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的后花园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丁顿庄园
  小花朵里的大课题


  我在英国的托特尼斯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古镇,仍保留着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以及乔治亚风格的房屋。小镇西北4公里有一座达丁顿庄园,被称作“托特尼斯的大脑和灵魂”,很多资深人士感慨:理解英国乡村,必须认识达丁顿庄园。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过三个重要时期,16世纪中叶领导造园潮流的是意大利,17世纪中叶是法国,18世纪中叶就是英国。
  19世纪,英国海外扩张完成,大量新奇花卉和树木从美洲、亚洲传入,园林开始以各色奇花异木、珍木佳果为主要内容。
  英国庭院的特点:硬质铺装少,植物丰富,重在表现植物的自然美,追求灵活生动、四季有景。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亦是园艺痴,1625年他写了《论园林》,认为“一定要建造随时令开放的花圃,使四季都有鲜花。还必须有四季常青的植物。”他指出,建造花园一定要有设计想法,否则虽富贵而庸俗,恰恰是园林艺术的大忌。
  领略纯正英式园艺的魅力,一定要去小镇和乡村。不妨和在花园中进行修剪工作的男主人聊聊他园中的植物,他会如数家珍;女主人则可能因为你表达了对她花园的喜爱,而请你进去喝杯茶,顺便再看看后花园,听她讲讲那些宝贝花的来历。一个普通的庭院可能会有超过200种植物,在英国的庭院中能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
  英式花园推荐:卫斯理花园(Wisley Garden),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所在地,展示当今各色植物设计大师的作品。丘园,更注重植物的收集展示与教育。英格兰中部的斯托风景园(Stourhead),是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代表。

这里的花朵被泥土和历史共同滋养着


  近代的达丁顿庄园(Dartington Hall Garden),与三个名字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恩厚之、泰戈尔和徐志摩。
  1919年,英国人李奥纳多·赫斯特(Leonard Elmhirs)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就读,认识了印度大诗人、社会变革家泰戈尔,深受其影响,随即成为泰戈尔的秘书,相伴周游列国,后来他有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恩厚之。泰戈尔将诺贝尔奖金以及讲学、戏剧演出的全部收入都倾注到自己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所,试图将艺术、手艺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他的行为和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恩厚之。
  1923年,恩厚之代表泰戈尔接洽访华事宜,因此结识了徐志摩,徐志摩联合梁启超以讲学社的名义发出邀请,促成了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后来恩厚之成为徐志摩两度游学英国的赞助人。两年后,恩厚之与美国富翁惠特尼家族的女继承人多萝西(Dorothy)结婚,用多萝西继承的部分遗产买下了达丁顿庄园。
  多萝西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和独立人格的现代女性,1887年生于华盛顿,父亲是金融家、政治家、艺术行家兼百万富翁,母亲也来自颇有社会地位的富裕家庭。17岁时她成为孤儿,同时也继承了家族的巨额财产,成为纽约的顶级富豪。她热情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并周游列国,到过欧洲、墨西哥、远东以及中国,并在中国遇到了第一任丈夫Willard Straight,1911年他们在日内瓦结婚并于次年搬到北京,1912年,因为时局变化,两人不得不回到美国。他们是当时纽约有名的神仙眷侣。多萝西31岁时,Willard Straight死于肺炎,她继承了丈夫的遗愿,更加热衷于艺术、教育、工业和经济等社会事务。1920年,她遇到恩厚之——英国诊所大夫的儿子兼理想主义者,帮助她在康奈尔大学建成了Willard Straight纪念馆,五年后他们结了婚。
  恩厚之不仅为达丁顿庄园带来投资,也带来了创意,他在这里实践了之前跟随泰戈尔时沉淀下来的乡村建设蓝图,实践基地就是现在的达丁顿艺术学院(Dartington College of Arts),也是达丁顿庄园的一部分,校园里有很多20世纪40年代包豪斯式的“方盒子”,别小瞧这些老房子,其中不少是英国国家保护建筑,还有很多是属于市政府的文化遗产,在建筑史上很有地位。建筑群中还有一座12世纪的石头房子,斑驳的墙壁上长满攀援植物,石阶上满是青苔与小瓣淡粉雏菊,历史感迎面扑来。

