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OS和SLAM的无人消杀机器人系统设计

来源 :自动化仪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传统消杀流程繁琐、覆盖率低且难以保障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问题,对消杀机器人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1种基于机器人系统(ROS)和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无人消杀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使用调度软件,通过远程调节消毒液浓度、喷射消毒液和自主导航实现无人消杀、提高消杀覆盖率并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便于操作和管理,采用Pyside2设计了1款通过Socket与机器人机载微型电脑进行通讯的调度软件。可通过该软件远程调节消毒液浓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利用无人驾驶平台的最短路径规划和全覆盖路径规划,实现了定点导航消杀和全覆盖消杀的功能。调度软件与消杀机器人的配合可提高消杀作业的工作效率,实现智能化消杀过程,为消杀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在倡导校城融合和资源共享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与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校园边界并不能完全消失,其开放过程应循序渐进。文章以同济大学生活区边界为研究对象,引入“分级共享”理念,从功能、空间、运营三个层面阐述实现校园逐步开放的策略,并以生活综合体设计实践探索控制校园开放度平衡的方法,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共享互渗。
<正>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源铝业”)成立10周年。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高站位、强作为,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挑重担,推动转型升级,敢打敢拼、敢闯敢为,在全面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作为。千源铝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期刊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是一种利用波束形成网络,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高增益波束的多波束天线,具有高灵活性和宽角度扫描等优点,是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的核心载荷之一。旨在针对应用于低轨星座的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历程、波束形成技术、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未来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控阵天线通过控制各端口馈入的相位,来实现阵列天线的波束偏转,也称电扫描,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扫描阵列天线,相控阵天线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精准的优点。其中,平面相控阵天线具有成本低、易集成、重量轻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平面相控阵天线扫描角度有限,通常需要多个子阵协同完成宽角范围内的低增益波动扫描。本文主要从拓宽平面天线单元的波束宽度入手,结合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integr
流体包裹体是近年来研究地质流体,尤其是成矿流体的关键途径,各种与之相关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及理论成果日新月异。流体包裹体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还可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组成,为识别矿床类型、构建成矿模式提供直接证据。笔者等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与盐度、成分分析、pH测试与计算、P—V—T—x状态方程、热液金刚石压腔及其在矿床学上的应用7个方面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手工艺视角,以尊重传统本源,立足民族审美,体现地域典型的传承原则,倡导搭建非遗与学校教育、社区服务、乡村扶贫、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承新模式,发掘其传统精髓的神韵魅力,建立山东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从而构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创新的传承模式。
实验研究了以SBA-15为载体,以柠檬酸铵为还原剂还原Cu2+制备Cu(I)-SBA-15型π-络合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其用于乙烯/乙烷的分离过程,同时还研究了载体SBA-15扩孔对乙烯/乙烷的吸附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铵为还原剂可以实现Cu2+的还原,其最佳条件为还原温度300℃,铜源与还原剂摩尔比值为2。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出的改性吸附剂对乙烯的吸附量达到1.54 mmol/g,分
为了提高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热设计效率,本文利用热分析软件Flotherm提供的XML数据接口,基于VB软件编写了热仿真模型的参数化造型和参数化修改程序,实现了功率模块温度场模型的自动化生成和用户界面的可视化。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关键部件—T/R模块为例,通过建立T/R模块参数化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验证了在Flotherm中实现参数化热设计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热设
在城市空间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新植入的设计元素与已存环境的关系是建筑师所需面对的核心命题。文章聚焦于原作设计工作室近年来的更新实践,探析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于时间与空间这两条感性形式线索的运用,从日常空间体验议题出发,最终营造出城市与建筑、历史与现代的叠映关系。
如今,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已成为相关部门的中心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竹刻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极具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金陵竹刻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如何保护金陵竹刻并助力其蓬勃发展,已然成为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新媒体时代,运用数字化表现手段将金陵竹刻与现代科技融合,以大众喜爱的方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