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姚安地区土壤重(类)金属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滇中姚安地区表层土壤重(类)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在研究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28件,对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地球化学图说明了这些重(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重(类)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类)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s、Cu、Pb和Zn受自然背景与矿产开采共同影响;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Cd受矿产开采和农业施肥的影响较大;Hg则受周边工厂以及煤炭燃烧的影响。地累积指数和富集系数分析表明研究区污染程度普遍不高,但局部地区有重(类)金属元素的污染富集,代表元素为Cd和Hg。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结果也表明Cd和Hg是研究区最主要的风险元素,但以轻度和中度生态危害为主,强生态危害分布面积较小,研究区生态风险整体较低,风险可控。本研究对滇中地区的土壤重(类)金属的污染评价和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联合认定的安徽省400处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元代及以前、明代、清代等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时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高程、坡度、坡向、水系、山谷及与中心城市的距离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安徽省241个传统村落始建于元代及以前,元代及以前保存至今的传统村落多集中于皖南山区,明清时期有向皖中地区发展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越来越集聚的特点,元代时期形成一核一带集聚区,明清时
<正>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力争在推动地方立法、存证、登记等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据葛树介绍,为了更好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规则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专门成立了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专家组,专家组吸纳了来自经济、法律、
期刊
轨道扣件作为将钢轨固定在轨枕上以保持轨道稳定的重要部件,其缺失、断裂、移位等会使得列车行进时出现脱轨的风险,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轨道扣件缺陷检测及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就轨道图像中扣件定位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有:轨道图像预处理。采集到的源图像存在着图像信息繁杂、图像质量欠佳、噪声干扰多、光照不均等问题,直接对源图像进行操作会使得算法整体耗时过高且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
目的 研究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预后转归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三科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9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临床效果、股骨内髁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