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何以回归自然?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人语: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大计,我国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市级调查失业率统计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8月14日河南省市级调查失业率统计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失业统计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全省宏观经济运行和就业失业状况监测工作,更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什么是自然教育?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感受四季晴雨、认识花草虫鸟的学习过程,只是不同于从书本中获取这些知识,它是一种亲历的、直观的体验式学习。可是,当我第一次跟随一位自然教育工作者走进一座熟悉的公园时,我意识到自然教育并非这么简单。
每年冬至的清晨,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窗看看天气,如果下雨,便心生欢喜:今年过年能如孩子们所愿了!这样的习惯缘于一位名叫子越的学生。记得某年冬至前夕,子越拉着我的手走到教室的走廊上,仰着头指着天空问我:“老师,您说明天会下雨吗?”她满脸渴望的神情,让我有些诧异:这大冬天的,下雨又湿又冷,有什么可期待的?
新教师的成长是内在觉醒领悟与外在支持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把握关键时期,优化支持系统,以团队合作的共生力与互推力,激发新教师自主成长的内驱力,让新教师的成长真正发生,帮助他们走稳职业生涯的关键步伐,积蓄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根据新工科的建设需求,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引入生成性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效果。笔者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研究了如何根据基本学情组织和使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总结了生成性学习资源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激励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场景中亦得到了应用。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多、知识点抽象、学习难度大,传统教学方式急需改进。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各学生先修课程的绩点等个性化与共性化信息进行标注后构建数据集,进而训练数据模型,精准找出学生学习吃力的根源和应对方法,为教师授课提供指导,并智能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目的】探究连续施用生物炭与河沙1 a和3 a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氮素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CK、C1[5 t/(hm2·a)生物炭]、C2[10 t/(hm2·a)生物炭]、C3[20 t/(hm2·a)生物炭]、S1(5%沙)、S2(10%沙)、S3(15%沙)7个处理。【结果】①施加生物炭对掺炭层土壤含水率提升效果显著,施用1 a较CK增加2.20%~7.34%,第3年较CK增加5.08
8月17日晚,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1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省灾后重建、复工复产等工作。会议听取了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灾后重建工作建议,审议了财政资金及社会捐助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研究出台《河南省关于支持企业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的十条措施》《2021年河南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河南省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全省农田水毁工程灾后修复重建方案》等政策措施,对进一步做好灾后重建、复工复产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当前,中国正处于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现代化进程中难免导致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问题,长此以往必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鉴于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早在2013年,福建省就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至今已连续9年开展监测工作,覆盖所有县(市、区)。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让全省教育工作者深切认识到,监测的结果并不是终点,而是找寻真实问题、寻求改进的新起点。如今,常态化、专项性的监测工作已成为掌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情况的可靠来源,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平台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