人类退位,让植物跳自己的舞步


  我拜访达丁顿庄园的时候是6月,错过了花园最美的季节,但看到了其中最特别的设计——阳光花境:一座长50米高2米的石墙,肆意生长着或蓝或黄或白或绿的植物,开满花朵,达丁顿庄园最经典的色彩全在这里了,相邻的植物采用了对比色和补色的原则。
  其实,这座庄园里能让人意识到“设计”这回事的时候并不多,艺术与自然如同一体,树木和灌木成为天然架构,草坪用来强调空间感,常青植物用来提供视线焦点和表现质地,刚走出仅能容两人错身而过的狭窄步道,眼前大面积的梯田让人豁然开朗……我也算走过一些世界名园,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旗下的威斯利花园(Wisley)也有开阔空间,但景致的衔接缺少一种柔软的意致;斯坦福郡(Stanford Shire)的多萝西·克莱夫花园也有令人称道的斜坡花园,但花材的搭配又缺少一丝灵动……   偶遇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夫妇,都是从事园艺工作的,达丁顿庄园是他们英国之旅的固定节目,每隔几年就要来走一走。老爷子Darren 对这里的景致如数家珍:“春天是最美的,玉兰花、山茶花、樱花和花格贝母会开满整个林间步道,5月末或6月初,野生兰花、蓝铃花、报春花在草地上肆意烂漫,还有白色的杜鹃、鲜红的枫叶、淡粉的海棠和绿色的手帕树……秋天最美的是草甸区和谷球场枫叶的色彩层次,冬天一定要去看看那棵土耳其大橡树,1月最好。围绕在橡树周围的番红花花域,即使晚冬景色也依然壮阔。”Darren强烈建议我去看看那棵超过500岁的栗树,是庄园的第二任主人Champernowne家族种下的。走在寻找老栗树的小路上,于修剪得体的灌木、百龄参天的大树、充满爱意的现代雕塑中,能不断感知到庄园主人的独特美学——既允许植物自然生长,又将其纳入一种秩序;既有人为的艺术,又保留了自然的和谐,进退自如。
  恩厚之曾经说:“如果我们想在达丁顿创建一个丰富而平衡的社区生活,发展艺术是最基本的条件……艺术具有凝聚力,是个综合体。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艺术家,更需要我们自己有像艺术家一样的想象力,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从混乱中找出一种秩序,以某种方式感受和表达我们的统一与和谐……达丁顿必须要提供一个让人充分发挥这一想象力的空间,并提供以艺术的形式表现这种想象力的机会。”达丁顿庄园突破了园艺的局限,让人们回归自然的同时,也能思考一下花花草草之外的课题,比如园艺、艺术、教育和慈善。

  我去的那天是周日,不少人蹲在园子里摆弄植物,也有穿仔裤带着毛线手套的园丁推着小车在忙碌,他们多半是志愿者——花园真正的园丁只有4个。一个志愿者告诉我:“在这里没有种植经验也不会被嫌弃,只要不怕弄脏手和衣服,都可以来。我能遇到一些更有经验的人,甚至是园艺家,跟他们学习怎么打理花园,中午还能坐下来一起野炊。哦,我强烈推荐你尝尝这里的花茶,还有食物,都是用极新鲜可口的食材做的。”
  这座海上花园也是一座最美的蔬菜花园,除了花卉绿植,还分区域种植着有机蔬菜、水果和香草,不仅好吃,还很好看。番茄、黄瓜、柿子椒、茄子、花葱、大蒜这些司空见惯的蔬菜经过精心安排,都成了美景。它们可不是平常的蔬果,而是这座花园独有的品种,包括有机种植的柠檬黄瓜和当地土生土长没有进行过任何品种改良的柿子椒,其中有些品种在外界可能已经消失了几十年。蔬菜花园每年翻新3次,在花园开放日后会被采摘。果实通常都不大,但滋味醇正。   在花园商店里,不少人认真挑选着古老的蔬果种子。William夫妇是开了2个小时的车赶来的,他们已经连续3年在这里采购植物种子了。
  蔬菜花园旁边种着8棵不同品种的苹果树,一字排开,树枝系在篱笆上,如伸开双臂拥抱花园的8个精灵。这种展开成平面式的果树种植法,源于欧洲古老的园艺手法espalier(墙式树木),既能让果树充分吸收阳光,又搭建起一座独一无二的苹果树篱笆墙,有趣又实用。

