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调控贵州黄鸡采食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信号通路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研究饲粮赖氨酸(Lys)水平调控贵州黄鸡采食量的分子机制,挖掘与采食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进一步提高家禽采食量以及促进养殖效益.选取健康的1日龄贵州黄鸡雏鸡4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各组饲粮Lys水平分别为0.7%、0.9%、1.1%和1.3%.试验期6周.在6周龄时,选取平均日采食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0.9%Lys水平组(b组,n=3)和1.3%Lys水平组(d组,n=3)中的贵州黄鸡各3只,采集下丘脑组织进行RNA?Seq分析、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RNA?Seq测序数据.结果表明:1)0.7%、0.9%、1.1%Lys水平组1~6周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1.3%Lys水平组(P<0.01),其中,0.9%Lys水平组最高.2)每个样品所产的测序读数比对到鸡参考基因组上比对率均在89%以上,Q20、Q30含量分别在97%、93%以上;b组和d组共筛选到20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75个基因表达上调,73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主要在调节神经过程、投射神经元形态发生、负调控神经发生等生物学过程极显著富集;KEGG通路显著富集到19条通路,富集到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叉头框转录因子O信号传导途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6条通路可能影响贵州黄鸡的采食量.筛选到神经肽Y(NPY)、前阿黑皮素原(POMC)、刺鼠相关蛋白(AgRP)、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控转录前肽(CARTPT)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上.qRT?PCR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择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综上所述,0.7%、0.9%、1.1%赖氨酸水平组1~6周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1.3%赖氨酸水平组.不同水平赖氨酸可能通过调控下丘脑组织NPY、AgRP、CARTPT和POMC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以此来调控贵州黄鸡的采食量.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德州驴盲结肠食糜液中纤维降解酶活性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采集9头德州驴的盲肠、腹结肠和背结肠食糜液样品,经4层纱布过滤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微晶纤维素酶(AVI)、木聚糖纤维素酶(Xlyse)、阿魏酸酯酶(FAE)和乙酰酯酶(AE)活性,此外,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VFA含量,每个指标3个平行.结果表明:CMCase、AVI与Xlyse活性在驴盲肠、腹结肠和背结肠食糜液中依次增加(P0.05).驴背结肠食糜液中AE活性显著高于盲肠与腹结肠(P<0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敌草快(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仔猪肝脏抗氧化、抗炎性能的影响.选用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组)和diquat组(DIQ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RES?10组、RES?30组、RES?90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30、90 mg/kg RES的试验饲粮.于试验第15天清晨给DIQ组、RES?10组、RES?30组、RES?90组仔猪按照10 mg/kg BW剂量腹腔注射diquat建立氧化应激模型,CON组注射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
文章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装备技术发展的新情况,阐述了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印染机械、针织机械、化纤机械、非织造布机械六大类装备技术发展特点,分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纺织企业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可持续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确定人才招引方向.
概述了复合固体推进剂脱湿的表征方法,分析了各表征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表征方法适合研究脱湿的范畴,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概述了各因素对脱湿的影响:内因包括黏合剂基体模量,固体大颗粒含量、粒度、形貌等;外因包括测试温度、拉伸速率、应变率、湿热老化、环境压强等.提出对应的减少各因素影响脱湿发生的方法.
介绍了以Fe3O4纳米粒子为核,用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PANI)包裹成的PANI/Fe3O4核壳结构多功能全新复合材料,其不仅具有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等优点,更具有吸附活性高、吸附容量大等性能,在污水处理、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该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试验旨在比较鸡体内小肠液(ESIF)和模拟小肠液(SSIF)对饲料蛋白质进行仿生消化后残渣中蛋白质分解产物片段分布的差异.采用两样本比较试验设计,其中小肠液分别为ESIF和SSIF,以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酪蛋白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代表性底物.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以2种小肠液对每个饲料原料进行仿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以生理盐水提取残渣的蛋白质,然后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使用GS-900成像系统搭配Image Lab进行蛋白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对猪轮状病毒(PRV)感染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以IPEC?J2细胞为试验对象,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感染PRV(感染复数=0.1)组和感染PRV后姜黄素(20μmol/L)处理组.在感染PRV后观察细胞病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和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PRV在IPEC?J2细胞内的复制与增殖.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PRV感染导致IPEC?J2细胞病变,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空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组,每组6只.适应性生长7d后开始试验.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黄芩苷组小鼠每天灌胃黄芩苷药液0.2 mL(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黄芩苷用量,低剂量组为100 mg/kg BW,中剂量组为200 mg/kg BW,高剂量组为400 mg/kg BW),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模型组、黄芩苷组小
为获取叠氮硝胺(1,5-二叠氮基-3-硝基-3-氮杂戊烷,DIANP)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吉纳(硝化二乙醇胺,DINA)和NaN3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存在下,反应介质为二甲基亚砜(DMSO),反应温度为90~95℃,反应时间为8h,DINA与NaN3投料摩尔比为1∶2.2.DIANP平均收率可达93.4%,质量分数可达98%以上.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杂质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处理之后的产物中杂质主要为DINA
本试验旨在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可用于羽毛降解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应用于羽毛的生物降解.以酪蛋白培养基进行菌株初筛,以羽毛为唯一有机营养源制作的羽毛培养基进行菌株复筛;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进行菌株鉴定,并对所筛菌株在羽毛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酪蛋白培养基筛选出8株能产生降解圈且透明度高的菌株.2)通过单根羽毛培养基和羽毛降解液指标测定联合方法筛选出1株可3 d降解羽毛、产可溶性蛋白的菌株NLG1.3)经鉴定并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NLG1(Ba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