需求.社区需求的本质是心灵成长不断的完善和呈现,是对未知的实现,不是对过去认知的实现和建设,也不是建造.它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当有了内在的平衡,外在的呈现是可以修改的,这一点也许很重要.
其他文献
农产品销售存在很大的一个困难是在产地。跟城市的消费者中间隔了很多层级,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农民直接接触消费者。文中主要从农产品畅销的基础,用批发的方式做零售,农民城里有人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综上,生态旅游扶贫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而文化资源富集的民族贫困地区落实扶贫战略较为理想的扶贫模式。而生态旅游无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升农村、农业综合发展和凸显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依托。
随着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的概念在中国传播的日益广泛,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农夫市集、公益组织乃至企业开始了PGS的尝试。如果单纯作为一种“认证”或者质量保障体系,由于组织成本高昂(参与者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协商各方意见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等),与第三方认证相比,PGS在效率和经济性上未必具有优势。但正如IFOAIVI所作的《社会过程与参与式保障体系之间相互作用的全球对比研究》所揭示的那
一年一度的第六届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大会,于12月5日-7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本届大会以“社会参与”和“农业创新”为主线,系统总结本土性社区互助农业(CSA)和新型社会化农业自2008年至今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行业动态、热点案例与最新趋势进行深度探讨,融合“爱故乡”这一正在全国各地多形式展开的新探索,回应百年乡村建设先驱们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与努力.在此基础上,此届大会继续关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新
PGS认证是福州有机农夫市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GS的发展是很必要很迫切的,对此也作出了很多设想。PGS认证的主体,更希望抱团,最好有一个机构例如CSA联盟,可以制定全国实行的标准,各地的农夫市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加,通过认证的产品可以全国流通;最差的结果是以福州有机农夫市集的名义做福州地区的产品流通,市集正在注册之中。PGS认证的参与方进行创新,同行、消费者、第三方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增加
河南返乡青年互助组成立于2013年5月,同年8月在绿色方舟农场召开河南第一次返乡青年大会并发起相互拜访考察机制,建立起技术、资讯、资源共享等互助合作的原则.2015年8月筹备郑州生态农夫市集与PGS的筹备工作,同年11月开启郑州第一次生态农夫市集并顺利启动了PGS表格的预备工作,16年2月参照国内同行经验以及泰国生态种植合作社的经验制定出了河南PGS的一套系统表格,进一步针对2年实践中碰触到的很多
参与式保障体系(PGS),从食品角度来讲,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是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各相关方的参与,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通过所有相关者都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对生产者实施评价,并以此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相互沟通和认知交流的基础关系.
2010年通过社区伙伴支持的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入职“爱农会土生良品”.在跟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在食材认知这部分也是很弱势的,从原本的帮助农户的视角转变到相对中立,希望参与整个链条的人都能受益。但当时的现状是,在消费者有需求,但有可能暂时不符合市集或土生良品售卖标准的食材或用品时,鼓励他们在群里自主团购的。但随着两边各自售卖的发展、竞争,都开始排斥消费者自主的组织购买。就这样的契机,又
农场的各种产品在笔者看来,更多是一种纽带,而不是简单的冷冰冰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相互之间的人的连接,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
从2005年秋天到开始,家里从事生态种植已有一段时间.由于不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转而尽量承用老祖宗的农耕智慧和方法。不仅收获到健康的食物滋养身体,也保护了周遭的水土,逐渐恢复了一些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