龙安寺
  心灵栖居枯山水


  佛曰:“无即是有”,亦指“少即是多”,越有空的境界越能够承载无限的内涵。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龙安寺的枯山水园艺是日本人探索“大世界”的一种传统,追求平淡、含蓄、单纯、空灵,体现出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灵相通的禅宗美学。
  日本园艺吸收了朝鲜和中国的造园方法和技术,通过强调空间朴素的风格和简约的形状来取得一种克制的平静效果。传统日本庭院中的植物品种不多,但配置层次清楚:常以1~2种植物为主景,再选1~2种植物与主景植物配置在一起。常将常青树(尤其是松树类植物)的茂密枝叶修剪成整齐的形状。
  在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也叫“壶”,意思是体量小,但园林要素齐全,功能完备。日本的小庭院可按设计风格分为5类: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坪庭、茶庭(露地),从游览、观赏角度可分为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庭园,组合起来又形成如池泉回游园、坐观式枯山水等庭园类型,大的园林可以包括多种类型。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的精华,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简洁、纯净到无树无花,仅有几组石、一片沙,便可凝成大江大海、岛屿、山川的大千世界。赋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感,满足精神上的寄托。
  日本人常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小而精致,清雅素洁,不用浓艳色彩。体现了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
  日本枯山水经典园地:大德寺、龙安寺、金阁寺、银阁寺。
  日本园林其他代表作:金泽市的兼六园、冈山市的后乐园、水戸市的偕乐园。这3个庭园都是江户时代大名所建造的私家庭园,都属于池泉回游式,在日本又被称为“三名园”。

小庭院中的世界观


  在我看来,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这个庭院建于15世纪,大约300多平方米,仅由15块石头和白砂构成,以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不植一花一草。石以2、3 或5 为1组,共分5 组,僧人把白砂坪耙出不同的区域,同时将15尊石块划分为五组,构成一个有聚有散的布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庭院的空与宇宙融合到一处,展现的是 “梵我合一”的境界。
  枯山水,直白的理解就是干枯的山水景观。用未雕刻加工过的岩石组成石组,寓意大山、瀑布,充分利用岩石固有的形状、色泽、纹理及其个性,而不用人为雕琢,是出于“自然即美”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龙安寺枯山水是观望式庭园,它不用花红柳绿的植物吸引你,顶多在岩石上保留一些最简单的苔藓,避免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枯荣变化。除了耙制细石之人,无人可以迈进此园。我数度踏足龙安寺,除了深邃凝滞的花园风景,我更喜欢看各方游客——面对这样的庭院,他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坐在深色走廊上,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布道者的意图,有时一想就是几个小时。   游览日本的枯山水花园时,我总不自觉地拿它与中国园林相比较。与中国皇家园林或是江南私家园林不同,日本古典园林崇尚来世向往的意境,不追求现世享乐和世俗审美。在日本,庭园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同中国园林一样细分出了诸如池泉园、筑山庭、坪庭、茶庭等结构模式,只是在细节上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在龙安寺,僧侣们精心耙制的同心波纹可以寓意雨水溅落池中或是鱼儿出水,用极少的要素,营造极深的意韵。
  公元538年,日本从中国引入佛教,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空寂”、“枯淡”的审美意识,对日本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使得日本庭园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以象征的方式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菊与刀》一书生动准确地剖析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生性好斗又彬彬有礼,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顽固不化又能在生存上伸屈自如,既甘愿受等级驯服又不肯被人摆布。日本人天性中有种精细、敏感、自律的特质,身处孤立狭长的列岛,地小人多,连年自然灾害,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看待世界的态度往往比较深刻,擅长在平凡简朴之中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MORRIS ARBORETUM
  钻进树梢去探险


