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的历史与趋势研究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有两个核心影响因素,即生源需求和教育政策,前者决定长期趋势,后者影响短期起伏.常规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到2035年,高等继续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仍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结合生源消耗模型分析发现,自2021年起算,专科6年左右(2026年)招生难度开始倍增,11年(2031年)吸收完真实生源存量,基本萎缩;本科2032年开始消耗存量生源,2044年基本萎缩.面对新形势,在机构层面,学历继续教育要将重心从专科向本科、研究生层次转移,面向在职成人,办出特色;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发挥线上线下融合优势,优化证书体系、推进课程认证,扩大办学规模;在政策层面,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促进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协调发展、错位发展;要通过立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终身学习体系.
其他文献
从形式上来看,黔东苗语存现句的存现处所或存现动词可依语境隐现,由此存现句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完整式、无主式、零动词形式三大类;在不强调存现方式时,存现动词并非句子核心.由于黔东苗语存在诸多形容词作谓词核心可以后接名词的典型句法现象,性质形容词在存现构式中的准入造成了黔东苗语存现句在语义上的复杂性.从存现主语与存现宾语所构成的语义关系来看,黔东苗语存现句可分为处所类存现句、领属类存现句和属性类存现句三大类.
伴随着近代丝绸贸易激增,我国江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业学校和农科学校蚕科,蚕桑技术人才培养从传统家族内口传心授向班级规模化教学转变,本土教材应运而生.该时期蚕科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国家法令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秉持“切合实用”理念进行知识选择,以“工作顺序”作为编排逻辑,通过精细的语言文字表达助力价值观形成,多样图表助力师生教学,兼顾多层次学校的教学需要.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应进一步通过立法和审查明确标准导向编写范式,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四新”优化教材内容,根据职业特点合理编排教材内容逻辑,借助信息技术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未来三十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政府处理“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不仅仅在物质生活层面,更关键在精神世界层面.因此,只有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深刻理解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文艺展演的深刻内涵,方能找准乡村文艺展演的主要着力点和关键点,进而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侗族鼓楼作为侗族形象的标志与化身,是侗族直观的、物象的文化,是维系侗族人民的情感因子,也是侗族共同记忆的源泉,更是沟通侗族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侗族鼓楼在传承历史文化、凸显民族认同和体现民族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性语境下,部分侗族鼓楼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空间属位,被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式的现代民居包围的现象日趋严重,其失序的空间序列与建筑美学的整体性严重丧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思考.
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必须依靠教材,教材能够产生多效的思政功能,教材是支撑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实施指向下应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本质属性,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目标的思想性价值定位,突显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教育性,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的主体适切性,突显职业教育教材形式的美感性,总体上彰显教材思政特征.助力课程思政实施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策略如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指导思想;确立铸魂育人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取向;强化思政定位的职业教育教材目标设计;服务思政元素生成的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设计;发挥技术手段
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是一项全面展示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治理的综合性评价制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主要存在排名取向、急功近利、模式趋同和评价结果应用偏差等方面的误区,必须充分发挥办学绩效评价的治理功能,构建治理型绩效评价模式,推动学校绩效管理向绩效治理转变,产出高职院校办学治理绩效.由此,推进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科学化,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评价规律,促进多元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绩效评价,增加科学有效评价供给,优化高职教育评价生态,同时坚持战略导向,强化战略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式,规范使用评价结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需对接、产教交互赋能、学习场域跨界的生成机理.从实践层面上看,根本举措在于澄明知识构成的辩证主体,揭示知识生成的本质,建构知识生成与评价体系.
牧区研究范式主要有流动性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二者在流动性的重要性方面具有一致性.基于两类范式对流动性的强调,通过文献梳理已有的研究,指出在农牧业以及纯牧业中流动性的重要性所在,提出在发展的大议题下处理好流动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牧民的能动性与政府的政策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视角.
布依族文学是布依族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认知,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布依族文学以丰富的艺术特色、多元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意蕴传达着布依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不少高校开设了新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隶属于法学学科.在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著作权法等课程是必修主干课程,培养目标总体上应定位于知识产权基础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核心课程“著作权法”的教学目标确立为让学生掌握著作权法基础理论且具备较强的版权实践应用能力,还应满足当今文艺创作新潮流、科技发展新态势、版权保护新形势以及版权产业发展新趋势所带来的对精通新型版权事务的知识产权人才的强大需求,着力培养本科学生解决新型版权纠纷(特别是涉及网络著作权保护以及其他新型著作权侵权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