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黑色幽默在西方文学流派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黑色幽默作家通常善于将痛苦与欢乐、残忍与柔情的反差融合在一起,营造一个荒诞的世界。《第二十二条军规》出自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之手,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故事背景,在艺术形式与主题上充分展现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风格的精髓。作者以滑稽讽刺的写作手法展示了一个无秩序的、非理性的世界,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将故事主旨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悖论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绝望与无奈。本文将对文中各种巧妙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借以诠释黑色幽默的魅力和文字力量。
   关键词:西方文学 黑色幽默 写作手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世界产生了黑色幽默写作手法,至七十年代最为流行。这离不开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的影响。《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该小说成为黑色幽默小说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当中运用了极其精彩的的写作手法,并且作者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来表达文章主旨,以讽喻的方式唤醒读者内心的反思。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大不相同,其特点鲜明,善用反英雄式的人物及反小说的的叙事手法。《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披着幽默的外衣,但其本质却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幻灭和绝望,引发读者对自身、战争及社会的深刻反省。
   一.《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贯穿整个故事的逻辑悖论
   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里存在着一条荒谬的流氓式的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可以免除飞行,但你要先证明你是疯子。当你能够证明自己是疯子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是个疯子。这种霸道的忽悠人的军规贯穿整个故事,引人深思。随着该小说的流行,“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成为英语中的一句俗语,代指那些不可摆脱的困难境地、不可理喻的、荒诞并带有欺骗愚弄他人意思的代名词。主人公约瑟连为了拒绝军队给他无理增加的飞行任务只得装病逃避,亦是为逃避战争的残酷与“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控制的世界。但医院却将他赶出,他只能回到之前那种充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压迫中生活,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使他想要逃往瑞典,脱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压榨。虽然主人公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上司用来欺骗他们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即使如此也无济于事,毕竟其他人都在服从这条军规。即使约瑟连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逃脱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魔咒。主人公约瑟连在战场上多么英勇睿智,但在面对上级军官结党营私大发国难财的时候他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一心只想着如何逃避第二十二条军规[1]。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变成一些居心不良之人的武器。虽然它并没有任何文字依据但它却控制着每一个人,令人无法呼吸无处遁形。约瑟连请求医生帮自己逃避飞行的时候,医生却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由将他拒绝了,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魔鬼套路致命的地方。不论怎样任何人都要服从上司的命令,它如天罗地网一般将所有人都控制其中。主人公约瑟连最终觉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秘密被他发现了,他不再愿意继续执行任务也不想牺牲在战场上,尽早的回到家乡成为他的愿望。然而此时卡思卡特上校竟然将飞行二十五次就可以回国的规定改为三十次,还有额外的十次飞行任务只为庆祝自己登上渴望已久的官职。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谬和无稽之处,虽然军官规定了满足飞行次数就可以回国,但是在你飞行次数达到之后依然无法回国,等待你的只有军官安排的下一次飞行任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了你必须要服从长官的命令,这看似合理的规定实质上是一条逻辑悖论,让你永远无法实现回国目的,只为能够无限制的压榨。总的来说就是它说什么都是对的你必须任其摆布,《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以这种黑色幽默形式呈现出一个滑稽而又荒诞的故事[2]。
   二.以滑稽夸大的表现方式呈现故事