  在美国生活四年,最难忘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混搭感,文化与历史,古典与前卫,一切都能魔法般地捏合在一起。莫里斯植物园不仅是一个各国珍贵植物的集大成之地,更将人与自然的创意融合感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片新大陆上,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移民,在房子外开辟出小块庭院,种上从老家花园中带来的花木,这些植物在新大陆上花结实,形成早期美洲殖民地时期的花园。
  美国园林与欧洲园林相比更具现代气息,现代园林由公共绿地、私家庭院、公共墓地构成。纽约中央公园的建成,开创了美国园林的新时代。
  美国是开创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s)的先驱,很多大城市中心的贫民区都建立了这类花园。社区花园不注重布局,像都市里无拘无束的一片绿色岛,无论规划的形式如何,种花还是种菜,终是人性的表现。
  20世纪中期,美国设计师发现了本土生长的大量野生花卉和花灌木,可以用在花园设计和建设中,并由此唤起了美国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个时期的花园有着与英式花园不同的风格,种植了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野生花灌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生花卉。
  其他值得一游的美国花园:
  布鲁克林花园(Brookgreen Garden),2013年十佳美国公共花园之一,以雄伟、壮观的雕塑以及各种四季花卉构成,还有一些小型的动物园。
  纽约植物园(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美国最重要的植物园之一,全年都有与植物相关的大型展览和活动。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美国原产植物,培育了很多著名花卉。这里有很多200年以上的古树,“水晶宫式”的温室、玫瑰园、岩石花园、图书馆和植物研究实验室都世界闻名。

两个世纪前的植物旅行者


  19世纪80年代,由于喜爱植物,John Morris和Lydia Morris这对兄妹游走于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回一些珍贵植物,并在自家花园里进行园艺创意设计。他们都没有子女,后来将莫里斯植物园捐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们对植物的执着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也通过这座植物园被传承下来。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乘车40分钟就来到了莫里斯植物园,它已经从私人花园变成一个拥有12000株植物(涵盖北美、亚洲和欧洲2500多个植物种类)的植物王国。园子是开放式的,没有气派的大门,有些地方连围栏都没有。
  园内既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天鹅湖,又有临溪而建的田园派小木屋;既有成片的日本樱花树,也有很多中国的珍贵物种。“英国园”是中西融合的代表,种植的多是采集自中国的树种,包括枫树、中国金缕梅、犬木、紫茎等,布局又遵循了英国传统,简单、开放,以起伏的草坪为背景,由树木勾勒出边界,无论站在园内的哪个角落,都能将景色尽收眼底。
  园内很多中国物种是英国著名植物收藏家威尔逊(E.H.Wilson)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野外采集的。在中国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在英国,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着威尔逊从亚洲带回的花草品种。威尔逊于1876年出生,家境贫寒,十几岁便辍学到花匠家当学徒,由于对植物的热爱和勤奋,他赢得了很多奖项,并受聘于维奇园艺公司,开始了在中国和亚洲长达十几年的植物采集。1899年,威尔逊途经香港第一次到达中国内地,寻找观赏植物珙桐;1903年,他为收集罂粟花踏上了“茶马古道”,并在海拔3300米的高地收获了美丽的黄色罂粟花。他的中国之行并非一帆风顺,1910年前后,他在四川岷山河谷边遭遇山体塌方,右脚被石块砸断,他坐着轿子继续寻找植物种子,一个月后完成使命返回市区,伤口已严重感染,右脚因此落下终生残疾。威尔逊从亚洲向西方引种了2000多种花卉和树木,其中有六十多种植物以他的名字命名。
  园区管理员鲍勃指着天鹅湖畔的两棵水杉,向我讲述了一个古老物种的传奇经历。水杉生活在三千万年前的亚洲和北美,一度被认为已在两千五百万年前灭绝。1940年前后,中国植物学家在四川发现了一个未知树种,通过与化石比对,证实该物种就是水杉。1946年,美籍华裔植物学家曾两次到中国农村采集水杉树种。1953年,当时的莫里斯植物园园长李惠林博士(Dr. Hui-Lin Li,祖籍中国苏州)将收到的水杉种子种植在园中,就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两棵。后来,水杉种子又被播撒在北美、亚洲和欧洲等其他地区。“它们俩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合作拯救濒危物种的标志。”鲍勃自豪地说。

