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课堂教学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现是起点,发展是目标,主动的发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通过构建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共同成长的平台,可以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以“金属钠的性质与用途”为课例,重点就如何实施“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现;发展;共同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19
  一、认识与理解
  “发现—发展”是我校践行的“发现教育”的升级版,即通过发现性学科课程学习活动来寻找学习问题,而这正是获得学科认知与能力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发现问题 = 发展机会”。从发现学科学习问题推而广之,去发现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等问题,这就找到了学生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发现—发展”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探寻教育教学机会,从而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所要遵循的基本思路。
  “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以“发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群体将“发现—发展”作为学习活动指向,共同发现学习及其他活动的问题,探究“下一步(Next step)”的发展机会,由此将会获得较高水平的共同发展。
  “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是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在教师充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个体或群体共同认识到某一学习的需要,并触发、启动共同的或各自的学习活动,从而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学习生活,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案例
  笔者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中的“金属钠的性质与用途”为例阐述“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课堂教学实施。
  1.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发现欲望,提升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指出:“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情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或生活中的‘对应物’。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将未经提炼的化学学科知识以其本真的面貌出现,有利于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尽快进入学习者的角色。通过情境发现使学生意识到只有观察生活、审视生活,才能发现真实的学习问题,提升自我的问题意识。
  [教学片断]
  [师]情境创设:教师通过投影显示金属钠自然存在和含量以及金属钠的发现史。
  [生]材料阅读,思考、发现问题:“相比铁铜的千年使用史,为什么金属钠的发现却只有短短的200多年呢?”
  [生]交流讨论:可能原因有:1. 金属钠相比铁铜难冶炼;2. 金属钠不易保存。
  [师]引导:能否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生]分析本质,得出结论:Na 最外层为8个电子稳定结构,变成不稳定的Na,需要较高的能量,条件苛刻。
  意图说明: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将问题发现置于情境,通过本质分析,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微粒观分析化学问题。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充分体现,问题引导自然、到位,通过问题为学生认知发展搭设桥梁,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微粒)观念教学具体化。
  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发现乐趣,提升思维品质
  布鲁纳认为探究学习有一种“自我奖赏”(self-reward)的功能,容易引起学生“发现的兴奋感,深入探究,真正做到‘想学’,学生可以将发现作为奖赏而自行学习”。学生实验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理通过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选择他们有兴趣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提升和个人学习力的发展。
  [教学片断]
  [师]展示金属钠的保存
  [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什么?体现了金属钠的哪些性质?
  [生]交流讨论,预测性质:(1)易与氧气发生反应。(2)易与水发生反应。
  [师]投影讲述“科学家戴维发现金属钠历程受伤的故事”。
  [生]问题发现:在做金属钠实验时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生]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观察现象,交流得出结论。
  意图说明:通过观察,提升发展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表达或交流结果”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化学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同时,教师的实验开发能力和对实验事故的预设等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为更好观察到金属钠与氧气的加热反应现象,可以将课本实验改进在可乐瓶底进行,大大增强了该实验的生活性、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学生实验兴趣。同时教师将实验操作注意点隐于钠的发现史,使知识教学不再苍白,使教学更具艺术性。
  [教学片断]
  [师]讲述“初中,我们已知活泼的金属可以通过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譬如金属铜的冶炼。”
  [生]发现问题:“那么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之间会有怎样反应呢?”
  [师]交流讨论,预测结果:1. 钠置换出了铜,有红色固体产生;2. 钠先和水反应,产生氢氧根,并与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Cu(OH)2沉淀。   [师]演示实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意图说明:利用类比模型理论,制造学生认知冲突,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新知识建构;教师则通过实验突出了对学生化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真正实现化学教学承担的建构和发展学生认知方式的任务。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可能发现超出课堂预设的问题和现象,如“为什么该反应的现象比钠和水反应更剧烈”等,而教师的课堂预设和生成处理能力,教师的课堂智慧则在该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提升。
  3. 通过感悟交流,发现学习价值,提升品德修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心灵的丰富。为此,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全面把握影响课堂德育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方式,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出发,实现课堂教学之情感教育隐性化。
  [教学片断]
  [师]投影、讲述: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了令全国人民心痛的大爆炸,数百名消防官兵为此壮烈牺牲。据专家分析,天津港的二次爆炸可能是有金属钠与水而引起的。
  [生]思考交流:金属钠着火,应如何灭火呢?
  [生]问题发现:消防队员难道不具备危险品灭火的相关知识?造成这个悲剧惨案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对“津门劫”事件的事因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知识学习价值;在反思对话中,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意的基础上把有关的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实际。而教师则需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性,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与课堂德育目标匹配,使之有机结合;教师还需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然地传递价值观,让学生在理解中接受,在情感的熏陶中体验到价值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反思
  “发现—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一种自然的、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环节,问题不是生硬的植入和提出,而应该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形成,在共识中探究,在探究中解决。课中,笔者多次将问题情境化,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既不是浮于表面一眼就看出问题,也不是隐含太深很难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实现师生的共同发现。
  只有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问题的发现才有意义,也才能促进师生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实验是化学学科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探其问题,究其本质,是本课学生问题发现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所在。本课中,笔者从兴趣激发、操作规范、现象观察、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已引导学生养成解决化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化学课堂的真实诉求。
  参考文献
  [1] 王澄,孙宇红.苏教版教材中“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4,(11):94
  [2]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5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徐州市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基本要素和命题架构,指出教师不仅要关注试题的解题方法和考查要求,还要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关注命题立意,重视命题理念,探寻命题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考试题;试题分析;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7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文章从学科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合作学习的组织、实践、评价等方面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4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1. friend 2. color  3. cousin 4. meet  5. volleyball 6. late  7. relaxing 8. ice-cream  9. wants 10. everywhere  二、1. favorite 2. Friday  3. first 4. July  5. difficult 6. intere
摘要:以教学案例形式,论述了实验教学素材的挖掘、改进和重组的具体做法。以“注射器”为中心,呈现了教学过程,阐明了教学意图,并从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注射器;实验教学;意图;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9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32  注
摘要:基于“名师课堂”公开课的观摩学习、反思总结和提炼概括,从凸显教学的思想和智慧、凸显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凸显学生的主体和思维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基于“生活”的化学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名师课堂;课堂实录;回归生活;化学教学;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摘要:创新设计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设计的实验对于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提高科学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作者对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进行积极尝试:实验内容趣味化和生活化、实验器材简约化和微型化、实验过程创新化和探究化、实验设计系列化和绿色化,以期能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充分展示奇妙的化学世界。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奇妙的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
摘要:广东省深圳市初中化学教师模拟上课大赛有很多教学创新点。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从新课导入、实验教学、原因分析、微课运用、归纳和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创新;实验;质量守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20  2015年
摘要:针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学生的主题地位未能充分显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不够等诟病,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提问设计;提问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27-03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
Hello, everybody!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summer vacation.  This summer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 The weather there was very fine but a little hot. We visited many places of in
摘要:红热的Cu丝与乙醇的反应,属于氧化剂(CuO)氧化乙醇;乙醇的催化氧化属于乙醇在Cu催化条件的脱氢氧化。本实验是在隔绝(排除)空气的条件下,观察加热的铜丝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乙醛被碱性Cu(OH)2检验。  关键词:乙醇蒸气;红热Cu丝(CuO);脱氢;隔绝(排除)空气;碱性氢氧化铜;可逆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94—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