   《第二十二条军规》当中以夸张的手法对军营中的人进行了描写。作者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极尽荒谬与悲凉,作者以不带有任何感情的文字揭露了战争的丑恶与真实,在那些大人物眼中战争根本不分正义与邪恶,只是他们圈钱、升官的工具。他们会趁机发战争财、会借各种机会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在自己仕途与利益面前他人的性命不值一提。这一点在上校卡思卡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自己的功绩,无论什么飞行任务都会积极的请命出战,让他手下的飞行员以牺牲性命为代价为其仕途铺路。而那些为了他的荣耀付出生命的人员和战机他却毫不关心,他只对将军之位感兴趣,他想尽办法为自己制造“丰功伟绩”以达到加官进爵的目的。他一味的压榨飞行员连他们的死活都不在乎,一切只为他的前程服务。书中还描写了一位叫纱伊斯科普的大人物。他的官职是少尉,他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预备军官,但当他听说战争爆发后却异于旁人的兴奋,能够穿着空军的军官制服以及见到飞行员的恐惧与紧张是他兴奋的原因。他并不在意能否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一心只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下属能够在阅兵仪式上为自己赢得荣耀。他竟然想著让朋友在士兵的股骨位置嵌入金属钉子,再用钢丝链接其手腕,只为在阅兵时士兵的手臂摆动幅度在他指定的范围内。而如此疯狂的想法只为能让他的部下可以在阅兵时脱颖而出,从而为他带来冠军的荣耀,这种想法不但是白痴的,更是将他人性命当做儿戏,简直毫无人性。如此冷血无情的纱伊斯科普居然可以平步青云坐上将军的宝座。可见作者是想借此夸张的“黑色幽默”手法来讽刺美国军队的疯狂和混乱、不堪[3]。
   内心丑恶的人仕途一片光明,那么善良的人又会命运如何呢?第二十二条军规并没有因为谁的善良而放过谁。随军牧师是一位心地良善的好人。有次他被传唤到卡思卡特的办公室商讨宗教仪式的事宜,善良的他借此机会为那些飞行次数达到的飞行员请命,希望卡死卡特上校可以放他们回国,但他不知道上校根本没打算这么做,为此牧师得罪了上校还不自知。临走前卡斯卡特上校送给他一颗番茄,岂不知这是卡斯卡特上校的陷阱。在此之前牧师还因仗义执言而得罪惠特科姆下士,怀恨在心的惠特科姆下士与卡斯卡特上校一起合谋构陷牧师,二人向刑事调查部“告发”牧师,称其偷走了装有军事机密的番茄,因此牧师被抓进地下室接受审问,对此牧师是有苦难言。    作者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滑稽荒唐而又夸张的世界。初读此文会觉得有些“无厘头”,这正是“黑色幽默”的奥妙所在。作者是借这种笔墨手法来描绘出二战时期美军军营里充满的各种滑稽可笑、夸张荒唐之景象,也影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对于战争的憎恨。作者将二战时期美国的社会缩影以夸张的方式展现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当中[4]。
   三.巧妙的写作手法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运用滑稽讽刺的写作手法来表达文中主旨,西方传统的幽默写作手法与“黑色幽默”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传统文学流派所创作的文章当中能够明显的划分喜剧与悲剧,但是以“黑色幽默”手法创作的作品往往是悲喜不分,以近乎绝望的方式来演绎幽默,以幽默方式来表达悲伤。《第二十二条军规》当中有架飞机不幸坠毁后,机上所有人员被宣布死亡,丹尼卡医生的名字也出现在死亡名单上,但是丹尼卡医生并没有乘坐这架飞机。在他返回部队后四处奔波,只为能够证明自己还活着,但是由于他的死亡通知已经发布了,因此即使他再怎么辩白自己还活着的事实,依然不能改变他已经“死亡的事实”。每个人都告诉他你已经死了,还劝他不要轻易露面以免被火化或者活埋。而他远在美国的妻子刚刚得到消息时还是伤心欲绝的,但当她得到丈夫的抚恤金后变得欢快并乐于交际,此时的丹尼卡医生不但要四处奔波证明自己还活着而且领不到军饷处境困难,当他写信向妻子求救的时候,妻子却抛下他躲了起来,找不到妻子与孩子的丹妮卡再也没有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证据了,他承受着绝望与孤独,最后连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死去。他的故事在荒诞不经的表面透露出瘆人骨髓的恐怖,黑色幽默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此事作者不带任何情绪的諷刺让读者自己体会其独特的幽默,作者对反面人物并没有直接的抨击,而是通过戏剧形式来进行讽刺与批判。而英雄的凄凉与痛苦则是以滑稽讽喻的手法来表现。将幽默与悲剧融为一体,这就是黑色幽默的魅力所在。
   不难发现“反英雄”式的人物往往是黑色幽默作家善于塑造的人物,他们拥有反派的缺点却做着英雄的行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当中尤索林就是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他厌恶战争只求能够活着,他胆小怕事却又试图反抗第二十二条军规,这种人设更贴近真实更易引起读者共鸣,这也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5]。
   黑色幽默是西方文学史当中重要的一个流派,《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相较于传统幽默方式,黑色幽默擅长以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塑造故事,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悖论贯穿整个故事。作者以其巧妙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他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无奈与失望。《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以战争为背景却并不把描写重点全部放在战争上,而是通过对军规的侧面描写,以黑色幽默的表现形式塑造了一个荒诞、滑稽、光怪陆离的世界,以悲剧夹杂喜剧的手法讽喻当时的社会,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薛仁喜.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00(002):76-77.
