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综述

来源 :软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用来保证无线信道中的节点正常通信,建立通信链路从而实现网络互连.MAC协议负责协调网络中节点共享无线信道的方式,尽量减少或避免节点数据传输冲突的发生,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对网络高效运转起关键作用.概述MAC协议的设计要点及分类,对调度型MAC协议、竞争型MAC协议和混合型MAC协议运行机制、性能特点及不足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社会急需大量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在前期针对特定专业学生进行大数据通识课程实践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展大数据通识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围绕大数据通识教育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混合式教学理念,结合通识课程一般为大班教学的特点,提出一种大数据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案,包括建立专题式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及重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9.2%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大数据有一定甚至深度理解.研究表明,课程的开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大数据素养和大数据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应用愈发普遍.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其符合软件应用的需求.首先通过对当前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的应用需求与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应用需求与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模式.实际案例结果表明:此教学改革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手段,有利于
人工智能迎来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我国人工智能近年发展突飞猛进,但仍面临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在智能技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塑造学生品格;如何开拓国内外资源、拓展培养渠道、鼓励创新实践,提升学生能力;如何融入国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报国奉献,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学科特色优势出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防军工精神和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品格塑造—知识汇聚—技能实践—场景应用”的四维培养空间,探索建立“奉献国防、国际协同、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远程教学与考核使教学的高效性和考核的公平性受到质疑.由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程序在线自动评测平台Matrix具有教学、机考、在线评测等功能,是疫情下实施远程教学与考试的优选平台.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Matrix平台翻转课堂实践程序设计课程的远程教学,特别介绍了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下,学校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建立面向考生的管道模型,有序地开展考生身份核验、主辅机位引导与测试,顺利对700多名学生开展远程机考.
为解决地方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严重外流、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求问题,将课程思政贯穿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基于课程思政开展创新探索.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实施路径.试点结果表明,基于新的实施路径,在传授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水平.新路径实施性良好,可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提供借鉴.
慕课联盟是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新形式,推动了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针对区域型慕课联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为例,围绕在线开放课程的“建、用、学、管”,探索区域型慕课联盟的运行策略.为实现联盟的有序共享和持续发展,提出“审核—备案”“应用—认定”“共享—奖补”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为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高校建制及学科边界的壁垒,创新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实施顶层设计,构建知识精密耦合的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强化过程考核,多方位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研究生基层组织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该模式依托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近3年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150余名,建成2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8门省级优质课程及相关案例库,研究生科研成果
研究生前往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岗位实习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克服学校教学滞后于行业热门技术的问题.通过将实习课题指定为毕业论文课题,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由于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丰富多样,与计算机科研教学协同促进,因此实习内容主要安排为真实的信息系统研发,由具有企业研发经验的学校导师和相关公司技术人员联合管理和指导.经过研发实习,研究生在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作出贡献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社会经验均明显提升.近5年来,该培养模式下的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被行业一流单位聘用,证实了市场对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
为进一步挖掘国际深度学习领域的科研主题演化规律,为领域发展与科技决策提供参考,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与深度学习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主题演化分析,使用SciMAT探测14866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揭示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并对演化历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日趋丰富,影响力较大的算法是卷积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其他基础算法包括神经网络、特征提取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关研究涉及生物医学、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行业,形成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迁移学习与遥感4类长期演化路径及8条短期演化
为解决民族地区大数据领域高水平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升民族地区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对民族地区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真正胜任民族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需求.针对民族地区多样性强、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技术规范程度较低等问题,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及对应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通过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探索立足民族地区的构建主义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过程,推动民族地区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地区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