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1阳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并诊断为HIV-1阳性梅毒及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清及脑脊液(CSF)梅毒血清学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脑脊液HIV-1 RNA载量测定、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分析各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4例患者,其中54例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A组),53例HIV-1阳性非神经梅毒患者(B组)及17例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C组),A组与B组、C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2、-3.823,P=0.041、<0.001).A组与B组平均CD4+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4,P=0.507),A组与C组平均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37,P<0.001).A组与B组血清RPR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932,P=0.140),A组与C组血清RPR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06,P=0.019).A组与B组脑脊液RPR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A组与C组脑脊液RPR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0,P=0.682).A组与B组、C组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54、-2.196,P<0.001、0.028).A组与B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38,P<0.001).A组与B组脑脊液HIV-1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1,P=0.004).结论HIV-1阳性神经梅毒较HIV-1阴性神经梅毒发病年龄更小,有更高的血清RPR滴度及更高的脑脊液蛋白水平.在HIV-1/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者中,脑脊液HIV-1 RNA载量越高的患者越容易进展为神经梅毒.
其他文献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n往出现学生下笔难,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用“笔”说话的能力,陶冶思n想情感,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实”处着眼,从“用”处提高,把“实”和“用”紧密地结合起n来,形成“实际、实践、实在、实用、实效、实感”的整体性训练系统,以达到作文与育人的目的。基于此,本文n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尝试探寻适合学生作文的好方法,让学生乐于实践,乐于表达。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改革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定优化,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多元的教学策略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化学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的特点是知识枯燥、实践性强,而教师的枯燥讲解消减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点,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而不是一味“灌输式”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基于此,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培养良好的隐性学力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隐性学力,有效激活学生的隐性学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明晰了隐性学力与显性学力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学生独学”“学生组学”“师生共学”“反思助学”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策略。
现代教育要求对学生开展从知识学习到素质发展的全面培养,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固有的教学模式,需要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合理、有效,从课程设计和活动实践等方面增强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去应对教学改革的变化,以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白细胞比值(RATIO)在2型糖尿病(DM)合并乙肝感染(DM-HBV)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单纯DM和DM-HBV共127例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对DM-HBV组RATIO与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病毒量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DM-HBV组中部分病例经联合抗病毒治疗后,部分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观察RATIO联合病毒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LT/
教师反馈语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纽带,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反馈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对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的分布特征以及对学生言语输出和课堂互动的影响,希望借此增强英语教师对反馈语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的 分析居住地平均气温变化与1~6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自广州市气象局收集广州市日均温度信息.收集同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信息,并计算每天患儿SAA检测阳性率.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分析平均气温与患儿SA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SAA检测阳性率在1~<4岁和4~6岁两个年龄段患儿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89,P<0.001).SAA检测阳性率与当天温度呈负相关(r=-0.36,P<
目的 分析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2DM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重症感染组,同期收治的60例T2DM合并普通肺部感染患者为普通感染组,确诊为单纯T2DM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院48 h内凝血功能、纤溶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D-二
目的 探究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水平、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2020年初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同步放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血清EGFL7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不良反应.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甲型流感患儿32例为甲型流感组,健康儿童32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甲型流感患儿血清25(OH)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Thl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较甲型流感患儿各指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