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学古诗文课堂的渗透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yyy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文课本与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文的课堂。教师在古诗文课堂上应该将知识点讲解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巧借汉字构造、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细节渗透、课外拓展活动、巧借影视资源等方法加强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中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文;渗透
  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古诗文的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同时,应该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现状
  1.对传统文化渗透的不重视:教师功利化,在语文教学中更倾向于应试内容的讲授,虽然高考考纲里也提到考查文学常识,但是很多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地讲解,或者把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愿花时间系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直接导致传统文化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2.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信息时代到来,外来文化不断在网络呈现,高中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接触甚少,认同感不强,且不感兴趣,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威胁。
  二、古诗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不受重视的现状,在古诗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显得很有必要。教材中的古诗文包含了大量的傳统文化知识,比如民族习俗、传统的饮食习惯、古代人们自觉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传统的优秀精神等。教师在讲解中不能只停留在诗文表面,更要发掘其中蕴藏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并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承下去。
  三、古诗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巧向字形觅文化,有助理解与传承
  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构造,去发掘字的本义,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比如,归有光的 《项脊轩志》提到“迨诸父异爨”。“爨”字初看复杂难懂,我们可以从这个字的构造来分析。“爨 ”是个会意字:下面是一双手添加木柴,上面是两只手端着一个锅放在灶台上。“爨”即一起烧火煮饭,“异爨”就是“分开灶台做饭”,即“分家”。这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文化,大家族不轻易分家,家族衰落或有矛盾才分家,“异爨”写出作者对家族衰败的感伤。
  又如,《过秦论》里有“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里面的“北”字很多同学肤浅地理解为“北面”,讲完很容易忘记。其实甲骨文当中,“北”指的是两个人背靠背,面朝相反的方向,有“背离”之意。古时交战后,战败一方背对敌人逃跑,引申为战败之意,在这个句子里活用为名词指“战败的人”。而我国很多场所都是坐北朝南,人们喜欢面南背北,背对着北方,就有了后来作为方位名词“北”之意。
  除此之外,还有“既”和“即”字,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氓》有这么一句“来即我谋”和“既见复关”。可以通过《说文解字》里对两个字的解释来帮助理解。即,甲骨文(盛有食物的器具)(人),指一人跪坐在有食物的器具前。近食就餐为“即”;餐毕离席为“既”。所以,“即”指的是“靠近”,“既”指的是“已经”。 通过汉字的构造,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同时也引导他们在了解汉字文化。
  2.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感悟
  传承传统文化,不能没有吟诵。可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诗文,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跟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字音、节奏、轻重的把握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在反复的吟诵中,感受诗文的音乐美,悟出文字的深意。
  比如,讲解《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首先是自主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次吟诵,在读中体悟,让他们讨论哪些词应该重读,并分析原因。学生在分析为何要重读时就可以理解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了。比如“中间多少行人泪”的“多少”应该重读,学生分析出“多少”说明受难的民众之多,所受灾难之多。第三次吟诵,在吟诵中体会感情的变化。感受一波三折的感情:沉郁——高昂——忧愁。学生在吟诵中理解词的内容和感情,更能理解辛弃疾的个人遭遇和爱国情怀,理解古代有志之士的追求和他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诗词的美需要吟诵展现出来,让课堂再现古时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书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3.关注细节,渗透传统文化
  在古诗文的课堂上,要抓住细节,抓住契机渗透传统文化。 比如讲《陈情表》时,可以趁机给他们讲“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兄长)、 朋友五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君臣和父子两大关系,即对国君要 “忠” ,对父母要“孝”。又如,讲《项脊轩志》时,里面提到“我自束发读书轩中”, 趁机给学生讲古代“及笄”以及其他年龄称谓: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在讲到《赤壁赋》“壬戌之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庚子年”与“壬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兴趣,趁机给学生讲解“干支纪年法”以及补充其他三种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在讲到张籍的《节妇吟》时,除了讲述张籍通过儿女之事来表达他的政治立场外,可以与学生讲讲闺怨诗。有的男性诗人喜欢通过借女子的闺怨,来写自己的仕途上的怨情。这时可以说明背后的文化因素: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女子依附丈夫生活,她是被选择的;而男子在君臣这纲也是被选择的,也是等待的。这其中有相同之处,所以中国男子喜欢用闺怨诗表达自己的政治上的失意。总之,老师要敏感地捕抓细节,补充相关知识,传递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4.课外拓展,培养文化认知