   [2]吴丽聪.荒诞的世界 冷隽的幽默——“黑色幽默”在《二十二条军规》中的成功运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51-52.
   [3]李军胜.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及其象征意义[J].价值工程,2011,030(020):259-259.
   [4]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5]王瑛.寓悲于喜的新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28-30.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彰显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记与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感受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持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文章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以期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
内容摘要:想要有效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水平,就要让学生掌握诗歌意象的分析方法,总结出意象形成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高职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利用意象来體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情感。   关键词:高职语文 古诗词教学 意象分析法 苏轼诗词 “梦”意象   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意象分析法是高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手段,可以帮助高职学生理解和
内容摘要:《大淖记事》是汪曾祺的名篇,在他的小说创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大淖记事》中水、植物、服饰这三类意象的探讨,挖掘这些意象中的深邃内涵。这三类意象作为作者的“感情符码”,其组合与交错,对呈现独特的风俗景观、书写浓厚的文化意蕴,具有别具一格的作用。同时,这些意象的内涵也体现着群体认同下个体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彰显着汪曾祺所特有的一种美学观与生命观。这些意象所构成的风俗画,绵延着现代诗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同类型的文本进行对读和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文本之间的共性与文本自身的独特价值。初中阶段的鲁迅小说在文本主体、人物形象及叙述形式等方面有诸多共性,其中蕴含着众多可以进行对读和比较阅读的探究点。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对初中阶段的鲁迅小说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关键词:叙事学 群文阅读 鲁迅小说 教学内容  
内容摘要:《庄子》作为文学史的奇葩,通过寓言的形式传达自己的哲思和感悟,超越物我的局限,突破时空的阻隔,没有生死的区别,将不同的形象和谐统一于奇特诡谲的寓言世界。本文以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五石之瓠》为例,详细探究其中“假设问答,中立全知”、“形象思维,诗性抒情”、“陌生处理,讽刺剖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独特叙事艺术,为学生提供解读《庄子》寓言的学习支架。   关键词:《庄子
内容摘要: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他关于东方主义的讨论主要聚焦于作为帝国主义主体的西洋和作为其客体的东洋两者之间的关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链接了中日以及西洋,文章对于三者关系的描述可以看见日本在东方主义主客体关系的转变,由此可以体现芥川龙之介的东方主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东方主义 《中国游记》 中国形象  
内容摘要:《地平线》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巴黎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回忆往事并寻找失去之人的过程再现了人物迷惘失落的生存困境。本文以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理论作为切入点、从文本的破碎性、精神氛围的忧郁性以及救赎功能三个层面挖掘《地平线》中的寓言性特征。小说在记录人物迷惘失落的生存困境时,也把救赎的希望投射在文本之中,展现了寓言的救赎功能。   关键词:莫迪亚诺 《
内容摘要:治愈系是日本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词语,其本意是指电视上演出的女性艺人中能让人感到平静,治愈,舒畅的人,以及她们的动作。而类似让人感到治愈、舒畅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则被冠以“治愈系文学”的名头。在这浮华的世间,有一本治愈系书籍陪你度过,温暖你的心,充实灵魂是多么幸运。本文以法国畅销作家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为典型代表,浅谈当今治愈系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李维 治
内容摘要:在欧洲的西北角,有一个国家,它的文艺复兴来得有些迟,但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辉煌。而在这辉煌里,莎士比亚(1564-1616)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明星。他一生从事写剧和演剧,他对舞台如此熟悉,使得戏剧在这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是一个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是入世的,庞杂的,甚至是粗糙的,但同时又充满了活力,比其他任何文学样式都更接近当时的生活。他的笔下表现了一个广大的阶层,尤为耐人寻味的是他笔下形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时期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纵观李清照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意识。李清照的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审美意识上,都具有她个人的独特魅力。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研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讨,结合她的生活、作品以及她对自然独特的审美来探究李清照词女性意识之独特所在。   关键词:李清照词 女性意识 社会关怀意识 婚姻意