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钾治疗结节性红斑及其他红斑性皮肤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碘化钾疗法已有150多年历史,但其应用范围十分局限。自1976年以来,相继报告治疗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取得了极好的症状性改善。作者治疗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多形性红斑和Sweet综合征共51例。大部分患者给以碘化钾丸剂,每丸含100mg,小部分用碘化钾水溶液,确诊后,300mg一日3次口服,3~7天复查,此后每隔1~2周评定疗效,当第二次检查无效时停药。

其他文献
作者们研究了59例石棉状糠疹(PA),随访观察期3~13年,平均为8年.通过邮政询问有关鳞屑病的发病年龄,较早或新近发生的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和PA的家族史等.怀疑有银屑病者,再通过病历记载或临床再检查加以证实.
在麻风分类中采用未定型这个名称,是始于第五届国际麻风会议(1948),在第六届国际麻风会议(1953)将未定型改为未定类麻风。当时对未定类麻风所下的定义是:“此类麻风属于良型,病情不稳定,有时查菌阳性但较少见,临床上呈浅色斑或红斑,麻风菌素试验阴性或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上述诸症状可以持续不变。总之,此类麻风主要为单纯斑状损害,有的演变为瘤型或结核样型麻风,但也有的长期不变。”
期刊
很多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病例,对常用量类固醇剂(激素)有良好的反应,但其中有的病例对激素无反应而导致不幸的后果。
期刊
作者用标准的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以人脾盐水提取物为抗原(Ro/SSA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Ro/SSA抗体,并用Burnham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人脾EP印片作底物,检测抗核抗体(ANA),研究血清抗Ro/SSA抗体与颗粒状,即“大斑点样线状”核染色型间的联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患者和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病人的血清被检.
期刊
当今人人都要使用护发剂、皮肤滋润剂,面胭粉、染甲剂、清洁剂、除臭剂和芳香剂等化妆品。而化妆品中最常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就是芳香剂,其次是防腐剂,羊毛脂衍生物,PPDA和丙烯乙二醇等。此外它们还可引起刺激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皮炎和色索减退。为了弄清有化妆品过敏史的病人和对照组中对化妆品中哪些成份能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发病情况和化妆品过敏史与斑试结果的关系,作者选50例志
期刊
在Behcet综合征中所出现的肠损害可高达40%的病例,本文对此作文献复习。临床表现:平均在出现阿弗他口炎后5~6年,最长者达30年。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57%)、腹泻(常为脓性和出血性,62%)、高热(51%)、消瘦(51%)。并发症常见为肠出血和(或)直肠出血(64%)、肠穿孔(28%)、结肠周围脓肿(21%)、瘘管(29%)。
期刊
本文将着重讨论红斑狼疮(LE)患者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血管炎,强调在LE中有关荨麻疹样血管炎的新资料。血管炎有不同的皮肤表现。它可以是指尖和甲床小的紫癜样损害,也可以是大面积梗死、继之溃疡。
自从韩森在上世纪末发现麻风杆菌以来,麻风杆菌的体外培养在世界范围内作了许多努力,但直至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菌仍然不能培养.1976年以来有学者报导麻风杆菌在无胸腺的裸鼠中比在有胸腺的小鼠中生长的菌数多得多,考虑到无胸腺小鼠和有胸腺小鼠的巨噬细胞可能存在有内在的差别,作者决定用裸鼠的巨噬细胞来作麻风杆菌的试管内培养.同时也使用了那些能产生瘤型麻风的敏感动物如裸大鼠和犰狳的巨噬细胞.
酮康唑是一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口服抗真菌药。本文报道2例从未叙述过的副作用――严重的过敏反应,其中一例可能与以前霉康唑致敏有关。
期刊
蕈样肉芽肿(MF)系T淋巴细胞性质的一种皮肤淋巴瘤,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GM)系由B淋巴细胞增殖所致,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甚为少见。作者等报告一例MF伴发IgGK型GM,同时有Ⅰ期骨髓瘤的症状,并对患者的皮肤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表现型特征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