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严重损害患者视力;而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及进展较快,也是引起DR患者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研究证实,伴有糖尿病黄斑水肿的DR患者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可预防其手术后病变加重。但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系统性回顾分析抗VEGF药物在DR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对于抗VEGF药物的使用相对保守。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抗VEGF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DR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5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9%。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患眼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功能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病变程度神经组织病变及微血管损伤的变化特征。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20年5~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招募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63只眼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4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便携式免散瞳视觉电生理诊断系统RETeval检查。采用OCTA测量受检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丛(RPC)血流密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目的观察并分析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HbA1c及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DR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DR组,分别为50、41例。采用回顾性CGM系统行连续7~14d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监测,计算TIR。二元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累及中心凹DME患者92例13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眼均接受起始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次,连续3个月或5个月,其后根据患者视力和OCT检查结果进行按需治疗(PRN),即3 PRN或5 PRN治疗方案,并据此分为3 PRN组、5 PRN组,分别为84、51只眼。两
目的观察慢病毒(LV)介导miR-19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增生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EC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缺氧组、LV-空载体(LV-vector)组、LV-miR-191(LV-191)组。LV-vector组、LV-191组分别转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生能力;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