从鸟儿的视角欣赏树林


  树屋,是建在树木枝头的旅行步道,也是莫里斯植物园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现代前卫的园艺特色,曾经荣获2010年费城最佳建筑奖。旅行者可以在十几米的观景台上,以鸟儿的高度和视角欣赏整片树林,也可以躺在吊床上,透过树影仰望斑驳的天空,或是在悬挂于树木之间的安全网上,如松鼠般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
  树屋的设计者Alan Metcalfe 先生40多岁,一头褐色短发,思维敏捷、语速极快。他特别提到了莫里斯树屋与中国的密切联系:“树屋设计的很多灵感来自中国和日本园林。起初,我有意将它设计成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场所,但了解了植物园的历史及其收藏的大量中国植物后,我决定融入更多亚洲元素。”他参考了很多中国园林的资料,并和到访过中国的设计师进行交流。他注意到,与西方“一览无余”的景观设计相比,中国园林更加内敛、含蓄,丛林掩映,曲径通幽,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同的景色。他指着树屋长廊:“我在这里采用了‘之’字型设计,游客在不同的端点都能有独特的视野和体验。”
  树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亲近自然,甚至体验动物的生活方式。我跟着Metcalfe 先生来到长廊一端的鸟巢,它是仿照巴尔的摩黄鹂的巢而建,能容纳四五个人,巢中还有三个蛋,很多孩子愿意坐在上面,仿佛在等待鸟儿破壳而出的瞬间。鸟巢并没有设计任何光影效果和电子设备,希望以纯天然的方式呈现自然的本来面貌。
  一棵大树从树屋的地板上“穿墙破洞”。保护树木也是这里的一个核心设计理念,建设树屋时没有迁移过任何植物,整个建筑仅有4块金属与树木接触,并将接触面降低到最小,“任何建筑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活。”

加拿大:布查德花园


  位于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市,原为采矿留下的巨坑,经布查德家族多年经营,草碧树茂,曲径通幽,宛若仙境。园中矿石成壁,有一处清澈的人工湖,瀑布飞流直下。花园四季可游,春季花开绚丽,有超过25万株洋水仙、郁金香和各种杜鹃;夏季250种玫瑰竞相开放,有露天音乐会和周末烟花表演;秋季秋海棠和大丽花盛开;冬季有观果节与圣诞节庆活动。
  一定要看:
  想感受浓郁人文特色,最好选择冬季游园,成千上万的彩灯和各种装饰烘托出快乐的圣诞气氛。室外滑冰场尽显悠闲的生活乐趣。
  特别提示: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0℃,冬季平均最低温度1℃。
  从北京飞往加拿大温哥华,航程约为11小时;从上海飞往温哥华约11.5小时。从温哥华飞往维多利亚大约30分钟。

英国:邱园


  伦敦的邱园建于1759年,原是皇太后奥格斯汀公主的私人植物园,包括26个专业花园,有40座古建筑和5万种植物,树木多达25万棵。主景区棕榈室建于166年前,是邱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建筑。温带植物温室展示了1666种亚热带植物,令人大开眼界。园内一年四季都有用不同系列的花命名的活动,如“蓝铃周末”、“郁金香周末”。
  一定要看:
  棕榈室展示了974种植物,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植物进化馆展现了陆地植物出现后的三个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和白垩纪的地球景观,馆藏75万份世界植物图书和文献,这里已成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植物标本馆藏有700万份植物标本,包括了地球上近98%的属,还有价值极高的千年种子库。   特别提示:
  游览邱园的最佳季节是7~8月间。伦敦气候温和,冬天气温也很少降到零下,夏天更是凉爽舒适,气温很少超过30℃。

意大利:Ninfa花园


  Ninfa花园是意大利拉齐奥地区的一座英式花园,有着无与伦比的中世纪气质,堪称意大利最浪漫的景观。景观、色彩、气味等的组合设计非常奇妙,水流的布置非常经典,横向的水渠成排跨越纵向的水沟,上下都是清流潺潺,呈现出立体交叉的空间感,在细节处体现着充满变化的精致美感。
  一定要看:
  Ninfa花园的前身是一座古罗马时代的古城,园中保存着教堂、城堡、市政厅、水渠、磨坊、城墙等许多遗迹,漫步在矮墙、小路、古碉楼、鸢尾花之中,可以浮想联翩,最适合喜欢异国情调、喜欢怀旧的人。
  特别提示:
  Ninfa花园位于罗马南部,属于舒适的地中海气候,全年平均气温最低6℃左右,最高不过26℃。
  花园目前仍为私人所有,每年3~11月的月初会开放两三天。最好的游览季节是4~6月。

