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华,任森根,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1997
用钮扣装置经导管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310013杭州解放军第117医院张伟华任森根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脏导管插入术;治疗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11995年6月~1996年8月,我科成功地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200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先心病的20%.其中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占80%以上),它的解剖特点是距离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较近,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伴有膜状膨出瘤....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康乐,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1989
经皮穿刺液囊肺动脉瓣分离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otomy,PBPV)自1982年问世以来,日臻成熟,目前已可取代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我院自1987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华,任森根, 来源:重庆医学 年份:1996
用Sideris钮扣式补片经静脉关闭先天性心脏病8例。结果表明此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适应症广,尤其适应缺损直径大于20mm的PDA和ADS,避免开胸手术的痛苦。...
[期刊论文] 作者:施红,任森根, 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年份:1996
本文报告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9例经导管先天性心内缺损关闭术的全过程。术中监测的主要内容有:(1)确定关闭器在心内的位置;(2)显示残余分流和瓣膜返流;(3)观察房间隔缺损球囊...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康康,,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经股动脉穿刺用泡沫塞子栓塞动脉导管未闭(PDA)出现严重并发症少见,我们近年遇到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性34岁。因劳力性心悸、气急及乏力15年入院。期间曾二次患'...
[期刊论文] 作者:韩飞舟,任森根,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份:1999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临床应用较广的主要有Porstmann泡沫塞子堵塞术、Rashkind双面伞闭合术和Sideris钮扣装置关闭术。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8年5月用Porstmann法和Sideris法经导管关闭PDA共180例,均.........
[期刊论文] 作者:韩飞舟,任森根,,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2007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其中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目前可以用介入治疗方法治愈的房间隔缺损只有继发孔型。最初的多种介入装置用于封堵......
[期刊论文] 作者:吴锦章,任森根,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份:1992
经皮穿刺用Rashind双伞闭合器为一位患者进行室间隔缺损关闭术,双伞闭合器成功地放置在室间隔缺损处,术后左向右分流阻断,无并发症,初步实践显示在某些经过选择的病例,用导管...
[期刊论文] 作者:吴锦章,任森根,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份:1989
1966年Porstmann最早应用导管技术栓塞未闭动脉导管(简称PDA)成功。至1985年欧洲和日本应用该术治疗的患者已达800例。国内起步较晚,迄今报道18例均为儿童。我们于1988...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鲁金祥,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89
应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液囊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3例,均获成功,二尖瓣面积从术前1.27±0.37 cm~2增至术后2.42±0.70cm~2(P...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鲁金祥,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1989
报道经皮穿刺栓塞动脉导管未闭(PDA)19例,年龄6~54岁,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初步认为,采用球囊导管探测PDA大小代替X线造影的新方法,球囊导管能精确探测PDA内径及其可扩张性,以...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许莲珍,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8
例1.女,29岁.因自幼怕冷及皮肤有紫红色斑纹,于1986年3月31日入院.紫斑与温度有关,遇冷即显现.夏天不能吹电扇,冬季手脚麻木,但无肢体疼痛....
[期刊论文] 作者:鲁金祥,任森根, 来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任森根,周菲,施红,张宏,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2011
例1男,48岁,因胸闷、气急2年,外院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房缺)10-16mm,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体检:血压130/98mmHg,轻微紫绀,心率75bpm,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2/6级,无连续......
[期刊论文] 作者:周菲,张宏,杨耀,任森根,,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20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
[期刊论文] 作者:朱玲艳,吴丹宁,任森根,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99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胸闷、头晕、乏力,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入院。既往健康。体检:血压17/11kPa,心界不大,心率40/min,期前收缩0~2/min,无病理杂音。X线胸片、电解质无异常...
[期刊论文] 作者:康 康 任森根 吴丹宁 韩飞舟, 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 年份:2006
[摘 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79例V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单纯型50例,膨出瘤型28例,肌部VSDl例。选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2例,Sideris钮扣闭合装置16例,AmplatzerPDA封堵器45例,Amplatzer偏......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军,陈兵,任森根,蒋颖人,,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份:2011
患者男性,33岁,胸部刀伤后发现心脏杂音半年余,为进一步行介入治疗而于201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意外而致胸部刀伤,经右心室壁修补而康复,出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
[期刊论文] 作者:康康,任森根,吴丹宁,韩飞舟,,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2006
目的:对封堵器治疗心室间隔缺损(VSD)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VSD67例随机分为纽扣补片组31例和ADO组36例,分别用Sideris纽扣补片和Amplatzer导管封堵器(ADO)通过心导管进行封堵,观察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