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发现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2岁,因右下腹痛1个月就诊.患者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能够忍受,无大便次数及性状异常.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8/83mm 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轻度贫血貌,双侧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未引出,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和曲张静脉,右侧腹麦氏点处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Murphy征阴性,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5次/min,未闻及腹壁血管杂音,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肿块,指套无染血.

其他文献
患者男,37岁,因发作性右下腹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发热3d入院。半年来右下腹部疼痛发作2次,当时体温约38.0℃,院外诊断阑尾炎,予抗炎治疗腹痛好转。平时便稀、1~2次/d,病后体重下降约1.0kg,无盗汗、咳嗽,无脓血便。查体: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
由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东方胆胰内镜论坛暨ERCP诊疗新进展研习班、内镜护理新进展学习班”(I类学分6分)将于2010年9月9日-12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国内、香港、日本、韩国等地数十位消化内镜专家到会,就胆胰疾病内镜诊疗的最新动态作精彩的讲座和内镜操作演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随着ERCP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内镜胆道引流作为AOSC时的胆道减压手段,已取代急诊外科手术。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间对34例AOSC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我院消化科于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了大量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现将其中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类癌的5例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患者女,53岁,因“上腹部疼痛半个月,加重4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突发上腹痛,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腰背部放射痛,有恶心呕吐,伴有发热。1周前在当地医院就诊,上腹部B超未见异常,给予输液治疗疼痛略有好转。4d前,上腹痛加重来我院,查尿淀粉酶1342U/L,血常规白细胞10.3×10^9/L,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京医学会承办。设有论著、短篇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病例报道等栏目,主要报道胃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和大肠镜、小肠镜等消化相关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
食管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引流、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则,但对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重症吻合口瘘患者,尤其是吻合口气管、支气管瘘患者和食管纵隔瘘患者,由于患者病情重,不能接受x线造影或传统的外科引流和空肠造瘘手术,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从2001年2月至2010年1月,我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5211例
患者男,35岁,因右下腹疼痛不适半个月加重半天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腹泻.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min.
患者男,63岁,因"上腹胀20余天,黑便3 d"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胀,呈间断性,常于进食后2~3 h出现,伴腰背部酸胀感,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二便正常,未予重视.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排黑色成形便1次,量约200 g,伴间断性上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于外院行胰腺CT示胰头占位,MRCP示胰管扩张、胆总管略扩张(图1).
EU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早期仅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是近年来EUS临床应用的重大进展。随着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线阵超声扫描探头的应用,以及大钳道线阵超声内镜的不断完善、改进,越来越多的内镜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得以实现,因其微创、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临床上运用较成熟的EUS介入技术有EUS.F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