英国:宇宙思考花园


  苏格兰邓弗里斯的宇宙思考花园是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的私家花园,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花园之一,设计灵感源自科学和数学,采用了许多曲线,这些曲线来自自然界的动物,如蛇、蠕虫、蜗牛以及龙形。花园充分利用地形表现如宇宙、生命之源、黑洞、分形这样的主题,还布置了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景观,仿佛蕴藏着某种宇宙奥秘,构成了不同寻常的审美情趣。
  一定要看:
  花园中规划的一系列小园引人遐想,如住宅旁的“旱瀑”、白卵石与绿草构成的“迷宫”。植物园的侧面的“龙墙”以及墙上的几何形漏窗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园林。
  特别提示:
  邓弗里斯基本上四季如春,3~4月气温最高,可达到33℃。

荷兰:库肯霍夫公园


  阿姆斯特丹的库肯霍夫公园曾是女伯爵雅蔻巴采集烹调用香料的地方,因而得名“厨房花园”。公园周围是成片的花田,园内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公园全年会举办30多个花展,可以欣赏到由93家皇家供应商提供的700多万株球茎花卉,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等各类球茎花构成一幅色彩纷繁的画卷。
  一定要看:
  3月20日至5月18日,可以参观“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展厅”的名贵兰花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兰花展。5月8日至5月18日,“威廉亚历山大亲王展厅”有盛大的百合花展。2014年5月即将举行的花车游行已经是第67届,游行全程40公里。
  特别提示:
  夏季温暖但不炎热,8月平均气温仅为22℃,超过30℃的高温天气一般只有3天左右。冬季温和,气温很少低过0℃。
  2014年开园日期为3月20日至5月18日,票价15欧元。

美国:长木花园


  长木花园距离费城大约50公里,有20多个室外花园、20多个温室花圃,种植各类花木11000多种。小路两边巨木参天,两座木房子隐于林间,被称为树上魔术屋。喷泉是长木花园的一大特色,除了三个规模较大的喷泉园,最吸引人的是东面的意大利喷泉花园和花房前的中央喷泉花园。园中的三个小湖富有情趣,4月水仙花凌波起舞,7月百合花随风摇曳,10月间湖中可以看到由北方南迁来过冬的大雁。树雕园里,松柏冬青等树木雕刻成了圆锥、园盘、鸟兽等各种形状。古堡钟楼里有60口铜钟,每半小时就会敲响。
  一定要看:
  11月底至来年1月初,长木花园会变成圣诞仙境,能看到500000 盏闪光灯、众多优雅的装饰树、数千朵盛开的一品红,以及星空下的滑冰表演。喜庆的音乐和五彩缤纷的喷泉,营造出迷人的节日氛围。
  特别提示:
  花园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属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较大,7月最高气温在30℃左右,1月最低气温-5℃左右。
  花园全年开放,门票18美元。

