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知识扶农”在政策引导、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然而,大学生“知识扶农”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性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制约其继续前进的步伐。本文在阐述“知识扶农”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以农村支教为例分析“知识扶农”过程中存在的渠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知识扶农 渠道 管理
  作者简介:俞振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206-02
  “知识扶农”是指大学生运用自身知识、技能,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扶助对象,通过农村支教、法律援助、技术推广、医疗服务、村务管理等方式参加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公益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社会公益的浪潮之中,积极投身于回馈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现阶段,“三农”问题仍待解决,新农村建设尚需大股社会力量的加入。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大学生“知识扶农”正显示出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知识扶农”的主要方式
  撰写本文之前,笔者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知识扶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了武汉市10所高校,在其中8所成功发放问卷共320份,实收320份,有效问卷309份。调查结果显示:
  (一)大学生参加“知识扶农”的意愿强烈
  在受访者中有49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知识扶农”,有148人表示比较愿意,二者共占总数的63.75%;有105人表示参加“知识扶农”的意愿一般,占总数的33.98%;余下的有7人表示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加“知识扶农”,占总数的2.27%。可见大学生对参加“知识扶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意愿。
  (二)大学生实际参加“知识扶农”的比重较小
  在受访者中,共有37人曾参加“知识扶农”活动,占总数的11.97%,占愿意参加“知识扶农”者总数的18.78%。相比于大学生参加“知识扶农”的强烈意愿,实际参加“知识扶农”的大学生较少,所占比重较小。当然,这也说明,大学生参加“知识扶农”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知识扶农”仍有较多的人才资源有待挖掘。
  (三)农村支教成为大学生“知识扶农”最主要的方式
  在参加过“知识扶农”的大学生中,其支农扶农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农村支教、技术推广、法律援助、村务管理四个方面。其中参加过农村支教的有12人,占实际扶农大学生总数的32.43%,而技术推广、法律援助、村务管理分别占总数的21.62%、13.51%、13.51%。可见,农村支教已成为大学生“知识扶农”最主要的方式。
  基于上述调研成果,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将以农村支教为例进一步分析论述大学生“知识扶农”的渠道及其管理。
  二、农村支教的渠道分析
  根据活动的组织者不同,大学生农村支教的渠道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社团组织型两种。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或高校团委为推动落后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教育状况,组织大学生前往支教。如自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湖北省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8部门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计划、各高校团委组织学生假期支教的活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种类型的支教渠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性支教行为,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调控力度大,执行性强。第一,这种形式的支教招募志愿者人数多,规模大,力度强;第二,作为一种政策确定下来,可以保证支教的持续性;第三,对于参加支教大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政府主导型支教能够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相对可靠的保障。当然,这种类型的支教渠道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政策往往难以确保有效的贯彻落实;其次,政府主导型支教的感召力不足,影响度不够,相当多的大学生基本不了解政府组织的支教及其相关政策;最后,因为优惠政策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支教带有功利色彩,目的是争取政策性优惠,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铺路。
  (二)社团组织型
  社团组织型是指由学生社团或社会非营利组织发起的组织大学生前往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如武汉各高校自强社每学期的支教活动、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CTA)的支教活动、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每年从中美两国招募优秀青年深入中国教育资源薄弱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等。
  这种类型的支教渠道是一种民间自发的非政府性支教行为,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第一,由于是学生或社会自发组织,所以在支教的内容和支教的形式上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二,志同道合的大学生组成志愿团队,利于相互鼓励与支持,公益目的性更强;第三,社团组织型支教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强,更能号召广大学生投身于支教事业;第四,更能够注意到一些细节性问题,利于解决实际性问题。不过,这种类型的支教渠道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资金问题成为民间自发的支教活动难以克服的瓶颈性问题;其次,相对来说,社团组织型渠道支教的长期性、人员稳定性问题更为明显;再次,社团组织型支教的变故性大,协调性问题成为活动开展过程中又一大难题;最后,其本身纯志愿性、义务性的性质导致其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必要的可靠的保障。
  三、大学生“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
  通过对农村支教的渠道分析,反观大学生“知识扶农”现有的渠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知识扶农”的资源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第二,“知识扶农”的长期性、人员稳定性问题;第三,“知识扶农”的政府政策导向与大学生自身公益热情之间的平衡问题;第四,“知识扶农”体制的固定性与形式多样性、内容活泼性之间的冲突处理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对“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以更好地推进“知识扶农”的进一步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团组织的优势互补
  在渠道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优势,加强监管,完善政策落实,努力贯彻并实现政策初衷及其内在价值。同时,鼓励引导社会渠道的发展,力争实现规范化。以政府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弥补社会组织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以社会组织灵活多样的形式弥补政府主导体制化过程中存在的活力不足的弱点。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二者的结合,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长效互动机制,增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建立长期定点支农扶农、定岗定人的机制
  大学生“知识扶农”并非是一种短期高效益的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事业,因而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定点支农扶农机制,实现“知识扶农”效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与此同时,设立一套定岗定人机制,在一些特定的对人员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岗位设定支农扶农的基本年限,以尽量避免相关工作因人员的去留而荒废或推倒重来。
  (三)基本政策保障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虽说多数大学生参加“知识扶农”相当程度上是属于义务性的、公益性的,但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需要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以满足其实际需求。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应是一味地提供丰厚的优惠条件以吸引人才,而应是满足真正热心于“知识扶农”的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提高优惠条件,否则,政策的初衷将无法实现,甚至可能被有心人士所利用。
  (四)开拓创新形式以挖掘潜在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知识扶农”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需要加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在保持基本体制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各种形式的社会动员,深入挖掘对“知识扶农”有着强烈意愿的潜在人才资源,增添“知识扶农”的生机与活力。尽可能地号召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的大学生融入到“知识扶农”的实践中来,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而一同奋斗。
  四、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待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知识扶农”作为一条新兴道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改善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不过,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学生“知识扶农”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仍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洪财,肖娟.西部支教中的政府性行为与非政府性行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2]李醒东.支教模式分析:机制与限度.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张博涵.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探究.现代营销.2011(7).
