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的发展演进与启示——以中国共产党党章为例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一直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也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遵循。党对党内监督的重视,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党章对党内监督的规定和修改中。从党的一大纲领到十九大党章,关于党内监督的制度规定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推进与曲折变化、发展与完善以及最新部署四个阶段,通过对党章关于党内监督相关内容的历史考察,总结和研究其经验启示,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显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提升,其中,出版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印发,出版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编辑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出版机构要以高质量的图书产品,回应民众关切,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要树牢图书编辑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要在
生态文化是人类为适应多样性生态环境的生存模式之总合。为适应生态环境,皖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老街文化,文化特色鲜明。其主要类型有商业文化、管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文化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街文化保护与发展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从生态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皖北老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保护皖北老街空间机理特色、采用分区保护与发展模式、构建皖北老街文化创意生态圈等保护与发展策略。
【摘 要】 “全民阅读”从国际通行概念演化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推广工作,其背后体现了阅读在提升人文素养、凝聚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重塑社会氛围、筑牢国家实力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民阅读的发展也迈向新高度。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为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科学、全面、具体的行动指南。相较2006年全民阅读概念出现时的媒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既展现出对黑人悲惨处境的同情悲悯,也体现出对白人文明的尊崇敬佩。身处于殖民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康拉德在服从主流话语与遵循内心之间挣扎纠结,复杂情绪弥漫在整个文本间。文章将运用“颠覆”和“抑制”理论,从殖民话语、男性至上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这三方面来探讨康拉德对于殖民者主流话语摇摆不定的态度和复杂情绪。
以安徽省小微企业减税降费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税收因素与非税因素对企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小微企业活力的提升,特别是税收负担的降低,对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效果更明显,并且减税降费对员工规模小、纳税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活力激励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员工素质、盈利能力等非税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活力,并且盈利能力、贸易摩擦还会通过调节减税降费政策来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活力。据此,提出要关注具备一定规模的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水平;警惕非税因素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减弱
全民阅读纵深发展阶段,创新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因、政策保障、构建模式等内容,并结合广东佛山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实践和经验启示,深入分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的创新建设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基层、惠及大众提供有益参考.
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建党纪念活动,影响深远。不仅其运作模式、纪念形式为后世所继承,纪念话语中的某些内涵也绵延至今,并且形成逢“十”纪念的新传统。在解读报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这一事件进行回顾与梳理,既能增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史的认识和理解,又能为当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摘 要】 随着侵犯著作权犯罪活动的日趋活跃,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刑事案件数量的增幅明显,涉案侵权物品处置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运用现状和运行机制来看,在对侵犯著作权犯罪涉案财产处置中,既有违法所得认定不一等实体方面的问题,也有对被害人的损失补偿程序缺失等程序方面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为总体框架路径,從违法所得采取总额没收原则
康德的自我理论主要解决普遍必然性知识何以可能以及自我何以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将这两个方面割裂开来而无法完整理解康德的自我理论;即便在结合起来的研究中,要么没有认识到可能存在的矛盾,要么在矛盾面前止步不前。借用康德先验感性论中的思路,这两个方面分别通过自我的“先验演绎”和自我的“形而上学演绎”完成。前者表明具有自发性的统觉的先验统一是知识客观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后者表明自我是在实在性(Realitat)的意义上存在,而非现实性(Wirklichkeit)的意义上存在,区分现实性与实在性因而成为理解康德自
碑刻文字作为出土文献的一种,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俗字是正字系统的补充和后备力量。承接汉魏六朝之势,北周及隋代俗字依然繁芜,是汉字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正因文字俗体纷杂,造型奇异,导致这一时期的碑志释读困难,已有碑志整理成果常常存在误释俗字的现象。文章择取其中十二则俗字进行疏证,以此校正已有释读错误,亦为近代汉字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