  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要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如,讲《归园田居》时,回顾《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文章,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经历,引导学生归纳出陶渊明人生的三大志向:读书、饮酒、写文章。古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做官。并趁机把儒家思想的内涵展示给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求仕和隐逸都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在学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宵》时,还带领学生回顾传统节日有关的篇章,如《清明》《登高》等,让学生感受节日文化。
  同时,语文实践活动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诗歌的对仗时,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对联。可以举行关于对联的实践活动,开展“记录身边的对联”的活动,可以是学校挂的横幅,也可以是春节家里贴的对联或者是旅游看到的对联。学生通过记录和欣赏,了解对联文化。
  5.巧借影视资源,领略传统文化
  在讲述诗词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视频,比如《唐之韵》《宋之韵》。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以及《中国地名大会》等节目,从屏幕中感受诗词的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诗词的兴趣。很多学生看完这些节目后,都会深有感触。我们可以趁机举行一些活动,比如在班级举行“飞花令”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含有“月”的诗句等。《劝学》中有一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时可以让同学们欣赏李子柒的“蓝印花布”视频,看她如何从一颗蓼蓝的种子,种出蓼蓝,提出染料,染布的,从而了解古代染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着华夏人民,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知识,它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渗入我们的血液骨髓中。作为语文老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不只是囿于诗文字词的理解,更要深挖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古诗文的课堂中感悟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米家卓.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素质教育,2016(33).
  [2]黄碧玲.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38):22.
  [3]周小俊.论文化渗透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之友,2016:30,3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叙述了VB中只读控件MSFlexGrid使其具有多选编辑功能及存储打印的一种有效通用方法,并给出一个实例。  关键词 VB MSFlexGrid控件  中图分类号 TP3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5—0032—02
【摘要】聚焦课后题,梳理“场景”“悦”教;聚焦课后题,紧扣“场景”“悦”教;聚焦课后题,简约媒体课件“悦”教。聚焦课后题,“悦”教部编版教材,我们的语文课“简洁”而且“高效”,正是教师必须做到的,更是学生所期待的。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聚焦课后题 ;“悦”教  部编版教材的课后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重难点的体现。在教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时,笔者如何在教学中聚焦课后题,“悦”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
摘要:通过对J2EE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模块功能等介绍。向学生揭示了系统开发的总体概念。为其以后开发相关软件做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J2EE 网上购物 三层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31-02    1 购物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J2EE三层结构,客户端为标准浏览器,中间层为J2EE服务器(包括Web Se
【摘要】2020年以特別的姿态拉开了帷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住师生共同学习的热情。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奋战一线的人民教师,虽不能“上阵杀敌”,但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能忘。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以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 为基石,全国上下的学生们迎来了首次最长的居家学习,老师们也成为了线上教学的探行者。较之于传统学校教育,线上教学优势突出,缺点明显。网络条件差、师生互动少、
【摘要】在初中课堂中进行班级管理,要求自身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发展进行了解,不断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另外,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日常表现进行班级制度的建立。本文针对初中课堂的班级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初中课堂;班级管理;德育  一、初中课堂班级管理制度建立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初中班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大量的西方文化。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其文化的影响。本文从英语课外阅读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如何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意识两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跨文化培养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思考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2019 年末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学生无法到校学习,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很快成为了“热潮”。小学老师开展“线上教学”存在诸多的困难和困惑,那么,如何保障“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质量则成为了小学老师积极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困难与优势,结合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六个方面的“线上教学”实施策略,对小学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
摘 要:在Delphi开发环境中.讨论了Microsoft OWC(Office Web components)的spreadsheet控件数据导入问题。  关键词:Ddlphi Spreadsheet控件 Excel工作表函数  中图分类号 TP31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22-03     本文在Delphi开发环境中将结合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