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外周血PD-1和OPN含量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骨桥蛋白(OPN)含量与艾滋病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214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伴血小板减少症组(60例)和单纯艾滋病组(154例),同时对伴血小板减少症组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价分级(重度组13例、中度组26例、轻度组21例);另外纳入同期健康人群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PD-1、OPN含量,分析外周血PD-1、OPN含量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结果 214例艾滋病患者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60例,发生率为28.04%.伴血小板减少症组外周血PD-1、OPN含量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单纯艾滋病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外周血PD-1、OPN含量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患者外周血PD-1与OPN含量呈正相关(r=0.571,P<0.001);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D-1、OPN含量是艾滋病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外周血PD-1、OPN含量预测艾滋病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0.904,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PD-1、OPN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发展,二者含量的升高可能预示着血小板减少症高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20(S)-原人参二醇(20(S)-PPD)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20(S)-PPD处理SW620细胞24h,MTT检测20(S)-PPD对SW620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20(S)-PPD在>40μM剂量时明显杀伤SW620细胞(P<0.05),但20(S)-PPD在10、20、25及30μM剂量时对SW620细胞无显著细胞杀伤作用;20(S)-PPD(10、20及30μM)可明显抑制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目的:调查常驻高原陆军某部官兵下腰痛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高原部队预防下腰痛的干预措施.方法:2020年医疗援藏巡诊过程中,对驻海拔4000 m左右高原的陆军某部基层官兵285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官兵下腰痛的发病情况,分析在高原环境下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285例官兵中,诊断下腰痛219例,患病率76.8%,以此分为下腰痛组219例和非下腰痛组66例.下腰痛组吸烟官兵128例(58.4%),非常显著高于非下腰痛组的18例(27.3%)(P<0.01).对高原环境下腰痛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20年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时空分布及传播特征,为以后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部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开放平台获取COVID-19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疫情概况、临床分型构成比、三间分布和聚集性疫情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7日24时,深圳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416例,死亡2例,粗病死率为0.5%.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病例年龄范围在1~86岁,主要集中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3
目的 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检测法(MTT)检测不同浓度(0~100 μmol/L)5-Aza作用HT29、HCT116细胞24、48、72 h的细胞增殖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Aza处理HT29、HCT116细胞株24 h的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甲基化CpG
目的 探讨接受放疗食管癌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基化终产物分泌型受体(sRAGE)、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2-29-2020-05-26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行胸部根治性三维适行放疗的5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者放疗前,放疗20 Gy,放疗40 Gy,放疗结束,放疗开始后10、12和14周采集的外周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SV)通过重构肠道菌群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F组和RSV组,每组6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TAC)构建HF大鼠模型,RSV组给予RSV(4 mg/kg)连续灌胃12周,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来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
目的 研究TX小鼠ATP7B变异诱导的铜异常代谢与CTR1、ATP7A及ATP7B蛋白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技术对1~12月龄TX小鼠肝脏、肾脏、脑组织中CTR1 mRNA、ATP7A mRNA、ATP7B mRN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同时运用Western bolt技术对其相应的CTR1、ATP7A及ATP7B蛋白进行定量检测,最后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各脏器组织中铜离子含量.结果 肝ATP7A mRNA、ATP7B mRNA,肾脏CTR1 mRNA、ATP7A mRNA、ATP7B m
目的 探讨丹参素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DN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丹参素低剂量(5 mg/kg)组、丹参素中剂量(10 mg/kg)组、丹参素高剂量(20 mg/kg)组、阳性对照组(厄贝沙坦,25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
目的 探讨一种可诱导抑炎性巨噬细胞分化的虫源性分子(SjCystatin)对巨噬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产生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LPS+免疫复合物(LPS+IC)处理组、白细胞介素-4 (IL-4)/10处理组、SjCystatin处理组和通路抑制剂处理组,每组10只BALB/C小鼠.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分化标志性分子和VEGF-C mRNA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各处理组VEGF-C产生的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以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9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统计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鉴定结果,对比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PCT、IL-8等因素在感染组、非感染组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