德国:英国公园


  英国公园位于伊萨尔河畔,是慕尼黑最大的公园,也是欧洲大陆最早的风景花园之一。园林营造效法英国,草地开阔,小径蜿蜒,极少人工雕琢,因此起名“英国公园”。将自然、历史和慕尼黑的啤酒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是这座花园的主要特色。曾几何时,德国人也向往过中国,园内有一座“中国塔”,建于200年前,是古朴的楼阁式五层木塔,塔下的啤酒花园有7000个座位,是慕尼黑第二大啤酒花园。
  一定要看:
  每年开春到初秋是公园最热闹的时候。公园北部以树林为主,多幽静小路;南部人气较旺,从阿尔卑斯山流来的伊莎河贯穿其中。“冰溪”以水流湍急闻名,可以体验冲浪。这里也是有名的“天体浴场”,小溪边,树阴下,有很多德国美女在草坪上裸体日光浴,酣睡、读书或听音乐,怡然自得,如入无人之境。
  特别提示:
  慕尼黑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季最高气温只有21℃,冬季最冷时-2℃左右。
  英国公园属于AAA级景区,但不收门票,而且24小时开放。
其他文献
在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影像的游吟》中,我们的作者塔可根据《诗经》中描绘的古中国面貌,逐一寻访我们的先祖用诗行咏唱过的一道道山梁水景,并借助现代摄影技术记录了它们今天的模样。两千五百年后,“峱山”“灵台”这些曾经震荡古人心魄的地名,被相机还原成了触手可及的影像。不出意料的是,从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世代的变迁不仅会改变语言、风俗,更会使得旧日山河面目全非、不可复识。山岳化为平地,高台变成尼庵——与其说报
摘要:化学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依据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结合课程内容等确定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学习情境,由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生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化学学科特征思维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多元有效评价,可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
摘要:与预设性思维主导下的灌输式教学相反,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意义的自我生成,具有参与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不断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生成性教学,既是对实验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也为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角,能很好地满足当下化学实验教学需求。以辅酶催化合成安息香为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孕育生成→设计教学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有效生成→
Paris 巴黎的醒来与睡去  我很喜欢看着城市苏醒,而巴黎醒得特别的突然,比任何我知道的地方都更甚。一分钟前,整座城市还尽在你手中,只有你,一个运送成箱面包的伙计,还有两台嗡嗡作响的街道清扫机。(这事儿值得一提,巴黎用在扫马路上的钱是每年每个人头一百美元,而伦敦只有每年每个人头三十美元,这就是为什么巴黎神采奕奕而伦敦是一个大马桶。)然而突然之间,整个城市就抽起风来:巴士、的士一下子倾巢而出,风驰
图片/蔡海松以巴黎为蓝本规划的骑楼街  从汕头的新城区驱车去到老城,就像坐着时光机,一路从21世纪穿过20世纪90年代、8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光。在汕头老城的中心小公园,如今只见一仿古亭子,亭内外总三五成群地聚集着些老者,或打牌或闲聊。我们到达小公园时,亭子对面一家卖家居商品的小店外头,一个正对马路的大音箱里正放着爵士乐风格的圣诞歌曲,和老城骑楼街的西洋风格简直是绝配。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
近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网站已启用,可供提前进行EVUS登记。自11月29日起,凡持中国护照,同时持有10年期B1/B2、B1或B2(访问者)签证赴美旅行的个人,将被要求完成有效的EVUS登记。EVUS是用来协助持有10年期B1/B2、 B1或B2(访问者)签证的中国公民为赴美而更新个人基本信息的在线系统,登记的有效期为两年,或截至旅客的签证或护照两者任何一者过
徽州在我心里就像一首浪漫的诗,有绿水青山和粉墙黛瓦,有诗书礼家的文化底蕴,山水为脉,烟云为神,在黑白分明的徽派古建筑和月塘波影里,透着让人沉醉的古韵。我心中的徽州是写意的,流水的尽头有村落,座座民居掩映于明山秀水问。我心中的徽州是深沉的,腹底诗书自芳华,朴实而风雅。我心中的徽州是内敛的,血浓于水,绵延不绝,永远是游子归根的故园。我心中的徽州是禅性的,山水空灵,百姓从容淡定,人情真切温暖。  秋天的
摄影师Damian Chrobak自2004年开始游走于美国、英国、德国、波兰、新西兰等国家的超级大都市,坚持用黑白影像记录街头故事。与多数人的感受不同,大都市对他来说,不是被现代科技所累、疲于奔命,而是相反,充满了丰富的层次,可以有最多样性的观察,让拍摄灵感受到极大的激发。“街头摄影需要摄影师具备极其敏感的心灵和社会洞察力。我按下快门的瞬间,看起来似乎都是不被人注意的、无关紧要的时刻,但恰恰是司
摘要:化学素养所包含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三个基本要素。文章探讨了化学思想的内涵、功能,指明化学思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方向标”的引领作用,并以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为例,揭示隐含在教材中的化学思想的内容、方法和层次,探讨教师如何将所揭示的化学思想转化为对课程教学的引领,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思想;化学素养;科
十月的某一天,我前往观赏了前田家族的老管家本多先生的庭园。  历史上被赐予五万石食禄的本多家族,如今已成为男爵身份。本想托人引见,结果竟不得不自己递上名片,说明来意。幸好,此时走出一位接待员,客气地说:“我来陪您参观吧。这园里已荒废得不成样啦!”说完把我领进去。门房墙壁,一如往昔,斜立着两支玄德枪和一根六尺棍,上面布满灰尘。  接待员说:“近来经费吃紧,无力修缮,所以变成了荒园。”来到后院,由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