其他文献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极具战略意义和未来指向性的产业,构建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应重点发展某些世界领先技术的产业领域,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以专利战略占据并稳固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智能语音产业隶属于信息产业,以安徽合肥的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为典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因此研究智能语音产业的专利战略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
摘 要 当前,《海商法》虽对海难救助报酬留置权未明确加以规定,但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采默示态度。本文以“南宝石”轮救助案为例,对我国现行海难救助报酬留置权立法缺陷,包括程序法和实体法上不兼容、标的适用范围过窄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海商法》有关条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海难救助报酬 留置权 “南宝石”轮救助案 =立法完善  作者简介:顾发明,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船长。  海难发生时救助必不可免,
摘要当代国际投资法对投资者过度保护,忽略投资者责任,加重了东道国的义务。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为其子公司的行为承担责任时往往会面临独立法人责任的抗辩。跨国公司母国管辖权也往往得不到保证。又因国际投资纠纷仲裁的提起主体多为投资者而非东道国,从而造就了提起仲裁的单边性。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投资者责任体系,其中应包括双边投资协定、多边条约、第三方的介入等。  关键词投资者责任 跨国公
摘 要 信赖保护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善意取得制度恰恰是该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2008年《物权法》的颁布,对于物权的善意取得中关于善意取得的范围作了扩充,即善意取得不再局限于动产,这是对我国传统观民法理论的突破。但是在实践中,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在一些规则的适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物权法》将二者一概而论,就导致两者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很多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理解
摘要本文针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遇见的问题,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视角,提出自己的几点探讨。内容主要涉及部分不予批捕案件的处理,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公安机关的法律监督等问题。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法律监督  作者简介:金秋,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深,刑事案件发案率随之增多。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刑事诉讼法》也受到了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求政府的施政活动公开透明,要求政府信息必须公开。  然而,伴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保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臨着严峻的挑战,强化保密工作势在必行。  
摘 要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了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况及证人拒绝出庭、拒绝作证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证人出庭必然成为常态,在对落实刑诉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对公诉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冲击,公诉部门、公诉人应当做好准备、积极应对,以更好地履行指控犯罪及法律监督的职能。  关键词 证人出庭 证据 公诉  作者简介:罗少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
摘 要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加强廉政思想教育,采取各种监督制约措施预防职务犯罪。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税务队伍中为了私情私利,违反职责,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情节较为严重,致使国家税收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本文从今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办的发生在国税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入手分析,探讨规范税务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  关键词 纳税评估 控票
摘 要 近来“民为上”的思潮风靡一时,“民为上”其实质就是要求以保障民生需求为首要任务,因此,“民为上”最重要的一方面就体现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国家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其职责,其理应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体,理应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本文将从完善检察机关派出检察室职能,完善检察机关参与大调解方式等兩方面来探讨检察机关如何实现便民利
摘 要 为响应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及解决司法所面临的困境,各地法院对调解制度进行了形式各样的改革创新。改革重点集中在诉前调解,审前调解,以及人民调解和诉讼程序的衔接等问题上。本文通过从法理上深入剖析调解制度的原理,吸收借鉴各地法院的改革创新成果,试图探索完善民事调解制度,设计出对民事调解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程序规范。  关键词 诉前调解 审前程序 审前调解 人民调解  作者简介:史江伟,北京市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